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国情认识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继增,张葆华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16005449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章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探索 13

一、一幅被改良派歪曲了的社会图景 13

二、早期共产主义者心目中的中国社会 18

三、朦胧的“国情”问题的提出 24

四、对中国社会性质的首次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29

五、大革命时期的阶级分析 37

六、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剖析 50

一、“民族资产阶级叛变”说与“工农小资产阶级政府”说 58

第二章 中共在第一次历史转变时期对国情的考察 58

二、对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的分析 65

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再认识 73

四、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理论根据 77

五、国情认识的首次哲学总结 84

六、农村状况的分析与土地革命的政策 89

第三章 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100

一、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内各党派对国情的认识 100

二、新生命派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主要论点和马克思主义派的批判 110

三、动力派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主要论点和马克思主义派的批判 117

四、中国社会史问题讨论 124

五、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128

第四章 中共在第二次历史转变时期对国情的认识 138

一、对中国经济性质和政治特征的错误论断 138

二、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43

三、对民族资产阶级认识的一次飞跃 151

四、对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科学分析 157

五、毛泽东论国情认识的方法论 163

六、对中国国情问题的全面论述 170

第五章 40年代中共对社会特点认识的深化 178

一、一次国情认识方法论的教育运动 178

二、对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社会性质的分析 184

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辨析 192

四、对国统区殖民地化的揭示 200

五、扫除农业社会主义空想 207

六、对中国农村社会特点认识的深化 213

七、全国解放前夕党对中国社会经济特点的深刻认识 222

第六章 对我国社会转变时期历史特点的认识 230

一、对建国初期错综复杂情势的分析 230

二、敌情估计 236

三、关于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论争 242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国情考虑 247

五、对农民两种生产积极性认识的分歧 252

六、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提出的国情认识 259

七、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 266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国情认识上的曲折 272

一、主要矛盾正确判断的轻率改变 272

二、“共产风”严重泛滥的原由 278

三、一个盲目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典型 283

四、中共在纠正“大跃进”错误期间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288

五、敢于实事求是分析客观情势的一个范例 294

六、人为延长了的“过渡时期” 301

七、对阶级斗争情势的“左”倾估计 306

一、对建国十七年工作成就的错误否定 312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国情的错识估计 312

二、脱离实际的阶级估量和虚构的党内资产阶级 320

三、“五七指示”所追求的空想社会主义蓝图 329

四、“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337

第九章 国情认识的历史性转变 345

一、徘徊中前进的国情认识 345

二、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 350

三、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的重新认定 355

四、民主问题的思考 361

五、人口问题的再认识 368

六、对我国农村经济现状的分析 374

第十章 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381

一、对我国经济体制特征的分析 381

二、对三个经济带发展不平衡的认识 387

三、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 392

四、“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提出的国情依据 399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 405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409

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