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对象 1
前言页 1
第二节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10
第二章 孔子 18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社会和思想状况 18
第二节 孔子的“仁”的学说 25
第三节 孔子的天道观和认识论 33
第四节 孔子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39
第三章 墨子和后期墨家 41
第一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41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52
第四章 子思和孟子 58
第一节 《中庸》的哲学思想 58
第二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66
第一节 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和朴素辩证法 79
第五章 老子和庄子 79
第二节 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和虚无主义 89
第六章 惠施和公孙龙 98
第一节 惠施“合同异”的相对主义诡辩 98
第二节 公孙龙“离坚白”的绝对主义诡辩 104
第七章 荀子和韩非 107
第一节 荀子“制天命” 的唯物主义哲学 107
第二节 韩非“重参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119
第八章 董仲舒和王充 126
第一节 秦汉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战线上的特点 126
第二节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哲学 131
第三节 王充“疾虚妄”的唯物主义哲学 140
第九章 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 154
第一节 魏晋玄学唯心主义 154
第二节 隋唐佛学 164
第一节 范缜和他的《神灭论》 182
第十章 范缜和柳宗元、刘禹锡 182
第二节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190
第十一章 王安石和张载 206
第一节 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斗争 206
第二节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210
第三节 张载的哲学思想 218
第十二章 程颢、程颐和朱熹 231
第一节 程朱理学的由来和特点 231
第二节 程颢和程颐的哲学思想 237
第三节 朱熹的哲学思想 244
第十三章 陈亮和叶适 256
第一节 陈亮反对理学的斗争 256
第二节 叶适的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 265
第十四章 王守仁和李贽 273
第一节 明代的社会特点和思想状况 273
第二节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76
第三节 李贽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进步的社会观 287
第十五章 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97
第一节 明末清初思想界的特点 297
第二节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300
第三节 黄宗羲和他的《明夷待访录》 308
第四节 顾炎武的思想和他的唯物主义学风 316
第十六章 康有为和谭嗣同 323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特点 323
第二节 康有为的哲学、政治思想 328
第三节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338
第十七章 孙中山 348
第一节 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 348
第二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54
第三节 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 364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