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金匮汇证诠解》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厚泽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136248
  • 页数:542 页
图书介绍:《伤寒金匮汇证诠解》是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廖厚泽先生,集一生行医和研究中医理论的经验,阐释中医古典名着《伤寒论》、《金匮要略》学术观点的着作。旨在宗承原书,向后学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入门方法与提高的途径。书中记述了很多经验方和诊疗效验以助说明。作者认为病脉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诊断治疗中具有决定性的要素,把握这三点,活学活用,总结伤寒辨证心法,许多疑难杂症可迎刃而解。同时参考古今的医家们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思想,加以比较分析,扼要地提出个人的观点,并据此调整了某些原文的条次,使文中病脉证的叙述更马显明,也力争排除某些刊误与错解,以便同侪们研究、交流。

导言 1

一.研习《伤寒论》的态度 1

二.版本孜录 4

三.《自序》辨 9

4.误汗损伤胃阴阳证治 11

四.《辨脉》《平脉》辨 12

五.《伤寒例》辨 16

六.伤寒与温病之异同 19

七.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24

八.《伤寒论》“六经”的概念 26

九.伤寒六经形证并治撷萃 30

十.伤寒方阴阳证治大用 34

十一.动气与“可与不可” 36

(一).太阳病脉证大纲 37

—.太阳病总论 37

太阳篇第一 37

伤寒汇证诠解 37

(二).中风与伤寒脉证大纲 38

(三).温病脉证大纲 40

(四).人阳病阴阳真假辨 43

(五).傅经与不傅经及欲解时 45

二.桂枝汤证 49

(一).桂枝汤正局 49

(二).桂枝汤变局 54

(三).桂枝汤禁则 58

(四).桂枝汤类证变法 60

三.麻黄汤证 62

(一).麻黄汤正局 62

(二).麻黄汤变局 63

(三).麻黄汤证禁则 66

(四).麻黄汤类证变法 70

四.麻桂複合证 74

(一).蓄尿证 80

五.太阳腑证 80

(二).蓄水证 85

(三).蓄血证 86

(四).瘫闭 92

六.太阳病类似证 93

七.汗吐下火迫变证 102

(一).变证总论 102

(二).误汗 103

1.误汗损阴伤阳证治 103

2.误汗损心肾证治 111

3.误汗劫阴热传肺胃证治 114

(三) 误吐 120

(四) 误下 122

1.总抡误下变证 122

2.误下损伤心肾证冶 123

3.误下导致水气不行证治 126

4.误下热结胸膈证冶 128

5.误下致成“结胸”证治 131

6.误下致成“痞证”证冶 138

7.误下遂利不止证冶 143

8.下後复发汗证治 144

(五) 火逆证治 146

八.刺期门法 151

一.阳明病总论 153

阳明篇第二 153

二.阳明病清法 161

(一) 白虎汤证 161

据《局方》补入1条 161

(二) 白虎加人参汤证 162

(三) 栀子汤证 164

(四) 猪苓汤证 165

三.阳明病下法 167

(一) 承气汤证论述 167

(二) 调胃承气汤证 168

(三) 小承气汤证 170

(四) 大承气汤证 172

(五) 下法辨证 178

四.涧导法 183

五.阳明兼证 186

(一) 太阳未罢证 186

(二) 少阳未罢证 188

六.阳明中风与阳明伤寒 189

(一) 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辨 189

(二) 阳明小风 190

(三) 阳明中寒 192

(四) 阳明病虚寒证治 193

七.阳明辨证 195

(一) 汗出自愈辨 195

(二) 皮下虫行辨 196

(三) 头痛咽痛辨 196

(四) 谵语郏声及死候辨 197

(六) 潮热盗汗辨 198

(五) 汗多亡阳死候辨 198

(七) 阳明津亡脉候 199

(八) 衄血先兆 199

八.阳明发黄证治 200

(一) 发黄证囚 200

(二) 寒湿发黄 201

(三) 欲作谷疸脉证 201

(四) 芮陈蒿汤证 202

(五) 栀子檗皮汤证 203

(六) 麻黄连韶赤小豆湯证 203

九.蓄血证 204

十.热入血室 207

一.少阳病总论 208

少阳篇第三 208

二.传经舆不传经 209

三.少阳病不可汗下 210

四.小柴胡汤证 212

八.黄连汤证 220

八.汁吐下变证 221

(一) 总论 221

(二) 大柴胡汤证 223

(三) 半夏泻心汤证 225

(四) 柴胡桂枝乾薯汤证 226

(五) 柴胡桂枝汤证 226

(六) 柴胡加笼骨牡蛎汤证 227

(七) 柴胡加芒硝汤证 228

七.热入血室 230

(一) 刺期门法 230

(二) 小柴胡汤证 231

(三) 自愈证 232

附:介病与并病 232

(一) 太阳与阳明合病 233

(二) 太阳与少阳合病 234

(三) 阳明与少阳合病 235

(四) 三阳合病 236

(五) 太阳阳明併病 237

(六) 太阳少阳併病 238

太阴篇第四 240

一.太阴病总论 240

(一) 太阴病提纲 240

(二) 太阴病辨证 240

(二) 太阴府证治法 242

(—) 解表法 242

太阴病冶则 242

(三) 温裹法 244

(四) 太阴中风证 245

少阴篇第五 246

一.少阴病脉证大纲 246

二.少阴反热证治 248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248

三.少阴寒化证 249

(一) 附子汤证 249

(二)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50

(三) 真武汤证 251

(四) 四逆汤证 252

(五) 通?四逆汤证 254

(六) 白通汤证 256

(七)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57

(八) 吴茱萸汤证 258

(九) 桃花汤证 258

(十) 灸刺法 259

四.少阴疯热化证治 260

(一) 热化便血证 260

(二) 黄连阿胶汤证 261

(三) 猪苓汤证 261

(四) 猪膚汤证 262

(五) 甘草汤及桔梗汤证 263

(六) 苦酒汤证 264

(七) 半夏散及汤证 265

(八) 叫逆散证 265

五.少阴病急下存阴证 266

六.少阴病忌汗忌下证 267

七.少阴病可冶不可治脈证 269

二.厥阴病欲解时 271

厥阴篇第六 273

一.厥阴病提纲 273

三.厥阴病热厥胜复辨 274

四.厥阴病寒热错杂证治 277

(一) 乾?黄连黄芩人参汤证 277

(二) 麻黄升麻汤证 278

五.厥阴病热化证治 280

(一) 白虎汤证 280

(二) 白头翁汤证 280

(三) 小柴胡汤证 282

(四) 小承气汤证 282

(一) 冷结开元证 283

(五) 栀十汤证 283

六.厥阴病寒化证治 283

(二) 下虚戴阳证 284

(三) 噦逆腹满证 285

(四) 除中证 285

(五) 蛔厥证治 287

(六) 当归四逆汤证 288

(七)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汤证 289

(八) 四逆汤证 289

(九) 吴茱萸汤证 290

(十) 瓜蒂散证 291

(十一) 茯苓甘草汤证 292

(一) 不可下 293

七.厥阴病禁则 293

(十二) 嗽逆灸法 293

(二) 不可攻表 294

(三) 嘔家有?膿不可治嘔 296

八.厥阴病辨证 296

(一) 厥阴病欲愈脉候 296

(二) 热除愈与不愈 297

(三) 涡欲饮水自愈 298

(四) 下利愈与不愈 298

九.厥阴病死候 300

霍乱篇第七 302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02

阴阳易差後劳复第八 309

辨阴阳易差後劳复病脉证并治 309

引言 317

金匮汇证诠解 317

脏腑经络先後病脉证第一 318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328

百合孤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343

疟病脉证并冶第四 352

中风歷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356

血痹虚劳脉诺并治第六 364

肺痿肺??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372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38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386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391

五臟风寒積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405

痰饮欬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413

消渴小便利淋病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29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436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453

?悸吐?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464

嘔吐噦下利病脉证冶第十七 470

疮癣肠癣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490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497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503

妇人产後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511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518

杂疗方第二十三 529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略) 533

果实菜後禁忌并治第二十五(略) 533

跋 533

附录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