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理论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1
1 结构与性能 1
2 反应历程 2
二 近年的发展 3
1 研究手段由宏观观测向微观观测发展 3
2 由静态向动态立体化学发展 3
3 从头计算 4
4 新理论的建立和充实 4
5 向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互相促进 4
三 理论有机化学的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 简单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9
一 分子轨道理论 11
二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14
1 变分方程的导出 15
2 休克尔方法 18
3 某些简化观察 27
三 微扰分子轨道法 30
1 奇交替烃的分子间结合 31
2 交替烃的分子内结合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共振论 37
一 概述 37
二 共振论的提出及其背景 37
三 共振规则 39
四 共振与物质的性质 41
五 共振论近年的进展 46
六 结束语 55
参考文献 56
第四章 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 58
一 概述 58
二 诱导效应 58
1 静态诱导效应(I?) 58
2 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次序 60
3 关于烷基吸引电子的诱导效应问题 64
4 动态诱导效应(Id) 65
5 诱导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7
6 诱导效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7
三 共轭效应 68
1 共轭体系的涵义 68
2 静态共轭效应 69
3 动态共轭效应 71
四 超共轭效应 72
1 超共轭效应的提出 72
2 超共轭效应的物理方法证明 74
3 近年来有关超共轭效应的一些工作 76
4 存在的问题 84
参考文献 85
第五章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化效应 88
一 概述 88
二 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88
1 分子间的作用力 88
2 溶剂化作用 93
3 选择溶剂化作用 96
4 胶束溶剂化作用 97
三 溶剂的分类 99
1 根据物理常数分类 99
2 根据特殊溶质-溶剂作用分类 100
四 溶剂化效应对于均相化学反应 101
2 溶剂化效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的定性理论 104
3 溶剂化效应对有机反应历程及立体化学的影响 109
4 溶剂笼效应 112
参考文献 114
第六章 构象与构象分析 117
一 乙烷体系 117
二 正丁烷体系 118
三 不饱和体系 119
四 环己烷 121
五 取代环己烷 124
六 不饱和六员环及六员杂环 126
七 非六员脂肪族环状化合物 127
八 稠环体系 129
九 构象的确定方法 132
十 构象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34
参考文献 147
第七章 有机化学中的活泼中间体 149
一 碳正离子 149
1 概述 149
2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151
3 碳正离子的形成 152
4 碳正离子的反应 152
5 非经典碳正离子 153
二 碳负离子 164
1 概述 164
2 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因素 165
3 碳负离子的形成 167
4 碳负离子的反应 167
三 鎓内盐 169
1 概述 169
2 鎓内盐的形成 170
3 鎓内盐的结构 171
4 鎓内盐的反应 171
四 游离基 172
1 概述 172
2 三苯甲基游离基 172
3 游离基的结构 174
4 含氧游离基 175
5 含氮游离基 175
6 脂肪族游离基 176
7 游离基的相对稳定性 178
8 游离基的典型反应 179
五 离子游离基(离子基) 182
1 概述 182
2 离子基的形成 182
3 离子基的性质 183
六 卡宾 184
1 卡宾的电子结构 184
2 卡宾的形成 185
3 卡宾的反应 186
七 氮宾(乃春) 188
1 氮宾的结构 188
2 氮宾的形成 189
3 氮宾的反应 190
八 苯炔(芳炔) 191
1 概述 191
2 芳炔的形成 192
3 芳炔的反应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八章 酸与碱 197
一 酸碱概念 197
1 酸碱的质子论 197
2 酸碱的电子论(路易斯理论) 197
二 硬软酸碱原理(HSAB原理) 199
1 酸碱的分类 199
2 硬软酸碱原理 201
3 硬软酸碱原理的理论依据 201
4 硬软酸碱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03
三 超酸 206
1 几种超酸体系 207
2 在超酸体系中的反应 210
3 超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0
四 羧酸 213
1 羧基的结构 213
2 结构对于羧酸离解常数的影响 214
3 溶剂效应 219
4 在气相中羧酸的酸性 219
五 醇类及酚类的酸性 221
1 醇类的酸性 221
2 酚类的酸性 222
六 烃类的酸碱性 224
七 胺类的碱性与结构的关系 226
1 脂肪族胺的碱性 226
2 芳香胺的碱性 227
参考文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