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张胜鹏 3
前言 3
1四川省普查工作总体情况 3
2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 5
2.1组织方面 5
2.1.1明确普查目的,把握普查进程 5
2.1.2成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任务 5
2.1.3制定普查方案,组织普查试点 7
2.1.4抓好普查重点阶段组织领导 8
2.1.5总结阶段组织领导不放松,做到“三不减” 9
2.1.6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9
2.2经费落实情况及成效 10
2.2.1《全省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指南》 10
2.2.2抓资金落实,确保足额到位 10
2.2.3落实专用办公设备的配备 12
2.3宣传工作及成效 12
2.3.1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普查工作紧迫感 12
2.3.2制定普查宣传方案,保证宣传质量 13
2.3.3开展普查宣传月活动 15
2.3.4各地宣传有声有色,注重实效 16
2.4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培训工作及成效 17
2.5普查监测工作及成果 19
2.6普查清查工作及成果 21
2.7全面普查工作及成果 24
2.7.1强化领导,落实到位 24
2.7.2继续开展普查宣传 24
2.7.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25
2.7.4布置阶段任务,落实阶段措施 25
2.7.5搞好入户调查和普查表的填报 25
2.7.6强化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 26
2.7.7严格普查数据的填报和管理 26
2.7.8质量控制工作大见成效 26
2.7.9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工作初见成效 33
2.7.10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38
3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 39
3.1初步结论 39
3.2主要成果 41
3.3存在的问题 41
3.3.1普查准备阶段,部分地区领导重视不够 41
3.3.2普查机构工作条件较差,保障不能及时到位 42
3.3.3普查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 42
3.3.4业务培训不够扎实,宣传效果不够理想 42
3.3.5清查阶段的问题也较多 42
3.3.6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43
3.3.7资料管理普遍不规范,档案不齐全 43
3.3.8地震重灾区的普查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43
3.4普查工作主要体会 43
3.5对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反思 46
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49
前言 49
1四川概况&邵志军 50
1.1自然概况 50
1.1.1地理概况 50
1.1.2自然资源 51
1.2经济与社会概况 54
1.2.1基本情况与年度特点 54
1.2.2农村与农村经济 54
1.2.3工业生产 54
1.2.4第三产业 55
1.2.5工业经济效益 55
2普查工作时间进度、普查范围及培训&李程程 56
2.1普查时点及普查工作时间进度 56
2.1.1普查时点 56
2.1.2普查工作进度安排 56
2.2普查对象、范围 56
2.3普查员的数量及培训情况 57
3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李合意 59
3.1普查的技术路线 59
3.2普查对象的筛分和整理 61
3.3重点源监测工作情况 61
3.3.1重点源的确定 61
3.3.2重点源监测的数量和监测频次 61
3.3.3国控、省控重点源监测工作及数据采用情况 61
3.3.4重点源监测质量保证 62
3.3.5重点源未监测或监测不规范的原因 62
3.4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63
3.4.1普查对象行业类别的认定和系数应用方法 63
3.4.2污染物产排污量的核算和认定 63
3.4.3无直接产排污系数行业的类比方法 63
3.5物料衡算情况 64
3.5.1采用物料衡算法的企业数量及行业分布 64
3.5.2物料衡算的方法 64
4清查工作及普查对象的确定&张胜鹏 65
4.1工业源 65
4.1.1普查对象 65
4.1.2普查对象的确定 65
4.1.3普查范围 65
4.2农业污染源 66
4.2.1种植业 66
4.2.2畜禽养殖业 67
4.2.3水产养殖业 67
4.3生活源 67
4.3.1普查对象 67
4.3.2普查对象的确定 68
4.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69
4.4.1普查对象 69
4.4.2普查范围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69
4.5对清查工作的评价 70
5普查质量保证&陈建文 71
5.1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71
5.2清查和入户调查阶段质量保证 72
5.2.1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 72
5.2.2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73
5.3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74
5.4汇总审核的质量保证 75
5.5普查工作质量评估 76
5.5.1普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工作质量评估 76
5.5.2普查工作质量评估结论 76
6普查结果与分析 77
6.1各类污染源的汇总数&李程程 77
6.2工业源普查结果与分析&蒋华英 78
6.2.1工业源数量及分布 78
6.2.2工业源用排水、废水、废水污染物 82
6.2.3工业源废气及废气污染物 150
6.2.4工业源固体废物 184
6.2.5工业源危险废物 207
6.2.6工业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消耗臭氧层物质 216
6.2.7伴生放射性普查结果分析 218
6.3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汇总分析&汤建文 220
6.3.1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情况 220
6.3.2工业源 225
6.3.3生活源 229
6.3.4放射性污染源总体情况及评价 232
6.3.5主要结论、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248
6.4生活源&秦玥玥 250
6.4.1生活污染源普查基本情况 250
6.4.2生活污染源用水及污染物产排情况 258
6.4.3生活污染源能源消费及废气产排情况 280
6.4.4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及排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292
6.4.5生活污染源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97
6.4.6医用电磁辐射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情况 303
6.5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傅刚 305
6.5.1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概况 305
6.5.2污水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306
6.5.3垃圾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312
6.5.4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理厂普查结果及分析 317
6.6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 321
6.6.1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产生、治理、排放总体情况&陈达平 321
6.6.2废水污染物&陈达平 323
6.6.3废气&陈达平 347
6.6.4固体废物&张巍 369
7主要结论&陈达平 398
7.1主要环境问题 398
7.1.1水环境问题 399
7.1.2空气环境问题 402
7.1.3固体废物 404
7.2对策与建议 406
7.2.1控制污染源头,改善水环境质量 406
7.2.2狠抓废气污染龙头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407
7.2.3加强固废、危废、医疗废物储存管理,杜绝倾倒丢弃情况发生 409
7.2.4核实四川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产生及排放量,为十二五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09
三、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分报告汤建文&杨永钦 409
1概况 413
1.1项目背景 413
1.2目的和意义 413
1.3四川概况 414
1.3.1能源、矿产资源概况 414
1.3.2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概况 415
1.3.3四川产业概况 415
1.4伴生矿开发利用、电磁辐射应用情况 416
1.5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416
1.5.1确定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的依据 416
1.5.2伴生性放射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417
1.5.3工业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418
1.5.4生活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对象的范围及内容 419
2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与实施 420
2.1时间安排 420
2.2工作思路 420
2.3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的技术路线 421
2.4组织实施 423
3质量保证 423
3.1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424
3.2入户调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424
3.3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425
3.4数据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 426
3.5小结 427
4放射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427
4.1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情况 427
4.1.1普查对象 427
4.1.2初测依据与技术规范 428
4.1.3初测结果 429
4.1.4结果分析与汇总 430
4.2工业源 432
4.2.1电磁辐射设备情况 432
4.2.2放射源情况 433
4.2.3射线装置情况 435
4.3生活源 436
4.3.1电磁辐射设备情况 436
4.3.2放射源情况 437
4.3.3射线装置情况 438
4.4放射性污染源总体情况及评价 439
4.4.1各类放射性污染源汇总 439
4.4.2放射性污染源在地、市分布情况及分析 440
4.4.3放射性污染源行业分布情况及分析 443
4.4.4放射性污染源分类情况及分析 448
4.4.5按放射性污染源在用及停用情况分析 453
5主要结论、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455
5.1主要结论 455
5.2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455
5.2.1伴生放射性矿审管标准 455
5.2.2伴生放射性矿分级审管体系 455
5.2.3各省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辐射影响研究 456
5.2.4电磁辐射设备(设施)辐射环境监管方法研究 456
四、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分报告 461
摘要 461
1概述 461
1.1自然环境概况 461
1.2社会环境概况 462
1.3经济发展概况 462
2普查工作概况 463
3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464
3.1普查技术路线图 464
3.2普查基本名录库的筛分和整理 465
3.3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465
3.3.1产排污系数运用原则 465
3.3.2产排污系数运用情况 466
4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466
4.1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466
4.2清查工作的评价 467
5普查质量保证 467
5.1质量保证 467
5.1.1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 467
5.1.2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467
5.1.3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468
5.1.4汇总审核的内容、方法和结论 468
5.2普查表填报质量评估 469
5.3数据录入质量评估 469
5.4对普查范围完整性、普查数据质量可靠性的整体评价 470
6普查结果与分析 470
6.1各类源的汇总数 470
6.2农业源普查结果与分析 471
6.2.1种植业源总体情况 471
6.2.2畜禽养殖业源总体情况 481
6.2.3水产养殖业源总体情况 486
6.3地区总体情况及评价 488
6.3.1种植业污染物流失情况 488
6.3.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488
6.3.3水产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489
7主要结论 490
7.1主要环境问题 490
7.1.1种植业源 490
7.1.2畜牧养殖业源 490
7.1.3水产养殖业源 490
7.2对策与建议 491
7.2.1种植业源 491
7.2.2畜牧养殖业源 492
7.2.3水产养殖业源 494
五、加强污染源废气污染物治理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97
1普查的基本情况 497
1.1废气治理情况 497
1.2我省工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处置废气污染物的总体产排情况 497
1.3工业源、生活源及焚烧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比较 499
1.4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主要工业行业 499
1.5各市州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501
1.6废气污染物区域总体排放强度 504
1.7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505
2主要环境问题 508
2.1与环境统计的比较 508
2.2工业源是废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 508
2.3生活源是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508
2.4废气污染物产排量大的行业、企业均较集中 509
2.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509
2.6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十分严重 510
3对策建议 511
3.1继续狠抓废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污染物排放龙头企业 511
3.2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 512
3.3氮氧化物的污染治理应尽快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512
3.4继续推动城镇居民生活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512
六、加强生活源、农业源污染治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515
1普查的基本情况 515
1.1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等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515
1.2污水处理厂对废水污染物的削减 517
1.3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收集情况 517
2水环境质量状况 519
2.1主要江河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情况 519
2.2主要江河有机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 520
3对策建议 520
3.1重点抓好生活污染源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系统建设,控制主要水体污染指标 520
3.2加强生活污染源管理,抓好源头治理 520
3.3制定有效措施,削减农业源、生活源总磷、总氮排放,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 521
3.4制订总磷、总氮的减排计划,减少水体营养物质输入 521
七、进一步加强生活源污染治理,控制水环境污染 525
1普查的基本情况 525
1.1废水产、排情况 525
1.2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垃圾、固废等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污染物的总体产生排放情况 525
1.3污水处理厂对废水污染物的削减 527
1.4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及废水污染物收集情况 528
2水环境质量状况 529
2.1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水体污染控制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529
2.2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普查成果基本一致 530
3建议 530
3.1重点抓好、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系统建设,控制主要水体污染指标 530
3.2加强生活污染源管理,抓好源头治理 531
八、核实四川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产排量,为十二五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535
1我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普查结果与同期环境统计产生量、排放量的基本情况 535
2四川省各类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每天每基本单元排放量及服务人数统计结果 535
3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收集情况 537
4建议 539
九、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事故 543
1普查的基本情况 543
1.1工业危险废物 543
1.2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或无害化处置情况分析 559
2结论 561
3建议 561
十、加强污染源管理,防止挥发酚、氰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水环境 565
1普查的基本情况 565
1.1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 566
1.2流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569
1.3工业点源对局部江段的污染极其严重 570
2与环境统计数据的比较 571
3建议 572
3.1严控点源污染,加强各类污染龙头企业整治 572
3.2加强垃圾处理场垃圾分类管理及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的治理 572
参考文献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