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发生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甄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010008116
  • 页数:7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9章,阐述了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前提、生理基础和社会前提、主体和客体的分化、由动物心理向人类认识的转化、人类认识的系统发生在个体发生中的重演等。

前言 1

绪论 1

一、认识论与认识发生论 1

二、认识发生论研究的困难和途径 19

三、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6

第一章 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前提 46

一、作为认识发生论逻辑起点的反映概念 47

“反映特性”的假说与现代科学的验证 47

相互作用与反映的本质规定 55

反映的本质特征及其关联 63

二、从无机界的反映向生物反映形式的飞跃 76

非生物界的反映及其特点 77

生命和生物反映形式的起源 83

生物反映形式的一般机制 94

三、生物反映形式的进化 98

生物的感应性及其机理 99

动物的感受性与诸反映形式 105

高等动物的“悟性活动” 115

第二章 认识发生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前提 123

一、认识器官的功能结构和形成过程 124

作为认识器官的人脑的功能结构 125

从动物脑向人脑的进化 131

二、认识发生的社会前提 145

关于社会性的起源问题 148

社会本能在认识发生中的作用 159

群体意识的发生及其在认识发生中的作用 169

第三章 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182

一、作为认识结构两极的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183

从本体论角度看人和世界的关系 183

从实践的角度看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本质 187

主体和客体的一般规定 191

二、主体、客体的分化是人类认识的开端 193

高等动物“认识”的极限和人类认识的特点 194

主、客体的分化也就是参照系统的转换 198

主、客体的分化同时就是人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二重化 203

三、主体、客体分化的过程 209

活动的分化和实践关系的确立 209

活动的对象化和认识关系的确立 219

插图目录 228

图3—1 印第安人和埃及人的会意符号 228

自我对象化与自我意识 230

四、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在主、客体分化中的作用 230

图3—2 著名的特洛亚·费莱尔“鹿角巫师” 234

图3—3 戴着动物面具在动物群中演奏的巫师 235

集体自我意识 239

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与发展 243

第四章 从动物行为向人类实践的转化 250

一、实践模式发生的前提——类人猿的活动模式 251

使用工具行为 252

审查、探究行为和游戏 254

社会行为 255

二、实践活动发生的条件及其作用机制 259

机体条件 260

图4—1 欧思诺关于灵长类动物行为机能的谱系分布图解 262

环境因素 264

社会性因素的增长 268

三、实践结构形成的逻辑分析 271

实践目的的发生 271

工具结构的发生 284

四、实践结构形成的历史过程 291

石器形制由不稳定到初步定型阶段 294

图4—2 早期石器时代,第一阶段:典型的奥杜瓦伊(“卵石”)工具 295

图4—3 早期石器时代,第二阶段:典型的阿舍利手斧 296

器形的分化和繁荣阶段 300

图4—4 “卵石文化”向阿舍利文化形式发展的过程 301

石器的区域专业化特点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305

实践结构中主观因素的发展和分化 310

第五章 由动物心理向人类认识的转化 316

一、认识的类型:意会认识和言传认识 318

认识的两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20

意会认识先于言传认识的若干证据 327

二、理性的曙光——意会认识的起源 335

动物意会能力的不同水平——从本能到经验 337

人和动物意会能力的差别——实践和认识关系的产生 340

人类意会认识的最初形态——认识的价值化 348

从价值意识向物理经验的过渡 351

三、理性的发展——言传认识的发生与发展 355

由意会到言传的思维基础 356

图5—1 语义三角图 358

图5—3 语义形成图(二) 359

图5—2 语义形成图(一) 359

语言发生的前提和机制 363

在语言发生的初期阶段认识的形态 371

从原始语言的分化看言传认识的发展 377

引喻和象征——由具体到抽象的途径 382

第六章 由客观的逻辑到思维的逻辑 390

一、当代哲学对“逻辑”的理解 391

二、逻辑转换的自然基础 399

三、客观逻辑向生物机能逻辑的转化 405

图6—1 有机体内的化学反应(一) 407

图6—2 有机体内的化学反应(二) 408

四、逻辑的实践发生和心理发生 417

图6—3 摹拟葫芦造型的各种陶器器皿和纹饰 429

图6—4 陶盆造型演变图 431

五、思维发生的阶段及其逻辑形态 433

直观动作思维中的“实物性”概念 437

表象性思维中的“前概念” 443

抽象概念思维的起源 451

活动和思维运算的形成 456

相似律——表象思维所遵循的逻辑 467

六、从表象思维逻辑到抽象思维逻辑 467

由相似逻辑到形式逻辑 472

第七章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其原始表现 477

一、人是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存在物 477

依赖和掌握是人对世界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477

人对世界的掌握是为了追求与创造真善美的对象 485

真实地反映环境是动物合目的性地适应环境的保证 495

二、人追求真善美的生物学前提 495

动物对生存价值和快感的本能追求 506

三、人类对世界的掌握方式的原始发生及追求真善美的原始表现 515

人类对世界的掌握方式的原始发生 515

原始人工技艺中的认知因素和价值因素 525

原始巫术和原始艺术及其中所体现的真善美的原始统一 538

图7—1 弓箭手和弓箭 541

图7—2 冰河时期的猛犸象岩画 553

第八章 人类认识格局的系统建构 554

一、认识活动的系统结构 554

二、主体“观念构架”的生成 565

观念构架的构成要素 566

观念构架的基本特征 577

观念构架的历史建构 583

三、认识格局的功能机制 602

“先验的”和“经验的” 603

“主体势”和“认知定势” 617

一、重演——人类认识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之间的最本质关系 631

第九章 人类认识的系统发生在个体发生中的重演 631

重演、生物重演律及其认识发生论意义 631

人类认识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之间的重演关系 633

研究人类认识个体发生问题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638

二、人类认识个体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639

遗传与人的机体发育 640

图9—1 女性和男性的23对染色体 642

附表目录 647

表9—1 异卵双生儿之间和同卵双生儿之间在各种特征和疾病方面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百分比 647

表9—2 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间在运算能力和智力品质方面的对照 648

表9—3 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智力因素方面的相关性 649

感知—思维器官系统的形成及认识功能的获得 651

图9—2 身体的各个表面在脑皮质投射区中的投影面积 655

表9—4 在种族发生循序渐进的各个阶段上大脑皮质不同结构的相对变化(百分比) 656

图9—3 在进化的循序渐进的各个阶段上皮质的第一级区、第二级区、第三级区相互关系的变化 657

外环境的内化和个体内部结构的社会化 660

图9—4 在人类发展的顺序阶段上,脑的顶部、下额部和上额部顺序扩大的综合图 661

表9—5 同卵双生子异同环境下的相关系数对照 667

表9—6 异卵双生子异同环境下的相关系数对照 667

需要的发展与认识发生的动力系统 669

三、认识个体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介系统和实现机制 669

语言符号系统及其在认识的个体发生中的中介作用 674

活动的发展及认识发生的实现机制 681

认识发生的过程性与阶段性及其划分标准 690

四、个体认识的发生过程 690

认识个体发生的感知—动作思维阶段 695

认识个体发生的形象—具体思维阶段 705

认识个体发生的符号—形式思维阶段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