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追述滇藏茶马古道的发展历史 13
第一节 不同历史时期滇藏茶马古道上的经济交往 13
一 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源 14
二 唐代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步时期 14
三 宋元是滇藏茶马古道获得小发展的时期 18
四 明清是滇藏茶马古道迈入兴盛的时期 20
五 民国是滇藏茶马古道异常活跃的时期 30
第二节 历史上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交融 36
一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历程 36
二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具体现象 40
三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的特点 51
四 滇藏茶马古道族际文化交融途径分析 54
第三节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63
一 滇藏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 64
二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必然性表现 65
三 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可行性分析 68
第二章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理论框架 70
第一节 认识遗产廊道 70
一 遗产区域保护思想的内涵及表现 70
二 遗产廊道与遗产区域、文化线路的比较 76
三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的重点问题 80
四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基础理论 82
第二节 我国现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概述 86
一 文化遗产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87
二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保护层次 90
第三节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理论框架 97
一 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 97
二 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的层次分析 97
三 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思路 100
第三章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调查与分析 103
第一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判别 103
一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 103
二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限定 104
三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类型 108
第二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调查与整理 111
一 调查与整理的相关规定 112
二 调查整理结果 117
第三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要素构成及空间特征分析 117
一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要素构成分析 118
二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要素空间特征分析 128
三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要素的构成与空间特征 134
第四章 遗产廊道视阈中滇藏茶马古道的价值再认 137
第一节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价值回顾 137
一 滇藏茶马古道与沿线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138
二 滇藏茶马古道与沿线民族文化 139
三 滇藏茶马古道与沿线民族关系 139
四 滇藏茶马古道与西南边疆的统一 140
第二节 再认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背景及思路 140
一 滇藏茶马古道价值再认的背景分析 140
二 滇藏茶马古道价值再认的思路 144
第三节 遗产廊道视阈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再认识 146
一 滇藏茶马古道上单体文化遗产点的价值 146
二 滇藏茶马古道上小型遗产聚集区的价值 155
三 遗产廊道视阈中滇藏茶马古道的整体价值 156
第五章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 163
第一节 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163
一 构建理念 163
二 构建原则 166
第二节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的构建 169
一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的层次结构 169
二 整体层面上的构建 172
三 区域“面”状——构建滇西北段文化遗产廊道公园 181
四 “线”状层面——构建遗产保护专线 193
五 “点”状层面——单体文化遗产的保护 214
第六章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对策探讨 223
第一节 回顾与反思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23
一 滇藏茶马古道保护工作回顾 223
二 滇藏茶马古道保护现状 228
三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所面临的障碍 229
第二节 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的实施对策 234
一 开展“遗产廊道”的本土化研究,推广“遗产廊道”保护战略的实践运用 234
二 为茶马古道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充分准备 235
三 开展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专题调查 236
四 编制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保护建设总体规划 238
五 早日出台《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保护管理条例》 239
六 建立以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省部际会商小组”为核心的协作机制 240
七 建立滇藏茶马古道博物馆,强化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 242
八 鼓励公众参与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建设保护 243
结论与启示 245
参考文献 253
附录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266
附录2 普洱市调查结果 276
附录3 大理白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285
附录4 丽江市调查结果 317
附录5 迪庆藏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331
附录6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调查结果 341
附录7 西藏昌都地区调查结果 348
附录8 拉萨市调查结果 354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