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苏联政治体制的演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正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300006175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一、政治体制概念的演变 1

(一)政治体制概念的发展变化 1

1.列宁首创“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 2

2.斯大林继承“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 3

3.赫鲁晓夫改用“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 5

4.勃列日涅夫提出“社会政治体制”的概念 7

(二)政治体制内容的理论研究 10

1.政治体制研究的开展 10

2.政治体制内容的争论 15

二、高度集权体制的形成与改革 21

(一)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1

(二)高度集权体制的开创和形成 23

1.高度集权体制的开创 24

2.列宁晚年的改革设想 27

3.个人崇拜的滋长和发展 29

4.高度集权体制的形成 33

5.高度集权体制开创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5

1.调整和改革的客观必要性 41

(三)政治体制的调整和改革 41

2.调整和改革的主要措施 44

3.改革半途而废的原因 48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50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动向 51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某些特点 59

三、党的领导体制的演变 63

(一)党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63

(二)一党制的形成 66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政党林立 67

2.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多党合作 70

3.从多党制到一党制的转变 73

4.对社会主义政党体制的认识及其变化 75

(三)党政关系的发展 78

1.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发展 78

2.党政领导的兼职制度及其演变 84

3.党政部门的机构重叠及其沿革 87

4.基层单位的党政分工及其变化 91

5.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历史传统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想 94

1.十月革命后的党内“极端集中制” 99

(四)党内领导体制的演变 99

2.列宁关于党内领导体制的改革设想 106

3.斯大林个人集权体制的形成 109

4.从赫鲁晓夫时期以来的集体领导体制及其曲折发展 113

5.戈尔巴乔夫改进党内领导体制的动向 116

四、苏维埃体制的演变 120

(一)列宁时期的苏维埃体制 120

1.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22

2.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的建立 123

3.两院制的设立 124

4.苏维埃的职权及其发挥的作用 125

(二)斯大林时期的苏维埃体制 128

1.最高苏维埃制代替了原来的代表大会制 128

2.逐渐确立了最高苏维埃两院的工作原则 129

3.选举制度更加民主化 130

4.建立罢免制度 131

5.苏维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132

6.苏维埃作为权力机关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134

(三)50年代以来的苏维埃体制 136

1.健全苏维埃内部结构 137

2.改进苏维埃选举制度 141

3.完善苏维埃代表制度 142

4.扩大地方苏维埃的权限 146

5.提高最高苏维埃作为权力机关的作用 150

(四)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苏维埃体制 153

1.改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建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154

2.扩大苏维埃权限,改变代表机构同执行机构的不正常关系 155

3.改革苏维埃代表的选举制度 155

4.加强苏维埃工作的民主化 156

五、国家管理机关的演变 158

(一)国家管理机关的发展变化 159

1.列宁时期的国家管理机关 159

2.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管理机关 162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国家管理机关 167

4.国家管理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 169

(二)中央与地方管理机关的关系及其演变 173

1.列宁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173

2.斯大林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174

3.赫鲁晓夫以来扩大地方权限的措施 176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国家机关的动向 182

1.精简和改组机构 183

2.下放权力,扩大地方权限 184

3.转变机构职能 185

六、国家安全机关与法制的演变 188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创立 188

1.列宁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 188

2.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法制建设 190

3.全俄肃反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整顿和改组 193

(二)斯大林时期法制建设的成绩和错误 202

1.法制建设的成绩 202

2.法制工作的错误及其原因 204

3.国家安全机关的畸形发展及其特权 210

(三)50年代以来加强法制的措施 213

1.整顿和改组国家安全机关 214

2.进行大规模平反和恢复名誉工作 218

3.健全司法制度 220

4.修改法令,完善立法 222

(四)戈尔巴乔夫上任以后法制建设和改革的动向 227

1.进一步平反和实行特赦 228

2.改革执法机关的工作 230

3.更新立法,加快立法进程 231

七、监察体制的演变 236

(一)列宁创建的监察体制 236

1.创建苏维埃监察体制 237

2.创建党内监察体制 241

3.党政监察机构实行改组和联合 245

(二)斯大林时期监察体制的演变 251

1.加强党政监察机构的联合活动 251

2.党政监察机构重新分开 257

(三)赫鲁晓夫对监察体制的改革 262

1.改组国家监察部 263

2.缩小党监察委员会的权力 264

3.党政监察机构合并 266

4.强调吸收群众参加监督工作 267

(四)勃列日涅夫时期及以后的监察体制 269

1、勃列日涅夫对监察体制的改组 269

2.戈尔巴乔夫进一步强调监察工作 273

八、干部体制的演变 277

(一)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干部体制 277

1.选拔、配备干部的标准和原则 279

2.干部的管理体制 283

3.干部的任用方式 285

4.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288

5.对干部的监督和检查 292

(二)赫鲁晓夫对干部体制的改革及其失败 295

1.大幅度地、频繁地更换各级领导干部 296

2.干部更新制度的建立及其失败 299

(三)勃列日涅夫对干部体制的改善及其失误 303

1.对干部队伍的基本方针 304

2.对干部体制某些方面的改善 306

3.勃列日涅夫时期干部体制的主要弊端 314

(四)戈尔巴乔夫对干部体制的改革动向 317

1.大规模调整各级领导班子 318

2.调整干部政策 320

3.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322

4.改革干部任用制度 323

九、社会团体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326

(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社会团体 326

1.确立社会团体的地位 328

2.肯定社会团体的教育作用 329

3.强调社会团体的保护作用 331

(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团体 332

1.社会团体逐步沦为党政机关的附庸 332

2.一度强调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334

3.主要侧重社会团体的经济作用和反官僚主义作用 335

(三)50年代以后的社会团体 336

1.提出“国家职能转交”论 337

2.扩大社会团体的权限 338

3.促进社会团体的发展 339

(四)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社会团体 341

1.大力发展各种社会团体 342

2.强调社会团体要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 343

3.要求扩大社会团体决定问题的范围 344

十、劳动集体地位的确立 346

(一)劳动集体的概念及其组织结构 348

(二)劳动集体的职能与作用 351

(三)劳动集体同党政工团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 357

1.劳动集体同党组织的关系 357

2.劳动集体同国家机关的关系 358

3.劳动集体同工会和青年团组织的关系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