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中译本序 1
第七章 测量和分辨 1
7-1 雷达方程 1
译者的话 3
原序 4
7-2 亮度温度和微分散射系数的测量 5
7-2.1 衰落概念 5
7-2.2 衰落统计特性 14
7-2.3 对衰落信号求平均以降低平均估值的方差 18
7-2.4 有噪状态下的测量 24
7-3 角度、距离和速度的分辨 26
7-4 角度分辨 29
7-5 距离分辨 33
7-5.1 脉冲雷达 33
7-5.2 调频雷达 36
7-5.3 Chirp(唧谱)雷达 40
7-5.4 二进相位码“Chirp” 45
7-6 速度分辨 49
7-7 距离测量和速度测量中的模糊 54
7-7.1 引言 54
7-7.2 模糊函数 55
习题 63
第八章 真实孔径侧视机载雷达 69
8-1 引言 69
8-2 雷达测量类型 69
8-3 天线旋转式雷达 71
8-4 侧视机载雷达的特性 73
8-5 侧视机载雷达的雷达方程 75
8-6 对天线方向图、距离和散射系数变化的补偿 76
8-7 侧视机载雷达图象中的斑纹 82
8-8 侧视机载雷达系统 88
8-9.1 接收机传递函数 93
8-9 系统各部件相互匹配 93
8-9.2 各部件匹配以获取所需的传递函数 96
8-10 几何失真 98
8-10 侧视机载雷达图象的失真 98
8-10.2 侧视机载雷达测高度 102
8-10.3 山与建筑物 105
习题 106
第九章 合成孔径侧视机载雷达系统 109
9-1 引言 109
9-2 研究合成孔径雷达的方法 109
9-2.1 合成孔径 109
9-22 与基准点目标响应进行相关 113
9-2.4 类似于测距脉冲压缩中去调制的去线性调频 115
9-2.3 对接收的点目标信号匹配滤波 115
9-2.5 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聚焦等价 116
9-3 合成孔径雷达的分辨力 118
9-3.1 合成孔径的观点 118
9-3.2 多普勒波束锐化的观点 121
9-3.3 真实孔径分辨力与聚焦、非聚焦合成孔径分辨力的比较 122
9-4 合成孔径雷达模糊度的研究 123
9-4.1 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 127
9-4.2 斜视模式 128
9-5 合成孔径雷达功率估量 129
9-6.1 固有的几何误差 131
9-6 合成孔径雷达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131
9-6.2 电子系统稳定性 132
9-6.3 运动误差 133
9-6.4 姿态误差 135
9-6.5 距离游动和距离弯曲 136
9-7 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组成 139
9-8 合成孔径雷达的斑纹及其减小措施 143
9-9 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导论 146
9-9.1 频谱与偏置 149
9-9.2 聚焦深度 151
9-9.3 处理器定时和复杂性与分辨力的关系 153
9-10.1 零偏置数字处理 154
9-10 聚焦式电子处理器 154
9-10.2 真正合成孔径处理 156
9-10.3 相关处理 159
9-10.4 声表面波器件作方位去线性调频 162
9-10.5 采用梳状滤波器的距离序贯处理器 164
9-11 光学处理器 166
9-12 非聚焦处理器 170
9-12.1 波束方向图 170
9-12.2 处理器 171
9-12.3 基带处理器 171
9-12.4 距离偏置处理器 174
9-13.2 空间分辨力 176
9-13 成象雷达小结 176
9-13.1 引言 176
9-13.3 斑纹和灰度等级分辨力 178
9-13.4 功率估量 178
9-13.5 对不同散射系数和距离进行天线方向图和接收机增益修正 179
9-13.6 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180
9-13.7 系统各部件相互匹配 180
9-13.8 运动效应 180
9-13.9 合成孔径雷达的模糊问题 181
9-13.10 处理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181
习题 182
10-1.1 引言 185
10-1 雷达定标概述 185
第十章 散射测量 185
10-1.2 照射积分 187
10-2 内定标 192
10-3 外定标 198
10-3.1 引言 198
10-3.2 测量精度 199
10-3.3 定标目标 200
10-4 陆基的与直升飞机机载的散射计和频谱仪系统 206
10-5 机载和星载的散射计系统 214
10-5.1 引言 214
10-5.2 锐方向性波束体制 215
10-5.3 扇形波束体制 218
10-5.4 接近垂直入射时的测量 226
10-6 辐射计-散射计系统 228
习题 230
第十一章 散射与辐射的物理机理及其经验统计模型 231
11-1 引言 231
11-2 面散射特性 233
11-2.1 表面参数 234
11.2.2 光滑表面的判据 236
11-2.3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238
11.2.4 介电常数的影响 239
11-3.1 点散射体 241
11.3 简单物理模型 241
11-3.2 小面单元 243
11-3.3 布雷格谐振 246
11-3.4 硬目标 247
11-4 体散射特性 248
11-4.1 海功 250
11-4.2 雪 251
11-4.3 植被层 252
11-4.4 土壤 252
11-5 散射系数的简单模型(与表面物理参数关系) 253
11-5.1 海水 253
11-5.2 土壤湿度 257
11-5.3 植被层 260
11-5.4 雪 266
11-6 亮度温度的简单模型(与表面物理参数关系) 270
11-6.1 海水 270
11-6.2 土壤湿度 272
11-6.3 植被层 277
11-6.4 雪 278
11-7 地面和海面后向散射的一般特性 283
11-7.1 地面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 283
11-7.2 农田 285
11-7.4 海冰 287
11-7.3 雪 287
11-7.5 目标类型的比较 288
11-7.6 海面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 289
11-8 地面和海面辐射的一般特性 290
11-9 硬目标的后向散射 292
习题 293
第十二章 随机表面的散射和辐射导论 295
12-1 引言 295
12-2 接收功率和散射系数 295
12-3 从平均功率测量中求得散射系数 296
12-4 波浪形表面的散射 297
12-4.1 确定?×E和?×H 298
12-4.2 介质1中的散射场(驻留相位近似法) 299
12-4.3 介质2中的散射场(驻留相位近似法) 301
12-4.4 散射系数(大q?σ,?aσ值近似法,即qz2σ2>10,?z2σ2>10) 302
12-4.5 介质1中的散射系数(表面均方根斜度小于0.25时的标量近似法) 304
12-4.6 介质2中的散射系数(表面均方根斜度小于0.25时的标量近似法) 308
12-4.7 基尔霍夫散射模式 309
12-5 微粗糙表面的散射 311
12-5.1 散射问题的公式 312
12-5.2 场强幅度的确定 313
12-5.3 极化幅度 316
12-5.4 散射系数 319
12-5.5 小扰动模式 321
12-6 倾斜扰动平面的后向散射 323
12-7 不规则表面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发射率 327
12-8 测试比较 330
12-8.1 人造表面 330
12-8.2 天然表面 331
习题 337
附录12A 在上层介质中散射场公式推导[(qzσ)2>10近似条件] 339
附录12B 在下层介质中散射场公式推导[(qzσ)2>10近似条件] 341
附录12C 在介质1与介质2中散射场公式推导(标量近似法) 343
附录12D 相干散射分量 346
附录12E 集合平均和积分公式 348
附录12F 均方根斜度和曲率半径 349
附录12G 波动方程求解 350
附录12H 由平面电磁波算出散射系数 351
附录12I EE*的集合平均和散射系数 351
附录12J 基本数学公式推导 352
附录12K 遮蔽函数 357
附录12L 利用表面相关系数ρ=(1+ξ2/l2)-1.5对(12.55b)和(12.58b)式求值 358
参考文献 363
附录A 常数表 369
附录B 常用的函数和变换 370
附录C 符号表 373
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