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 第2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莉编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10041039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初创期的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初始条件的视角,运用社会认知、战略选择等理论知识,考察创业团队成员如何依照其先前经验,并综合考虑技术资产和所面临的环境条件等因素为新企业选择市场进入战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1.1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

1.1.2研究问题间的逻辑联系 4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6

1.2.1理论意义 6

1.2.2实践意义 7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8

1.3.1研究内容 8

1.3.2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结构安排 11

1.4.1研究过程 11

1.4.2整体结构 13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16

第一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2.1.1高层梯队理论 16

2.1.2社会认知理论 24

2.1.3战略选择理论 31

第二节 技术创业的兴起、独特性及最新研究成果 36

2.2.1技术创业研究的兴起与独特性 36

2.2.2技术创业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基于初始条件视角下的研究 38

第三节 研究视角——初始条件与新企业生存及成长关系研究回顾 40

2.3.1初始条件视角研究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观点 40

2.3.2初始条件影响的时间效应 53

2.3.3研究评述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机会 55

2.3.4初始条件与新企业成长的研究框架 56

第四节 新企业战略研究综述 57

2.4.1新企业战略选择的研究回顾 57

2.4.2对本研究的借鉴意义 64

第五节 创业团队研究综述 65

2.5.1团队创业的普遍性及创业团队的界定与类型 65

2.5.2创业团队相关研究评述 66

第三章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75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75

3.1.1创业团队构成——基于先前经验的构成分析 75

3.1.2市场进入战略 83

3.1.3环境宽松性 87

3.1.4技术独享性 89

3.1.5研究情景 92

第二节 理论推导与模型构建 92

3.2.1市场进入战略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 93

3.2.2创业团队经验构成与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选择的主效应分析 95

3.2.3技术独享性与环境宽松性调节效应分析 102

第三节 理论模型设计 107

3.3.1模型构建 107

3.3.2模型构建与研究问题的呼应 108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110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依据 110

第二节 变量选取及度量 112

4.2.1自变量:创业团队经验构成 112

4.2.2中间变量:市场进入战略 112

4.2.3因变量:新技术企业绩效 114

4.2.4调节变量:技术独享性和环境宽松性 116

4.2.5控制变量:技术领域、成立年限、注册资本 118

第三节 问卷设计及探测性调研 119

4.3.1问卷设计流程 119

4.3.2探测性调研 120

第四节 随机抽样调研方案设计方案 132

4.4.1确定抽样的样本框 133

4.4.2确定抽样方法 134

第五节 主要分析方法 137

4.5.1层级回归分析 138

4.5.2调节回归分析 139

4.5.3定序回归分析 141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144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 144

5.1.1数据收集过程 144

5.1.2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147

5.1.3条目鉴别能力分析及同源方法偏差检验 150

5.1.4信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152

第二节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165

5.2.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165

5.2.2控制变量检验 168

5.2.3市场进入战略创新性与新企业初期绩效关系研究 172

5.2.4创业团队经验特征与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直接效应分析 177

5.2.5技术独享性与环境宽松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179

第三节 结果讨论与解释 188

5.3.1市场进入战略创新性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关系探讨 188

5.3.2创业团队经验构成与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选择的主效应分析 189

5.3.3技术独享性的调节作用 191

5.3.4环境宽松性的调节作用 192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95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95

6.1.1主要结论 195

6.1.2研究特色 199

6.1.3主要创新点 200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202

6.2.1对创业及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贡献 202

6.2.2对创业管理与政策实践的启示 205

第三节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206

6.3.1研究局限与不足 206

6.3.2未来研究展望 207

参考文献 209

附录 226

致谢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