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建业,吴思敬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423012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导论 1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1

二、文学理论的品格和形态 4

三、文学理论的建设途径 9

第一编文学的本质 15

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5

第一节文学在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15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15

二、文学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关系 16

三、文学和一般社会经济基础关系的复杂性 19

第二节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24

一、文学意识形态属性的一般表现 24

二、作家的意识形态问题 30

三、文学中意识形态的宽泛性和特殊性 33

四、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定涵义 35

第二章文学是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41

第一节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审美反映 41

一、文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重构 41

二、文学是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审美表达 47

一、文学是审美想象的世界 52

第二节文学是想象和虚构的世界 52

二、文学的虚构性 54

第三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60

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相关性 60

二、艺术真实的特性和本质 62

第四节文学的价值和社会作用 66

一、文学的本体价值与其社会功用的双重性 66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 69

三、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学价值观 79

一、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83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 83

第三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83

二、文学语言是有机的信息系统 84

三、文学语言和实用语言 86

四、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 87

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89

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90

二、形象内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93

三、表现心灵世界的深刻性与微妙性 96

四、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98

一、摹仿说 103

第一节文艺史上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观点 103

第二编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03

第四章文学的起源 103

二、游戏说 105

三、巫术说 107

四、心灵表现说 108

五、劳动说 110

第二节文学的发生和原始思维 112

一、原始思维 113

二、神话思维 115

三、从神话走向文学 117

一、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120

第五章文学的发展 120

第一节文学发展的动因 120

二、文学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 122

三、文学的自身矛盾运动要求文学不断发展 126

第二节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128

一、文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128

二、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和文学的发展 132

三、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134

一、文学本文的层次 141

第一节文学本文的层次和要素 141

第六章文学本文的构成 141

第三编文学的本文 141

二、文学本文的要素 150

第二节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153

一、叙事的特征和功能 153

二、叙事内容 157

三、叙事法则 161

第三节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文学典型 165

一、文学典型的涵义 165

二、典型形象的特征 167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69

四、典型化 173

第四节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176

一、抒情的特征和功能 176

二、抒情性文学本文的主体性原则 178

三、抒情方式 180

第五节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文学意境 182

一、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境说”和意境的界定 182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84

第一节文学本文的体裁及其分类 187

一、文学体裁的含义和审美特征 187

第七章文学本文的分类 187

二、文学体裁的功能 188

三、文学体裁的分类 189

第二节诗歌 192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 192

二、诗歌的分类 197

第三节小说 199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 199

二、小说的分类 204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207

第四节散文 207

二、散文的分类 209

第五节戏剧文学 212

一、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学 212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215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 220

第六节影视文学 223

一、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224

二、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225

三、影视文学的分类 227

一、审美知觉力 231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 231

第八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与创作过程 231

第四编文学的创作 231

二、艺术想象力 236

三、艺术情感 242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过程 247

一、文学的创作动机 247

二、文学创作的过程 256

第九章文学的创作方法 270

第一节创作方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 270

一、创作方法的涵义 270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流变 272

三、创作方法的选择 274

第二节现实主义 278

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78

二、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283

三、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创作方法 291

第三节浪漫主义 297

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297

二、浪漫主义的历史发展 302

第四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309

一、现代主义 309

二、后现代主义 317

第十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325

第一节文学风格 325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和特征 325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和分类 332

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37

四、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的辩证统一 342

第二节文学流派 347

一、文学流派的形成条件 347

二、文学流派的形式种类 350

三、文学流派的性质和作用 353

四、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355

第五编文学的接受 363

第十一章文学接受 363

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性质与作用 363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363

二、文学接受的作用 367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条件 376

一、文学接受的外部条件 376

二、文学接受的内部条件 379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过程 387

一、语言信息的接收 387

二、意象的显现 390

三、意蕴的探求 392

四、审美心理效应的生成 397

第十二章文学批评 401

第一节文学批评本体的界定 401

一、文学批评释义 401

二、文学批评的主体与客体 404

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接受 407

的关系 407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形态 413

一、判断批评 414

二、伦理批评 415

三、社会批评 418

四、心理批评 420

五、形式主义批评 422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标准 425

一、标准问题是一切批评的中心问题 425

二、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统一 427

第四节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文学批评家的修养 430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 430

二、文学批评家的修养 434

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