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事务概览 1939-1946 1942-1946年的远东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F·C·琼斯 休·博顿 R·B·皮尔恩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3188·4
  • 页数:905 页
图书介绍:

导言 阿诺德·托因比 1

第一编 战时的远东 F·С·琼斯 7

第一章 大东亚 7

第一节 日本征服东南亚 7

第二节 被占领国家中的演变 14

(一)满洲国 14

(二)中国沦陷区 21

(三)印度支那联邦 37

(四)菲律宾 53

(五)暹罗 76

(六)缅甸 89

(七)马来亚 100

(八)印度尼西亚 112

第三节 大东亚结构 128

第二章1 942—1945年的日本外交 147

第一节 日本、德国和苏联 147

第二章 日本投降的背景 178

第三章 中国、西方列强和苏联 227

第一章 自由中国的困境 227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背景 230

第三章 自由中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和经历 239

第四章 美国对华政策和雅尔塔会议有关东亚的议程 262

第五章 斯大林对国民党政权表示仁慈 266

第六章 1945年8月14日中苏条约谈判 270

第二编 战后的远东 279

第一章 在中国的和平努力的失败(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 F·С·琼斯 279

第一章 导言 279

第二章 赫尔利将军的使命 280

第三章 赫尔利将军的失败 288

第四章 美国政策的阐明 296

第五章 1946年1月和2月的国共协定 305

第六章 满洲的危机 309

第七章 和平协定的破产 314

第八章 美国对中国政府的援助问题 318

第九章 中国内战的继续 324

第二章 1945年8月15日至1946年12月31日的东南亚 В·R·皮尔恩 334

第一节 被逐出的西方政权重新建立的背景 334

第二节 暹罗 340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 361

第四节 印度支那 386

(一)越南 386

(二)柬埔寨 409

(三)老挝 411

第五节 缅甸 412

第六节 马来亚 435

第七节 菲律宾 449

(下 册) 459

第三章 1945—1947年间盟国对日本的占领 休·博顿 459

序言 459

第一节 引言 461

第二节 正式投降与占领 466

(一)日本向盟军最高统帅部投降 466

(二)日本投降时的国内情况 469

(三)复员 473

(四)美国对日基本政策 474

(五)占领的概貌 476

(六)盟军最高统帅部的组织 479

第三节 走向民主化的早期措施 481

(一)建立民权 481

(二)修改宪法 486

(三)整肃的第一阶段:政治方面 493

(四)各政党和战后第一次选举 497

第四节 盟国参与制定政策 502

(一)远东委员会 502

(二)远东委员会、宪法草案和选举 507

(三)盟国对日委员会 509

第五节 民主特征的出现 512

(一)吉田内阁和代议政体成长中的困难 512

(二)对新宪法草案的正式审议 518

(三)新宪法中的基本民主成分 523

(四)吉田内阁逐渐失去国民信任 526

(五)整肃的第二阶段:地方政府、经济和情报部门 529

(六)吉田声誉的急剧下降 536

(七)基本的立法改革 538

第六节 暂时抛弃保守主义 542

(一)大选前的政局动荡 542

(二)社会民主党的短暂优势 549

(三)警察制度的改革和其他行政改革 555

第七节 占领时期最初两年的经济状况 558

(一)处于崩溃状态的战后经济 558

(二)粮食危机 561

(三)早期的财政控制 567

(四)生活费用上涨 570

(五)对外贸易 572

(六)停滞的工业生产 577

(七)麦克阿瑟对经济状况的直接关心 579

(一)引言 582

第八节 基本的经济改革 582

(二)土地改革 583

(三)劳工运动与改革 587

(四)赔偿 595

(五)解散财阀 601

第九节 社会发展 606

(一)引言 606

(二)战犯 606

(三)教育 609

(四)宗教自由 613

(五)妇女地位 615

(六)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自由 617

(七)人口增长的压力问题 619

第十节 早期为缔结和约而采取的徒劳步骤 623

(一)引言 623

(二)解除武装和非军事化协定 624

(三)早日缔结和平条约的愿望 626

(四)美国关于和平会议的建议 629

第十一节 结束语 633

第四章 1945—1947年间美苏占领下的朝鲜 休·博顿 637

第一节 引言 637

(一)分隔的直接影响 640

第二节 被分隔的国家与分道扬镳的政策 640

(二)南朝鲜的美国军政府 642

(三)苏军占领北朝鲜 645

第三节 争取统一的国际行动 646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 646

(二)莫斯科协定的直接影响 648

(三)联合委员会陷入僵局(1946年3月20日至5月6日) 652

第四节 加速形成两个对峙的地区 654

(一)南朝鲜民政权移交给朝鲜人 655

(二)北朝鲜的共产党专政 666

第五节 日本殖民主义在朝鲜留下的经济遗产 669

(一)从朝鲜遣返日本人 670

(二)配给和物价控制 672

(三)日本人财产的处理 676

(1)土地改革 676

(2)日本人的工业资产 680

第六节 工业、贸易和财政 681

(一)南朝鲜 682

(二)北朝鲜 688

第七节 社会发展 690

(一)工会 690

(二)教育 692

(三)公共卫生和福利 693

第八节 美苏谈判的破裂 694

第五章 太平洋地区领土:从委任统治到托管 休·博顿 703

第一节 引言 703

第二节 国际义务 704

第三节 美国支持托管 706

第四节 美国政策取得一致 708

第五节 安全理事会中关于前委任统治岛屿的托管协定的协商 713

(一)日本帝国对美英宣战诏书 724

日本 724

附录:主要文件 724

(二)大东亚共同宣言 725

(三)关于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1943年12月1日声明 727

(四)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 728

(五)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729

(六)关于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来往照会 732

(七)日本帝国停战诏书 737

(八)日本投降书 739

(九)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发布的总命令第一号摘录 741

(十)1945年9月6日批准的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 743

(十一)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盟军最高统帅的权力 753

(十二)撤销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日本“人权法案”) 754

(十三)发给盟军最高统帅的有关占领和管制日本的投降后初期基本指令 759

(十四)三国外长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建立远东委员会及盟国对日委员会的协定 792

(十五)解除公职令 796

(十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804

(十七)关于日本新宪法正式通过的准则 811

(十八)关于解除日本武装并使之非军国主义化的协定草案 812

(十九)制定日本新宪法的基本原则 817

(二十)盟国间对日贸易局的职权范围 819

(二十一)日本国宪法 821

(二十二)日本工会的组成原则 839

(二十三)关于日本和平需要的确定 842

(二十四)关于修改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 843

(二十五)与本书有关的日本历次国会会议 848

朝鲜 848

(二十六)关于朝鲜问题莫斯科协定 848

(二十七)美苏在朝鲜的联合委员会第五号公报(摘录) 850

(二十八)美苏在朝鲜的联合委员会第十二号决议(第十一号公报) 851

太平洋地区领土 857

(二十九)原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归美国管理的托管协定草案 857

索引 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