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鄂伦春族 6
第一节 原始游群 6
第二节 “阿娇儒穆昆”(母权制时代的概况) 9
“阿娇儒穆昆”时代的残迹 9
原始宗教 12
第三节 “阿娇儒穆昆”向“阿敏穆昆”转变 13
第二章 父权制时代的鄂伦春族 16
第一节 “阿敏穆昆” 16
父权制时期的氏族 16
“穆昆达”及其他的职能 19
“穆昆”组织 21
第二节 氏族习惯法 24
第三章 家庭公社阶段的鄂伦春族 26
第一节 父权制大家族“阿库那千乌力邻” 26
“阿库那千乌力邻”的内含 26
家族长“萨列干达”和他的职责 27
“阿库那千乌力邻”经济 29
第二节 “阿库那日乌力”(父权制大家族中分化出的子公社) 30
第三节 “穆昆”制的消亡,“路”、“佐”制的强化 34
第四章 父系氏族时期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8
第一节 社会物质生活诸条件 38
十七世纪以前状况 38
十七世纪以后近三百年来状况 41
第二节 采集、捕鱼和家庭手工业 44
采集和捕鱼 44
家庭手工业 47
第五章 家庭和私有财产 50
第一节 家庭和婚姻 50
鄂伦春族人的婚姻 50
鄂伦春族人的个体小家庭 51
第二节 家庭私有制 53
家族私有财产制的确立 53
鄂伦春族私有经济的特殊形式 55
氏族自然经济 58
第一节 猎业经济商品化 58
第六章 鄂伦春族与周界商人间的商品交易 58
商品经济的渗透,猎产品的商品化 59
第二节 父权制家庭公社阶段的商品交易 61
与“阿尔班谙达”的交易 61
鄂伦春族与私人谙达间商品交换关系 64
第三节 “跑老客” 67
所谓“跑老客” 67
鄂伦春族与“跑老客”的交易 68
经济掠夺组织“满洲畜产株式会社” 71
第四节 猎区交易的特点和影响 72
对自然的信仰 75
第一节 父系氏族时期的宗教 75
第七章 父权制时代的文化意识 75
“奥米那腾” 76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孕育 79
一些自然知识 79
民间草药知识 80
第三节 结绳记事,契木为文,口头文学 82
结绳记事,契木为文 82
口头创作 84
第八章 “乌力楞”阶段的鄂伦春族 93
第一节 向“乌力楞”转变 93
“乌力楞” 93
“乌力楞”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 97
第二节 地缘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01
第三节 “昂阿玛楞”和个体劳动 102
“昂阿玛楞” 102
个体劳动 107
第九章 “乌力楞”阶段社会产品的创造和消费品的分配 110
第一节 产品的创造和“奥布乌格恰得楞”为主的几种分配形式 110
第二节 “乌力楞”阶段按人平均分配 115
第十章 鄂伦春族与种植业 118
第一节 “弃猎务农”初期的鄂伦春族 118
向农业发展 118
鄂伦春族农业的特征 120
“弃猎归农”政策的实施 122
第二节 农业最发达时期的鄂伦春族 122
鄂伦春族大土地所有制经济 123
第三节 “弃猎归农”政策的失败 128
第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 131
第一节 自治旗的诞生 131
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 131
建旗以来旗内行政组织的沿革 135
社会主义新苗不断成长 136
第二节 党和国家的关怀 140
生活上的关怀 140
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141
剿灭匪特的斗争 143
第一节 民主政权的建立 143
第十二章 解放后鄂伦春族社会变革 143
民主政权建设 145
第二节 定居 146
第三节 猎业社会主义改造 1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教训 157
第十三章 今日的社会风貌 159
第一节 移风易俗 159
第二节 沉睡老林呈现出新的活力 166
山区经济改革 16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猎区初见成效 168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