应试要点 7
总论 8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8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8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8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8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质量 9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10
四、保护和利用药材资源 10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12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14
第一节 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 14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4
二、种质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4
三、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4
第二节 药材的产地 14
一、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14
二、主要道地药材 14
第三节 药材的采收 16
一、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16
二、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16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和注意事项 16
第四节 药材的产地加工 17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17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8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19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19
一、国家药品标准 19
二、地方药品标准 19
第二节 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0
一、中药检验的分类 20
二、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0
第三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药材鉴定相关的内容 20
一、凡例 21
二、附录 21
第四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24
一、基原鉴定法 24
二、性状鉴定法 24
三、显微鉴定法 25
四、理化鉴定法 27
五、其他鉴定法 29
第五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30
一、真实性鉴定 30
二、安全性检测 30
三、质量评价 30
各论 32
植物类药材 32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32
第一节 根类药材的鉴定 32
一、性状鉴定 32
二、显微鉴定 33
第二节 根茎类药材的鉴定 34
一、性状鉴定 34
二、显微鉴定 35
第三节 常用根及根茎类药材 36
狗脊 36
绵马贯众(附:紫萁贯众) 37
细辛 38
大黄 39
何首乌 41
牛膝 42
川乌 43
附子 44
白芍 45
黄连 46
防己 48
延胡索(元胡) 48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 49
苦参 50
葛根(附:粉葛) 51
甘草 51
黄芪(附:红芪) 53
人参 54
西洋参 56
三七 57
白芷 58
当归 59
川芎 60
防风 61
柴胡 62
龙胆 64
紫草 64
丹参 66
黄芩 66
玄参 67
地黄 68
巴戟天 70
天花粉 71
桔梗 71
党参 72
木香 73
白术 74
苍术 75
泽泻 76
半夏 77
石菖蒲(附:藏菖蒲) 78
川贝母 79
浙贝母 80
麦冬(附:山麦冬) 81
知母 82
山药 83
姜黄 83
郁金 84
天麻 85
虎杖 87
商陆 87
太子参 88
威灵仙 88
赤芍 89
地榆 89
远志 90
羌活 90
前胡(附:紫花前胡) 91
北沙参 92
徐长卿 92
胡黄连 92
茜草 93
南沙参 93
川木香 94
香附 94
天南星 94
百部 95
莪术 95
射干(附:川射干) 95
川牛膝 96
银柴胡 96
草乌 97
升麻 97
北豆根 97
山豆根 97
藁本 98
秦艽 98
白蔹 98
白前 99
白薇 99
续断 99
紫菀 99
三棱 100
黄精 100
玉竹 100
土茯苓 100
重楼 101
天冬 101
白及 101
第四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02
牛膝与川牛膝 102
北豆根与山豆根 102
粉葛、天花粉与山药 103
白前与白薇 103
人参与西洋参 103
熟地黄与酒黄精 104
桔梗与南沙参 104
木香与川木香 104
莪术与三棱 104
第六章 茎木类药材 107
第一节 茎类药材的鉴定 107
一、性状鉴定 107
二、显微鉴定 107
第二节 木类药材的鉴定 107
一、性状鉴定 107
二、显微鉴定 107
第三节 常用茎木类药材 108
木通(附:川木通) 108
沉香 109
钩藤 111
大血藤 111
苏木 112
鸡血藤 113
降香 114
通草 114
第四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15
木通与川木通 115
苏木、降香与沉香 115
第七章 皮类药材 117
第一节 皮类药材的鉴定 117
一、性状鉴定 117
二、显微鉴定 117
第二节 常用皮类药材 117
牡丹皮 117
厚朴 118
肉桂 119
杜仲 120
黄柏 121
秦皮 122
桑白皮 123
香加皮 124
地骨皮 125
合欢皮 126
白鲜皮 126
第三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27
地骨皮与香加皮 127
第八章 叶类药材 129
第一节 叶类药材的鉴定 129
一、性状鉴定 129
二、显微鉴定 129
第二节 常用叶类药材 130
蓼大青叶 130
大青叶 131
番泻叶 131
石韦 133
淫羊藿(附:巫山淫羊藿) 133
枇杷叶 135
罗布麻叶 136
侧柏叶 137
紫苏叶 137
艾叶 137
第三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38
大青叶与蓼大青叶 138
第九章 花类药材 139
第一节 花类药材的鉴定 139
一、性状鉴定 139
二、显微鉴定 139
第二节 常用花类药材 140
辛夷 140
丁香 140
洋金花 141
金银花(附:山银花) 142
红花 143
蒲黄 144
西红花 145
槐花 147
款冬花 148
菊花 148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药材 150
第一节 果实类药材的鉴定 150
一、药用部位 150
二、性状鉴定 150
三、显微鉴定 150
第二节 种子类药材的鉴定 150
一、药用部位 151
二、性状鉴定 151
三、显微鉴定 151
第三节 常用果实及种子类药材 151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152
木瓜 152
山楂 153
苦杏仁 154
决明子 155
补骨脂 156
枳壳 157
吴茱萸 157
小茴香 158
山茱萸 159
连翘 159
马钱子 160
枸杞子 161
栀子 161
砂仁 162
豆蔻 162
葶苈子 164
桃仁 165
金樱子 166
沙苑子 167
巴豆 167
酸枣仁 168
女贞子 169
菟丝子 169
瓜蒌 170
牵牛子 170
薏苡仁 171
乌梅 172
蛇床子 172
地肤子 173
牛蒡子 173
鹤虱 174
槟榔 174
益智 175
草果 176
第四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76
苦杏仁与桃仁 177
小茴香与蛇床子 177
第十一章 全草类药材 179
第一节 常用全草类药材 179
麻黄 179
槲寄生(附:桑寄生) 180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 181
广藿香 182
荆芥 183
益母草 184
薄荷 184
穿心莲 186
青蒿 187
紫花地丁(附:苦地丁) 188
茵陈 189
蒲公英 190
石斛(附:铁皮石斛) 190
鱼腥草 191
半枝莲 191
香薷 192
肉苁蓉 192
车前草 193
大蓟 194
淡竹叶 194
第二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194
紫花地丁与苦地丁 194
荆芥与香薷 195
金钱草与广金钱草 195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药材 197
第一节 藻、菌、地衣类药材的鉴定 197
一、藻类药材 197
二、菌类药材 197
三、地衣类药材 198
第二节 常用藻、菌、地衣类药材 198
冬虫夏草 198
茯苓 200
猪苓 201
灵芝 202
海藻 204
松萝 204
第十三章 树脂类药材 206
第一节 树脂类药材的鉴定 206
一、树脂的形成、存在和采收 206
二、树脂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206
三、树脂的通性 207
四、树脂的理化鉴定 207
第二节 常用树脂类药材 207
乳香 207
没药 209
血竭 210
乳香与没药 211
第十四章 其他类药材 213
第一节 常用其他类药材 213
青黛 213
冰片(合成龙脑)(附:天然冰片,艾片) 214
五倍子 215
海金沙 216
儿茶 217
第二节 性状相似药材的对比鉴别 218
海金沙与蒲黄 218
动物类药材 219
第十五章 动物类药材概述 219
第一节 动物类药材的应用与研究简况 219
第二节 动物类药材的鉴定 219
一、基原鉴定 220
二、性状鉴定 220
三、显微鉴定 220
四、理化鉴定 220
第三节 常用动物类药材 220
地龙 220
水蛭 222
珍珠 223
全蝎 224
斑蝥 225
蜂蜜 227
蟾酥 227
蛤蚧 229
金钱白花蛇 230
蕲蛇 231
乌梢蛇 232
麝香 233
鹿茸 235
牛黄(附:吃胆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237
羚羊角 238
石决明 239
蜈蚣 240
土鳖虫(?虫) 241
僵蚕 242
牡蛎 243
海螵蛸 243
桑螵蛸 244
海马 245
龟甲 245
鳖甲 245
鸡内金 246
矿物类药材 248
第十六章 矿物类药材概述 248
第一节 矿物的性质 248
第二节 矿物类药材的分类 249
一、按阳离子分类 249
二、按阴离子分类 249
第三节 矿物类药材的鉴定 250
一、性状鉴定 250
二、显微鉴定 250
三、理化鉴定 250
第四节 常用矿物类药材 251
朱砂 251
雄黄 252
石膏 253
芒硝 254
自然铜 255
赭石 256
信石 256
炉甘石 257
滑石 257
硫黄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