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部分 政策论文 3
政策论文 乔治·R·帕卡德 3
一、导言 3
二、美国及其友邦和盟国的共同利益 7
三、今后十年里美中关系的演变 9
(一)美中关系的近期背景 9
(二)中国政策的演变 14
(三)美国政策的演变 21
1. 美中经济关系 22
2. 美中安全关系 27
3. 美中文化和教育关系 30
四、苏联的作用 31
五、台湾问题 33
六、其他亚洲国家的观点 36
七、大西洋和太平洋安全的关系 40
八、政策建议 43
(一)一般性建议 43
(二)双边关系 44
(三)大西洋和太平洋安全的关系 45
第二部分 美中当前在双边关系上的政策 49
美中关系十年 迈克尔·奥克森伯格 49
美国友邦和盟国的观点 哈里·哈丁 80
一、对美中和解的支持 82
二、对美中军事合作持保留态度 84
三、关于台湾问题的顾虑 93
四、经济因素目前还无关紧要 98
五、结论 101
第三部分 中国的政策演变:1983--1993 109
国内的考虑,国家的利益和目标 托马斯·W·鲁宾逊 109
一、国内的考虑:政治方面 109
(一)中国政治的实质 109
(二)国内的政治目标、障碍和问题 115
(三)今后十年可能出现的几种政治局面 126
二、国家的利益和目标 129
(一)安全 129
(二)发展建设工作 137
(三)政策上的独立性 142
国家的安全政策和目的:中国观点 阿尔弗雷德·威尔海尔姆 146
一、导言 146
二、国家目标 147
三、战略环境 148
四、地区性因素 152
五、国内考虑 157
六、战略的国家风格 160
七、谈判 161
八、联盟关系 170
九、战略和战术 175
一、导言 180
1983--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关系 艾伦·S·惠廷 180
二、今日台湾 183
三、台湾的明天 18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和可能的行动 194
五、其他结局 201
第四部分 美国的政策演变:1983--1993 207
国内的考虑 罗伯特·G·萨特 207
一、尼克松和福特执政时期的政策 209
二、卡特执政期间的争论 211
三、关于里根对华政策的辩论 214
四、今后的政策难题 216
(一)台湾 216
(二)美中军事关系 218
(三)美中经济关系 221
(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保密与公开之争 223
五、结论 224
国家的利益和目标 赫尔穆特·索南费尔特 228
一、主要的挑战和机会 230
二、国际贸易、可靠的供应和经济环境 234
三、第三世界的关系 237
国家安全政策和战略 戴维·E·麦吉弗特 富兰克林·D·克雷默 241
一、导言 241
二、美国的防务政策 242
三、全球防务战略 243
四、力量结构 246
五、区域性战略:欧洲和波斯湾 250
六、区域性战略:太平洋地区 252
七、1983--1993年的政策演变 254
八、附件 258
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关系 大卫·霍兰德 唐纳德·魏迈耶 266
贸易与技术转让 小伦纳德·沙利文 埃伦·弗罗斯特 戴维·霍兰 272
一、导言 272
二、扩大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273
三、技术转让的影响 274
四、拒绝武器和技术转让会产生的影响 278
五、中国在技术方面受到的限制 282
六、控制技术转让的困难 285
七、西方联盟的看法 292
八、中国的经济前景 297
九、不对称的伙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301
十、映像关系包含的危险 303
十一、中间人的潜在价值 307
十二、发展中国经济力量的基础 308
十三、发展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业关系 310
十四、发展中国军事力量的基础 317
十五、明确的军事发展目标 320
十六、概述与结论 325
一、导言 329
台湾:正在形成的关系 罗伯特·G·萨特 329
二、美国在台湾的利益 330
三、美国政策:1979--1982 331
四、未来政策的含意 33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334
六、台湾政策 335
七、美国国内政策 335
八、前景 336
九、苏联政策 339
十、台湾的选择 341
太平洋联盟:美国承担义务的格局 泰利·L·戴贝尔 343
一、美国全球义务政策的趋向 346
二、东西方会合:大西洋和太平洋联盟体系 350
三、美国太平洋联盟的未来 353
四、有正式联盟关系的工业化盟国 358
五、南朝鲜和台湾的特殊情况 359
六、东盟国家 361
七、和中国联盟吗? 363
八、结束语 365
第五部分 关键角色的前景:1983--1993 369
日本 加斯顿·J·西格尔 369
南朝鲜 小威廉·H·格莱斯廷 372
一、对美中改善关系内心矛盾但是一般地给予肯定的反应 372
二、南朝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现实积极的政策 373
四、几点特殊的考虑 374
三、对美中建立积极的安全联系明确持反对意见 374
(一)对北朝鲜军事上的好处 375
(二)对中国和苏联的行为的影响 375
(三)对北朝鲜的影响 375
(四)台湾 376
(五)结论 376
东盟 伦纳德·昂格尔 378
一、导言 378
二、共同利益领域:东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379
三、利益冲突领域--实际的和潜在的 381
北约欧洲 莱纳·W·若普 385
香港 理查德·内桑斯 392
印度和巴基斯坦 理查德·内桑斯 401
一、巴基斯坦与波斯湾的战略矛盾 402
二、对于卡特在巴基斯坦的失策之处里根获得了成功 403
三、巴基斯坦与“战略一致” 404
四、美国南亚政策的历史矛盾 405
五、中国寻求同印度恢复友好关系 407
六、中国寻求南亚局势的缓和 408
七、印度的怀疑态度 409
八、甘地夫人的外交攻势 411
九、印度和美国--甘地夫人在华盛顿 413
十、结论 415
第三世界 杰弗里·盖纳 417
一、亚洲 419
二、中东和北非 422
三、拉丁美洲 423
四、结论 425
苏联 威廉·G·海兰德 426
第六部分 美国和盟国观点的相互作用 435
武器控制 约瑟夫·J·沃尔夫 435
一、核问题 437
(一)核试验 437
(二)核武器冻结 438
(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438
二、无核地带、削减外国基地 439
(一)中远程力量谈判 440
(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缩减战略武器谈判 440
(三)防止核扩散 441
(四)建设战略力量的限制 442
(五)边境问题 443
(六)化学战、细菌战 443
中国核计划 约瑟夫·哈内德 约瑟夫·帕尼科 444
一、核武器发展 44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计划的演变 444
(二)展望 446
二、民用核动力发展 446
(一)民用核动力计划的最新发展 447
(二)展望 448
三、台湾核计划 451
武器销售 道格拉斯·T·斯图尔特 威廉·T·托 453
一、当前的技术和采购趋势 457
二、美中将来的军备关系 462
三、工业化民主国家间武器转让政策的协调问题 465
四、结论 469
(一)中国世界观的不变和变化 469
(二)中国的国内政治 471
同中国的贸易、经济和金融关系 克里斯托弗·H·菲利普斯 473
一、总利益 474
三、多国代理机构 475
二、贷款、利率 475
四、出口控制 476
五、经济和贸易责任 477
六、农业发展 477
七、能源 478
附录 481
一:舒尔茨出访的关键:美中对世界的看法能否协调 亨利·基辛格 481
一、纺织品问题时机不巧 481
二、看到了同一威胁 482
三、中国人的言辞也是一个因素 488
四、技术问题至为迫切 489
二:今后十年的对华政策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