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洛阳与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书法 1269
一 宋代至民国碑刻书法 1277
概述 1277
(一)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 1279
(二)大宋故赠贝州观察使石公(保兴)碑 1284
(三)大宋故赠中书令良僖李公(昭亮)神道之碑 1293
(四)重修升仙太子大殿记 1300
(五)大宋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 1305
(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 1312
(七)宋范公(仲淹)神道碑 1317
(八)有宋法师深公(宝月)碑铭 1324
(九)嵩岳少室《三十六峰赋》碑 1330
(一○)大观圣作之碑 1337
(一一)大金重修洛阳东白马寺塔记碑 1343
(一二)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 1348
(一三)金故少中大夫御史程君(震)墓碑 1351
(一四)大元敕赐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张公(思忠)神道碑 1357
(一五)重兴洞真观碑 1364
(一六)投龙简记 1370
(一七)皇元赠大司空晋国公少林大宗师裕公(福裕)道行碑铭 1376
(一八)皇元故宣武将军珊竹公神道之碑铭 1383
(一九)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清河郡侯张公(恩)神道碑铭 1389
(二○)息庵禅师道行之碑 1395
(二一)大元重建萧梁达磨大师碑叙 1402
(二二)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 1409
(二三)敕赐嵩山大少林禅寺住持曹洞正宗二十六代嗣祖沙门无言道禅师碑铭 1413
(二四)明钦命道公无言禅师行实碑 1418
(二五)洛京白马寺祖庭记 1424
(二六)钦加五品衔□□拔补千总崔继泽墓表 1430
二 宋代至民国墓志书法 1435
概述 1435
(一)宋仁和县君黄氏墓志并序 1439
(二)宋故彰德军节度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师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充大名府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内劝农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三百户食实封三千四百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王公(拱辰)墓志铭并序 1444
(三)宋刘宣墓志 1450
(四)宋故秦君(永年)墓志 1454
(五)皇明诰封淑人昌氏墓志铭 1457
(六)清吕公溥侧室韩氏二黄墓志铭 1461
(七)故鄜州州判张君(子温)墓志铭 1465
三 宋代至民国石刻书法 1471
概述 1471
(一)陈抟书十字卷刻石 1473
(二)文彦博题龙门奉先寺诗刻石 1475
(三)米芾书行书对联刻石 1478
(四)刘墉行书立轴刻石 1480
四 宋代至民国匾额书法 1483
概述 1483
(一)乾隆皇帝御书匾额 1485
(二)光绪皇帝御书匾额 1487
(三)慈禧太后书匾额 1489
(四)王铎书匾额 1491
(五)章炳麟书匾额 1493
(六)康有为书匾额 1495
(七)左宗棠书匾额 1497
五 王铎书法艺术 1499
概述 1499
(一)临王筠寒凝帖轴 1503
(二)雒州香山作 1507
(三)临豹奴帖轴 1512
(四)题柏林寺水诗轴 1517
(五)明月山诗稿 1521
(六)崝嵘山房与诸亲友登其峰 1525
六 宋代至民国书法的对外交流 1529
概述 1529
(一)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 1531
(二)淳拙(文才)禅师道行之碑 1535
七 宋代至民国与洛阳相关的书法家 1541
概述 1541
(一)宋真宗赵恒 1543
(二)宋徽宗赵佶 1543
(三)刘温叟 1546
(四)陈抟 1546
(五)尹熙古 1547
(六)孙崇望 1548
(七)白宪 1550
(八)王瓘 1552
(九)李建中 1554
(一○)赵安仁 1556
(一一)郭忠恕 1556
(一二)种放 1557
(一三)范仲淹 1558
(一四)石延年 1561
(一五)富弼 1563
(一六)李孝章 1565
(一七)杨虚己 1567
(一八)欧阳修 1568
(一九)孟延享 1570
(二○)王洙 1571
(二一)杨仲卿 1573
(二二)李洵远 1574
(二三)韩思永 1576
(二四)司马光 1578
(二五)文彦博 1580
(二六)宋庠 1582
(二七)邵雍 1582
(二八)苏舜钦 1585
(二九)蔡襄 1585
(三○)苏轼 1586
(三一)苏辙 1588
(三二)黄庭坚 1590
(三三)张耒 1591
(三四)蔡京 1591
(三五)任谊 1592
(三六)尹焞 1592
(三七)陈与义 1592
(三八)朱敦儒 1594
(三九)释参寥 1596
(四○)张阁 1597
(四一)郑旦 1599
(四二)裴瑀 1600
(四三)马寻、马中庸 1601
(四四)焦平叔 1602
(四五)寇諲、田仪 1603
(四六)贾炎、李孝称 1605
(四七)富直柔、郭求 1607
(四八)李燮 1609
(四九)梁襄 1610
(五○)李微 1611
(五一)赵孟頫 1612
(五二)康里巙巙 1614
(五三)郭贯 1617
(五四)张珪 1618
(五五)杨益 1620
(五六)邵元 1620
(五七)僧人德始 1622
(五八)杨儒 1624
(五九)董其昌 1625
(六○)王铎 1627
(六一)王正国 1629
(六二)清乾隆皇帝 1631
(六三)清光绪皇帝、慈禧太后 1633
(六四)白云上 1633
(六五)黄甲云 1633
(六六)如琇 1634
(六七)武亿 1636
(六八)吴昌硕 1636
(六九)康有为 1637
(七○)袁世凱 1640
(七一)林东郊 1642
(七二)赵新 1644
(七三)于右仁 1644
(七四)冯玉祥 1646
(七五)张钫 1648
(七六)李振九 1650
八 宋代至民国与洛阳相关的书学理论 1653
概述 1653
(一)刘熙载《艺概·书概》选段 1654
(二)康有为书论《广艺舟双楫》节选 1654
《购碑第三》选段 1654
《体变第四》 1656
《分变第五》选段 1658
《说分第六》选段 1661
《本汉第七》选段 1662
《传卫第八》选段 1663
《备魏第十》选段 1667
《体系第十三》选段 1668
《十家第十五》选段 1669
《十六宗第十六》选段 1671
《碑品第十七》选段 1672
《馀论第十九》选段 1673
《执笔第二十》选段 1674
《学叙第二十二》选段 1675
《榜书第二十四》选段 1676
《行草第二十五》选段 1676
《洛阳与中国书法》编著中重点参阅的书籍、资料 1677
后记 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