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云南各民族的地理环境及其历史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第一章 多民族边疆山区是云南的基本省情 3
第二章 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立体民族分布和立体农业 6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6
第二节 立体地形形成不同民族的立体分布 13
云南省民族分布图 13
第三节 立体气候形成不同民族的立体农业 14
云南政区 14
第三章 云南民族源流 16
第一节 藏缅语族源流 18
第二节 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源流 23
第三节 孟高棉语族源流 24
第四章 历代社会经济发展 26
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族政策与云南经济发展的关系 26
第二节 近代云南经济 48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科技与文化艺术 51
第五章 近代云南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56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清末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57
第二节 辛亥革命到护国起义时期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6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族人民的斗争 63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和分布格局 69
第一节 形成各民族经济文化层次重叠和结构交叉的原因 69
第二节 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70
第三节 由分布特点形成的三种社会经济格局 71
第七章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72
第一节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72
第二节 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76
第三节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95
第四节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构成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因素 102
第八章 中国西南门户和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104
第一节 秦汉时期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关系 10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与东南亚的关系 106
第三节 南诏、大理时期云南与东南亚的关系 107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云南与东南亚的关系 108
第五节 面向印度洋是云南对外经济贸易的区位优势 114
第一章 疏通民族关系,安定社会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121
第一节 云南的解放和各民族人民政权的建立 121
第二编 以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四十年工作历程 121
第二节 疏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122
第三节 制定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划分边疆与内地,实行分类指导 134
第二章 民主改革 137
第一节 内地民族区的土地改革 137
第二节 正确处理团结上层和发动群众的关系,胜利完成封建领主制和奴隶制地区的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和解放奴隶 145
第三节 在景颇族等50万人口的地区采取不分土地和不划阶级的“直接过渡”政策 158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67
第一节 内地民族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67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试点探索 171
第四章 曲折发展的十年 180
第一节 反右派、批判地方民族主义、民族上层人士整风 181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83
第三节 贯彻执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4
第四节 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检验十年曲折发展的问题 204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岁月 212
第一节 边疆“文化大革命”的过程 212
第二节 “政治边防”和“划线站队”对边疆民族工作的严重破坏 215
第三节 第二次人民公社化 218
第四节 复查农村阶级成份 220
第六章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23
第一节 落实民族、宗教、干部和统战政策 224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35
第三节 扶贫工作 246
第四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横向经济联系 252
第五节 认真研究发展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 259
第六节 发展边境贸易,开拓东南亚市场 266
第七节 十年经济改革的伟大成就 268
第一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准备工作 275
第一章 逐步实行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5
第三编 贯彻执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心的各项民族政策 275
第二节 积极稳步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80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发展 286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遵严重破坏 288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恢复和发展 290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成就、经验和问题 298
第二章 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305
第一节 云南杂居、散居少数民族概况和特点 305
第二节 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政策措施和执行情况 310
第三节 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主要经验 315
第三章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322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少数民族干部状况 322
第二节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民族干部工作 326
第三节 从“整风反右”到“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民族干部工作 334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民族干部工作遭到破坏 339
第五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342
第四章 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351
第一节 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的政治历史状况 351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扩大 356
第三节 对民族上层人士的两次冲击 370
第四节 团结民族上层人士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373
第五节 几点经验教训 376
第五章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38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 380
第二节 民族文字的创制、改进和试行 383
第三节 推广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成就 395
第四节 简短的回顾 401
第六章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08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概况及其特点 408
第二节 贯彻执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情况 413
第三节 改革不利于民族发展的落后习俗 432
第七章 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36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概况及特点 436
第二节 云南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发展历程 442
第三节 云南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主要经验 455
第四编 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建设 469
第一章 艰难的起步和巨大的成就 469
第一节 薄弱的经济基础 469
第二节 差异极大的社会经济形态 470
第三节 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 472
第四节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484
第二章 农林牧业和乡镇企业 489
第一节 民族地区农业的主要特点 489
第二节 粮食生产 495
第三节 经济作物和热区作物 498
第四节 林业 502
第五节 畜牧业和渔业 508
第六节 乡镇企业 514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与四十年的发展 519
第三章 工业、交通和邮电通信 519
第二节 能源工业 524
第三节 食品工业 528
第四节 纺织、造纸和皮革工业 533
第五节 医药工业和香料工业 536
第六节 矿冶工业 539
第七节 化工、机械、建材、森工 547
第八节 生产民族特需用品的轻手工业 552
第九节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 553
第四章 商业、旅游业和财政金融 561
第一节 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 562
第二节 民族贸易 565
第三节 边境贸易 569
第四节 粮食购销 573
第五节 新兴的旅游业 578
第六节 财政、税务、金融工作 580
第五编 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595
第一章 民族教育 595
第一节 云南民族教育的历史概况 595
第二节 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599
第三节 基础教育 614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618
第五节 民族师范教育 626
第六节 高等民族教育 629
第七节 几点认识 636
第二章 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工作 642
第一节 自然科学技术 642
第二节 社会科学工作 6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建立 653
第三章 文化工作 653
第二节 各民族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655
第三节 民族群众文化活动繁花盛开 660
第四节 民族新闻出版工作 663
第五节 民族电影广播电视工作 666
第六节 民族古籍文物工作 670
第四章 计划生育、卫生和体育工作 673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673
第二节 医疗卫生工作 675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