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序言 7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 9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9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中的一个最伟大的革命 11
三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客观性 20
四 历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自由和必然性 32
五 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及其创造性 36
六 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破产 43
简短的结论 53
第二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54
一 地理环境 54
二 人口增长 62
三 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67
简短的结论 79
第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80
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 80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3
三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 88
四 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法 97
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05
六 生产发展的动力 110
七 从旧生产方式向新生产方式过渡的规律性 121
简短的结论 127
一 问题的意义 128
第四章 社会的基础和上层建筑 128
二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和更替的规律 130
三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137
四 生活和家庭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42
五 文化及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45
六 语言是社会生活现象 150
简短的结论 155
第五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 157
一 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原因。阶级的定义 157
二 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的历史的动力 166
三 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是劳动者和被压迫者的领袖和领导者 170
四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174
五 阶级和政党 179
六 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186
七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93
八、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203
简短的结论 209
第六章 国家和法权 210
一 国家和法权是经济基础上面的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 210
二 国家和法权的起源 216
三 国家的职能 220
四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23
五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国家类型 237
六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244
七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指导力量 252
八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职能 255
九 尽力加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建设新社会和保卫新社会、抵御资本主义包围的工具 266
简短的结论 271
第七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272
一 社会革命的本质和原因 272
二 革命的历史类型 276
三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283
四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92
五 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内胜利和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内胜利的道路的学说 297
简短的结论 309
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311
第八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 311
二 民族运动和民族殖民地问题 321
三 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的历史意义 330
四 世界分裂为两个体系和民族解放运动 339
简短的结论 345
第九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46
一 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唯心主义见解及此种见解之毫无根据 346
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355
三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67
四 工人阶级领袖的作用 374
简短的结论 385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386
第十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态 386
二 阶级社会中思想体系的阶级性 397
三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406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在苏维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14
五 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 422
六 社会主义意识的基本特征。苏联人的精神面貌 426
七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态 431
(一)政治思想和法权思想 432
(二)道德 443
(三)宗教 460
(四)科学 475
(五)哲学 488
(六)艺术 496
简短的结论 51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512
一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513
二 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爱国主义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 518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528
四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和指导的力量 533
简短的结论 549
第二十章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律性 551
一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551
二 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557
三 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建设的主要工具 570
简短的结论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