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意义 1
第二节 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 2
一、质量检验阶段 2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2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3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3
一、质量的概念 3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5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7
第四节 质量保证体系 8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8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种类 9
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条件 10
四、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0
第五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工作 11
第六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2
一、标准化工作 12
二、计量工作 16
三、质量情报工作 17
四、质量管理的责任制 19
五、质量教育工作 20
第七节 全面量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20
第二章 排列图,因果图及调查表 24
第一节 排列图 24
第二节 因果图 26
第三节 调查表 28
一、频数分布调查表 28
二、缺陷位置调查表 28
三、不良项目调查表 28
第四节 分层法 30
第三章 直方图 32
第一节 直方图的作法 32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33
二、计算平均值?与标准偏差S 35
第二节 频率分布曲线 37
第三节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38
一、观察直方图的形状 38
二、用直方图与公差作比较 39
第四章 工序能力分析 41
第一节 工序能力的概念 41
第二节 工序能力系数的计算 42
一、工序能力系数Cp的计算 44
二、机械能力系数Cm的计算 46
三、工序能力系数修正值CPk的计算 46
第三节 工序能力的评价 49
一、工序能力的判断 49
二、提高工序能力的对策 52
三、工序能力评价改进框图 53
四、SCAT法 53
第四节 工序能力调查 57
一、工序能力调查的作用与程序 57
二、工序能力的调查方法 58
第五章 控制图 61
第一节 控制图的作用和基本格式 61
第二节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62
第三节 计量值控制图 65
一、单值控制图 65
二、平均数和极差控制图(?-R图) 65
三、中位数和极差控制图(?-R控制图) 74
四、平均数与标准偏差控制图(?-S控制图) 76
第四节 计数值控制图 76
一、不良品数控制图(Pn控制图) 76
二、不良品率控制图(P控制图) 78
三、缺陷数控制图(C控制图) 82
四、单位缺陷控制图(u控制图) 84
第五节 常用控制图一览表 86
第六节 控制图的使用步骤与选用 86
第七节 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91
一、利用控制图判定过程状态的原则 91
二、工序质量异常的几种形式 91
第八节 工序诊断调节法 96
一、工序诊断调节及其参数 96
二、工序诊断调节费用函数 96
四、工序诊断调节的实施 100
三、确定最佳诊断间隔 100
五、不良品筛选检查 102
六、提高工序诊断调节的效果 103
第九节 选控控制图 104
第十节 公差百分率控制图 108
第六章 相关图及回归分析 111
第一节 相关图作法 111
一、相关图的概念 111
二、相关图的制作步骤 111
三、利用统计分析纸作图 113
一、典型的相关图 113
第二节 相关图分析 113
二、分析相关图的注意事项 114
一、符号检定法 115
第三节 检定相关 115
二、相关系数法 116
第四节一元回归方程 119
笫七章 产品的抽样验收 126
第一节抽样验收原理 126
第二节百分比抽样方案的不合理性 127
第三节抽样特性曲线 128
一、抽样特性曲线 128
二、犯两种类型错误的概率α和β 131
三、一次抽样方案及OC曲线的变化规律 132
四、从OC曲线看百分比抽样方案的不合理性 133
五、抽样特性曲线的作用 133
第四节 抽检特性函数 135
一、计算法 135
二、查表法 139
三、查图法 140
第五节 抽样方案的确定 141
一、试算法 141
二、查表法 142
第六节 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144
第七节 调整型一次抽样方案 146
一、概述 146
二、MIL-STD-105D中的一次抽检方案 150
第八节 二次抽样和多次抽样法 162
第九节 抽检方案一览表 164
第八章 正交试验设计 165
第一节 正交试验的意义 165
第二节 多因素多水平试验 167
第三节 水平数不同的试验 173
第四节 多指标试验 176
第五节 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 179
第六节 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182
第九章 统计检验 188
第一节 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 188
第二节 计量型统计检验 192
一、均值的统计检验 192
二、标准差的统计检验 197
第三节 符号检验和秩和检验 203
一、符号检验 203
二、秩和检验 204
第四节 计数型统计检验 207
一、检验一批产品的不合格率 207
二、检验两批产品的不合格率 208
三、检验m批(m>2)产品的不合格率 209
四、多批产品有多个检查项目时的一致性检验 212
第五节 统计检验程序和一览表 213
第十章 可靠性 217
第一节 可靠性的概念 217
一、可靠性 217
三、有效性 219
二、维修性 219
第二节 衡量可靠性的指标 220
一、可靠性指标 220
二、维修性指标 227
三、有效性指标 228
第三节 寿命分布类型 229
一、指数型寿命分布 229
二、威布尔寿命分布 233
三、复合型与混合型威布尔分布 242
第四节 系统可靠性 245
一、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245
二、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247
三、工作贮备系统 249
第五节 确保可靠性的活动 250
一、何谓确保可靠性活动 250
二、了解市场故障情况 251
三、可靠性设计 252
四、可靠性试验 255
五、制造和检查的可靠性 258
六、开展可靠性服务 259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260
一、关系图法及其适用范围 261
第一节 关系图法 261
二、关系图法的特征及基本构成 262
三、关系图的形式 262
第二节 KJ法 264
第三节 系统图法 268
第四节 矩阵图法 270
第五节 矩阵数据分析法 274
第六节 PDPC法 276
第七节 矢线图法 279
附录Ⅰ常用数表 284
附录Ⅱ主要参考文献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