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收入分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继明,耿明斋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4026786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前言页 1

1 导论:两种传统分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 1

1.1 以经济剩余范畴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1

1.1.1 魁奈的“纯产品”说 2

1.1.2 斯密的双重分配理论 3

1.1.3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5

1.1.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6

1.2 以要素贡献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11

1.2.1 要素所有者的报酬等于要素对产品价值的贡献 11

1.2.2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11

1.2.3 对新古典分配理论的批评 12

1.3 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定 13

1.3.1 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是分配关系的基础 13

1.3.2 生产要素的贡献是确定各种收入份额的依据 15

1.3.3 影响收入分配的其他因素 21

1.3.4 收入分配理论的永恒主题:平等与效率的替换 26

1.4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9

1.4.1 本书的研究对象 29

1.4.2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30

1.4.3 矛盾分析方法 31

1.4.4 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32

1.4.5 规范分析方法 32

2 公有制产品经济中的分配关系 34

2.1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规定 34

2.1.1 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 34

2.1.2 剩余劳动由社会统一支配 35

2.1.3 劳动者具有天然的就业权 36

2.1.4 劳动力归劳动者私人所有 37

2.2 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关系 38

2.2.1 以劳动力个人所有权为基础的按劳分配 38

2.2.3 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分配原则 41

2.2.2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平均分配 41

2.3 公有制经济分配关系的内在矛盾 44

2.3.1 按劳动贡献分配与剩余价值社会化的矛盾 44

2.3.2 “双重分配原则”自身的矛盾 46

2.3.3 公有制分配关系的矛盾根源 48

2.4 公有制产品经济中的分配关系 48

2.4.1 公有制产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49

2.4.2 国民收入用于消费基金的份额 50

2.4.3 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倾向 52

2.4.4 同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倾向 58

2.4.5 企业内部的收入均等化倾向 58

3 商品化过程中企业外部分配关系的变化 63

3.1 公有制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63

3.1.1 公有制产品经济商品化的原因 63

3.1.2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其演变 66

3.1.3 公有制经济商品化的过程和阶段 68

3.2 企业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初步确立 70

3.2.1 引论 70

3.2.2 利润留成和企业利益边界的界定 70

3.2.3 企业作为独立利益主体正常运行的条件 72

3.3 价格与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关系 76

3.3.1 有关社会主义价格形成机制的争论 77

3.3.2 价格双轨制对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82

3.3.3 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部门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86

3.4 资金与企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关系 90

3.4.1 引论 90

3.4.2 生产资料的有偿使用 92

3.4.3 国家对企业利润的扣除 94

3.4.4 对企业税后留利使用的限制 99

3.4.5 国家对劳动收入的扣除 103

3.5.1 矛盾: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 109

3.5 矛盾、问题和出路 109

3.5.2 问题: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偏离,收入攀比,消费膨胀,财政亏空,高消耗和低效益,通货膨胀 111

3.5.3 问题的根源和出路 130

4 商品化过程中企业内部分配关系的变化 133

4.1 公有制商品经济中劳动者的行为方式 134

4.1.1 引论 134

4.1.2 劳动者的一般行为方式 136

4.1.3 传统体制中劳动者的行为方式 146

4.1.4 商品化过程中劳动者行为方式的变化 153

4.2 企业内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58

4.2.1 引论 158

4.2.2 不能从外部获得积累资金的情况 159

4.2.3 可以从外部获得积累资金的情况 163

4.2.4 商品化过程中企业内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65

4.3.1 引论 168

4.3 企业消费基金在各个成员之间的分配 168

4.3.2 计件工资制 169

4.3.3 内部价格 174

4.3.4 岗位工资与结构工资 178

4.4 企业内部分配中的若干问题 184

4.4.1 按劳动贡献分配与工资收入的市场化 184

4.4.2 按劳动贡献分配与决策民主化 189

4.4.3 按劳动贡献分配与平均主义分配 193

5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中的收入分配 203

5.1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形成及特征 204

5.1.1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形成 204

5.1.2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特征 214

5.2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收入分配的基本模式 217

5.2.1 国家股权收入与税收的分离 217

5.2.2 财产收入在各类所有者之间的分割 219

5.2.3 股票买卖和投机 223

5.3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中股息和红利的性质 226

5.3.1 股息和红利属于按资分配范畴 227

5.3.2 关于股息和红利的剥削性质 229

5.4 股份制试点中的几个问题 233

5.4.1 关于股息和红利的来源 233

5.4.2 关于股份制与现行税制的关系 236

5.4.3 关于股份制与国家对企业税后留利使用方向的控制问题 240

5.4.4 关于集体股股息和红利的再分配问题 242

5.4.5 关于股份制企业收入分配中的消费需求膨胀倾向 244

6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247

6.1 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观 247

6.1.1 平等与公平的区别 248

6.1.2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 250

6.1.3 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按贡献分配 253

6.1.4 我国公平分配的相对尺度 258

6.2.1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 260

6.2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 260

6.2.2 相对于贡献差别的收入差别悬殊 267

6.3 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产生的根源 273

6.3.1 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其中要素市场不完善,这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 273

6.3.2 税负不公平,法制不完善,这是造成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 274

6.3.3 改革不同步,政策不统一 275

6.3.4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276

6.3.5 平均主义公平观和政府决策失误 277

6.4 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设想 279

6.4.1 强化计划指导下的市场分配机制 279

5.4.2 加强对基础科研教育等领域收入分配的行政调节 280

6.4.3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282

6.4.4 实行公平赋税,加强法制 283

6.4.5 改革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84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