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如此国家级精品——评一本面向21世纪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1
内篇 感受论文学观阐释 3
第一章 文学是生活感受的张力场 3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观批判 3
第二节 文学是生活感受的张力场 9
第三节 文学是一种倾诉、追求与思考 18
第四节 文学是一种美的创造 25
第五节 文学是一座圣洁的殿堂 30
第六节 文学不只有社会功能 35
第七节 “感受论”是对“情感论”和“反映论”的综合与发展 40
第二章 生活感受是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动力 45
第一节 文学起源于生活感受的自然表达 45
第二节 生活感受是文学发展的动力 50
第三章 生活感受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56
第一节 文学对象就是作家的感受对象 56
第二节 生活感受是文学创作的首要动力 63
第三节 感受论对典型化的不同理解 66
第四章 生活感受是文学批评的重点 74
第一节 文学批评以文本阐释为基础 74
第二节 文学批评以评价为归宿 85
外篇 相关问题的思考 97
第一章 文学创作问题的思考 97
第一节 文学用形象表达的原因 97
第二节 题材属性批判与文本客观要素追寻 99
第三节 主题≠主题思想 108
第四节 创作原则 112
第五节 创作并非以形象思维为主 126
第六节 用丑景也能创造艺术美 136
第七节 文学风格的形成 139
第二章 文学关系问题的思考 150
第一节 文学之“贱” 150
第二节 文学是时代的喉舌 156
第三节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59
第三章 文学接受问题的思考 172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规律 172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美感根源 184
第四章 文学发展问题的思考 195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规律 195
第二节 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 208
第五章 古代文论问题的思考 220
第一节 “兴”的丢失及其归宿 220
第二节 一“兴”竟可通解诗学大系 229
第三节 反常合道为趣 240
第四节 “象外之象”与《诗品》 249
附篇 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 259
1.试论《左传》中子产形象的塑造 259
2.论白居易的妇女诗 273
3.《老子》——清静无为的精神家园 295
4.语文教学呼唤背与诵 315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