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本书关注的问题 1
导论 1
一、沧海桑田话南庄 1
二、南庄镇案例的代表性 4
三、“专业镇”研究的理论评述 9
(一)专业镇发展的相关理论 9
(二)专业镇的基本概念 17
四、案例研究的资料与来源说明 21
(一)访谈记录 21
(二)统计数据 22
(三)二手资料 22
第一章 走进南庄镇 26
一、南庄的地理、建制与资源 26
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 30
(一)政策环境 30
(二)市场环境 32
(三)技术环境 33
(四)组织环境 35
(五)创业环境 37
(六)小结 39
第二章 创业篇:农民冲进建陶业 42
一、南庄爱上“印钞机” 42
(一)石湾瓦,甲天下 42
(二)周棣华“盗火” 45
(三)印钞票的压砖机 50
二、近水楼台先得月 51
(一)建陶业的三个技术壁垒 51
(二)一次孵化,从师石湾的模仿过程 53
(三)二次孵化,南庄内部的复制过程 62
三、南庄专业镇的生成机制分析 68
(一)临界前的模仿机制 68
(二)集群生成的临界 72
(三)临界后的网络效应 74
四、创业过程中的信任与合作 77
(一)企业家还是村支书? 77
(二)政府的企业还是企业的政府? 81
(三)小结 83
第三章 发展篇:人人都来做老板 86
一、佛山建陶的双子星 87
(一)佛陶集团的光辉岁月 87
(二)南庄陶瓷的集群战法 92
(三)佛陶劣势与南庄优势 97
二、在转制中的浴火重生 108
(一)南庄转制的外部背景 108
(二)南庄转制的内因 111
(三)南庄集体企业转制的过程 115
(四)南庄转制的影响与启示 120
三、佛陶集团衰落与南庄改制的深层原因 124
(一)“白色恐怖”的困惑 125
(二)“白色恐怖”是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必然选择 126
(三)“白色恐怖”是陶瓷装备制造业成熟的必然结果 128
(四)“白色恐怖”是佛山陶瓷竞争力自我增强的体现 129
(五)需求条件对低成本战略的影响 130
(六)小结:民营经济的成长与公有经济的退出 134
第四章 成长篇:企业与企业家 138
一、南庄建陶集群核心企业的成长 140
(一)新中源的资本意志 140
(二)新明珠的品牌之道 143
(三)金舵陶瓷的专注之情 147
二、佛山陶瓷集群配套企业的发展 149
(一)压机领跑者—力泰 149
(二)陶机全能手—科达 150
(三)釉料之王—大鸿 152
(四)窑炉专家—中窑 153
三、行业内其他典型企业与机构 154
(一)外墙砖—溶洲二厂 154
(二)内墙砖—上元建陶 155
(三)仿古砖—马可波罗 155
(四)卫浴品牌—东鹏洁具 156
(五)国际化先锋—鹰牌控股 156
(六)科研企业—佛陶所 157
(七)媒体权威—陶城报 158
四、建陶时代的弄潮儿 159
(一)村官企业家 162
(二)转制企业家 164
(三)下海企业家 167
(四)老板企业家 169
(五)外来创业者 172
(六)小结:企业集群成长的创业机制 174
第五章 南庄技术能力的学习过程 180
一、专业镇的技术学习与吸收能力 180
(一)集群技术能力的来源 180
(二)外部知识与吸收能力 182
(三)集群的潜在与实际吸收能力 183
二、南庄的发展历程与专业镇的吸收能力 184
(一)集群形成阶段的吸收能力 185
(二)集群发展阶段的吸收能力 186
(三)集群成熟阶段的吸收能力 190
(四)小结 192
三、提升专业镇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196
(一)集群企业的政策 196
(二)中介机构和公共部门的政策 197
(三)政府部门的政策 198
第六章 专业镇内的知识外溢与扩散 201
一、知识外溢与专业镇竞争力 201
(一)集群知识特征及其外溢 201
(二)集群知识外溢的途径 203
二、南庄陶瓷知识外溢的途径分析 205
(一)集群形成阶段的知识外溢 205
(二)集群发展阶段的知识外溢 210
(三)集群成熟阶段的知识外溢 216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220
(一)案例结论 220
(二)政策含义 222
第七章 企业集群的创新困境与制度安排 226
一、集群企业创新的困境 226
(一)专业镇内的竞争与合作 226
(二)创新需求与创新困境 227
二、集群企业的维权困境 233
(一)专利的强保护方式与弱保护方式 233
(二)司法保护的成本与效率 236
(三)专利保护与模仿侵权的博弈 237
三、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官司 243
(一)缘起:家贼难防 244
(二)官司:一波三折 245
(三)结局:心力憔悴 249
四、集群升级需求与制度创新 251
(一)制度建设与集群内的信任合作 251
(二)集群层面的集体行动 252
(三)企业层面的联合行动 253
第八章 治理篇:南庄升级的三板斧 260
一、陶瓷行业协会的治理 262
(一)集群行业协会的功能 262
(二)南庄陶瓷行业协会的发展历史 265
(三)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271
(四)政策建议 279
二、技术创新中心与“产学研”功能 288
(一)集群创新中心的功能 288
(二)创新中心的治理机制 290
(三)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的运作 291
(四)研发中心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295
(五)政策建议 304
三、华夏陶瓷博览城与贸易服务 305
(一)专业镇发展与会展经济 305
(二)南庄的国际化梦想与华夏陶瓷博览城 310
(三)陶业展会集群初现 314
第九章 政策篇:专业镇创新能力的构建 318
一、广东省专业镇创新试点回顾 318
(一)广东专业镇实施技术创新试点背景 318
(二)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内容 319
(三)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行的主要做法 321
二、广东省专业镇发展政策解读 330
(一)调整方向与目标 331
(二)实施内容 332
(三)分析与建议 337
三、专业镇自主创新机制与创造力 342
(一)专业镇面临的挑战 342
(二)专业镇自主创新:内涵与机制 342
(三)从集群制造到集群创造 346
(四)集群创新的集体性质与集群政策 348
第十章 区域篇:佛山建陶业的全面崛起 350
一、佛山陶瓷的产品技术历史 351
(一)建陶产品结构 351
(二)产品发展历史 352
(三)建陶生产流程 356
(四)陶瓷技术来源 361
二、相关与支援产业日臻成熟 362
(一)原料制造设备发展状况 362
(二)成型制造设备发展状况 363
(三)施釉及印花技术进步情况 364
(四)烧成设备发展状况 364
(五)瓷砖抛光设备情况 365
(六)色釉料业发展情况 367
三、佛山陶瓷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原因 368
(一)技术装备业成长的基础 368
(二)技术装备业生成的动力机制 369
(三)上下游产业互动成长的动力机制 369
(四)集群对上游产业的集聚效应 370
(五)集群创新的网络效应与装备业发展 370
第十一章 转移篇:产业扩张与产业转移 371
一、泛佛山建陶圈的形成 371
(一)石湾产区 372
(二)南庄产区 374
(三)南海各镇产区 377
(四)其他佛山产区 379
(五)佛山周边产区 380
二、百亿资本挥师北伐 383
(一)转移背景 383
(二)转移原因 387
(三)转移过程 389
(四)转移模式与行动特征 392
(五)转移的影响 399
三、百花齐放的中国建陶业 400
(一)山东产区—逐渐成熟的产业集群 401
(二)福建产区—专业化经营创造竞争优势 407
(三)华东产区—大企业各扛旗,高端品牌开路 411
(四)夹江产区—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减缓 414
(五)新兴产区—全面开花,有待发展 416
第十二章 国际篇:陶瓷产业集群的“三国演义” 417
一、意大利萨索洛陶瓷集群 417
(一)萨索洛的历史及企业演化 417
(二)萨索洛装备制造业的起源及升级 421
(三)营销与市场策略 425
(四)集群的支持机构 427
(五)集群的治理 429
(六)优势和挑战 430
二、西班牙卡斯特隆陶瓷产业集群 431
(一)卡斯特隆的产业历史及企业演化 431
(二)卡斯特隆色釉料业的起源及升级 433
(三)营销与市场策略 436
(四)集群的支持机构 440
(五)集群的治理 443
(六)优势与挑战 444
三、中国佛山陶瓷产业集群 444
(一)佛山建陶的产业历史及企业演化 444
(二)佛山陶瓷装备制造业的起源及升级 448
(三)营销及市场策略 452
(四)集群的支持机构 455
(五)集群的治理 458
(六)优势与挑战 459
终篇: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460
一、南庄30年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462
(一)南庄专业镇是怎样发展的? 462
(二)为什么是南庄? 465
(三)为什么是专业镇? 469
(四)南庄30年再回首 470
三、南庄面临的现实问题与产业未来 473
(一)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473
(二)产业转移与总部经济 474
(三)供应链的保存与信任的再聚合 475
(四)演化路径一:向创新型集群发展 476
(五)演化路径二:向大企业集团演化 477
(六)演化路径三:专业镇产业再创业 478
后记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