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条件 7
一、人口活动的自然环境 7
二、人口活动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14
第二章 历史人口概况 27
一、古代人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7
二、元明清时期人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3
三、甲午战后到解放前夕人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9
一、人口总量的变动 51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2年)人口总量的变化 51
二、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对本省总人口变动的影响 59
第四章 人口的出生与生育率 67
一、出生人数与出生率 67
二、育龄妇女生育率 73
三、人口再生产率 89
四、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91
一、死亡人数与死亡率 99
第五章 人口的死亡与死亡率 99
二、年龄别死亡率 104
三、婴儿死亡率 108
四、儿童死亡率 115
五、孕产妇死亡率 120
六、死亡原因 124
七、平均预期寿命 129
第六章 人口迁移与流动 132
一、人口的省际迁移 133
二、人口的省内迁移 138
三、与港、澳、台及国外的人口迁移 144
四、人口流动 149
第七章 人口的分布 153
一、人口数量地区分布 153
二、人口密度区域差异 160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分析 163
一、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分布的变化 170
第八章 人口的城镇化 170
二、城市人口 181
三、镇人口 184
第九章 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193
一、人口性别构成 193
二、人口年龄构成 202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 214
一、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与构成 220
第十章 劳动适龄人口 220
二、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状况 224
三、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227
四、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234
五、在业人口的文化与技术构成 240
六、城镇待业人口的状况 245
七、农村的劳动力资源 248
第十一章 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状况 251
一、婚姻 251
二、人口的家庭状况 264
一、各民族人口的数量、构成及民族分布 276
第十二章 各民族人口与宗教 276
二、各民族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状况 285
三、各民族人口的宗教 287
第十三章 人口的素质 290
一、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 290
二、人口的身体素质 292
三、人口的文化素质 311
一、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329
第十四章 计划生育 329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概况 334
三、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 351
第十五章 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 355
一、未来总人口的预测 355
二、未来人口主要构成的分析 362
三、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74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