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亚洲创新系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瑞典)B-A.伦德瓦尔,(泰国)P.茵塔拉库纳德,(丹麦)J.万格主编;王海燕,梁洪力主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71553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是由研究亚洲创新系统及其相关主题的学者合作而完成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在2004年召开的第一届亚洲创新系统和集成会议上发表。继《AfricaFirst》之后,本书集中研究了某个特定区域内的各国创新系统。这本书在创新系统理论和案例研究方面都比较深入,它在全球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详细的分析了泰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和中国八个亚洲国家的创新系统。尽管这些被研究的亚洲国家从支持新创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和产业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这些国家都处在转型期。

第一章 转型中的亚洲创新系统:概述 1

第一节 简介 1

第二节 创新系统 2

第三节 制度与发展 2

第四节 对创新系统“转型”的理解 3

第五节 学习型经济的全球化及外部变化的压力 4

第六节 新兴经济体的含义 4

第七节 本书结构及各章内容 5

第八节 以知识为基础展开竞争的亚洲国家(地区) 6

第九节 转型期的亚洲国家(地区)创新系统 7

第十节 亚洲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和政策学习的需求 8

第十一节 不同创新系统转型面临的挑战 9

第十二节 值得学习的经验教训 10

第十三节 发展研究的终结 11

第二章 亚洲经济体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中迎头赶上的机会 14

第一节 简介 14

第二节 知识与创新在打造竞争优势中发挥的作用 15

第三节 尽管创新系统薄弱,但仍要迎头赶上 18

第四节 作为经济治理任务之一的技术追赶 28

第三章 跨国社群、离岸外包和建立海外子公司:印度IT服务业的案例 35

第一节 简介 35

第二节 超越交易成本经济学 36

第三节 从制度视角看外包和离岸 38

第四节 印度的跨国社群与印度IT服务和软件业 41

第五节 讨论 45

第六节 总结 46

第四章 国际、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的融合: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50

第一节 简介 50

第二节 为连接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创新系统的选择 52

第三节 促进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发展的不同维度的创新系统 56

第四节 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超级国家创新系统特性比较: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61

第五节 总结 62

第五章 泰国:处在转型中的创新系统 68

第一节 简介 68

第二节 方法论和研究范围 69

第三节 泰国创新系统的演化 70

第四节 总结 80

第六章 香港:挑战区域整合和发展高技术 85

第一节 简介 85

第二节 概念和方法 85

第三节 香港发展的历史背景简述 87

第四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合 91

第五节 香港知识产业的发展政策 95

第六节 总结 97

第七章 印度尼西亚:处在十字路口的创新系统 101

第一节 简介 101

第二节 处于十字路口的印度尼西亚创新系统 101

第三节 政治经济 103

第四节 印度尼西亚创新系统 108

第五节 展望未来 117

第八章 韩国:产业创新的绩效与源泉 121

第一节 简介 121

第二节 韩国创新系统的研发及企业绩效 122

第三节 韩国创新系统中的产业创新之源 126

第四节 韩国创新系统的缺陷与政策问题 130

第五节 总结与经验教训 133

第九章 日本: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及创新系统变革 136

第一节 简介 136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日本国家创新系统 136

第三节 同韩国和中国台湾比较 139

第四节 日本的商业系统和变革 140

第五节 基于科学的产业的显著特征 141

第六节 改革 144

第七节 总结 149

第十章 印度创新系统和IT能力:对东盟新成员国是否有借鉴意义? 153

第一节 简介 153

第二节 国家创新系统和印度IT发展 154

第三节 东盟新成员国的新技术 163

第四节 总结及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经验借鉴 169

第十一章 新加坡: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系统 175

第一节 简介 175

第二节 新加坡的创新和高技术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转变之路 176

第三节 借助科技园构建研发能力 180

第四节 发挥中小企业优势:反向技术流动与跨国公司 186

第五节 培育集群发展:裕廊岛化工产业集群 191

第六节 总结 193

第十二章 中国:政策学习成为转型的关键环节 200

第一节 创新系统、经济发展和政策学习 200

第二节 创新与发展的演化和系统特征 202

第三节 政策分析需要范式转换 202

第四节 工业化及政策学习的多种途径 203

第五节 适应性的创新政策和政策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204

第六节 总结 209

附录 原书编著者简介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