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概要 1
一、望诊 1
(一)望神 2
(二)望面色 3
(三)望形态 4
(四)望咽喉、颈部 5
(五)望手足、胸腹 6
(六)望排出物 8
(七)望舌苔 13
二、闻诊 16
(一)闻声音 16
(二)嗅气味 19
三、问诊 20
(一)问寒热 21
(二)问汗 22
(三)问头面 23
(四)问眼、鼻、耳、口、唇 26
(五)问饮、食、呕、喘 28
(六)问胸胁、脘腹、身躯 30
(七)问神、眠、二便 33
四、切诊 35
(一)脉诊 35
(二)按诊 39
五、八纲辨证 43
(一)阴阳辨证 44
(二)表里辨证 45
(三)寒热辨证 47
(四)虚实辨证 48
六、六经辨证 50
七、三焦辨证 52
八、卫气营血辨证 53
九、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辨证 54
十、脏腑辨证 58
(一)心病辨证 58
(二)小肠病辨证 61
(三)肝病辨证 63
(四)胆病辨证 68
(五)脾病辨证 69
(六)胃病辨证 71
(七)肺病辨证 73
(八)大肠病辨证 76
(九)肾病辨证 78
(十)膀胱病辨证 82
内科病证 84
(一)感冒 84
(二)咳嗽 87
(三)喘证 90
(四)哮证 95
(五)饮证 98
(六)肺癌、肺痈 101
(七)失音 105
(八)虚劳 107
(九)肺痨 112
(十)吐血 115
(十一)咳血(附:咯血、唾血) 117
(十二)衄血 120
(十三)便血 122
(十四)尿血 124
(十五)惊悸、怔忡 125
(十六)不寐(附:多寐、健忘) 128
(十七)遗精(附:阳痿) 133
(十八)耳鸣、耳聋 137
(十九)癞狂 139
(二十)痫证 142
(二十一)中风 144
(二十二)眩晕 147
(二十三)厥证 149
(二十四)痘病(附:破伤风) 152
(二十五)痹证 156
(二十六)痿征 159
(二十七)脚气 162
(二十八)胃痛(附:吐酸、嘈杂) 164
(二十九)噎膈(附:反胃) 169
(三十)呃逆 172
(三十一)呕吐 174
(三十二)霍乱 177
(三十三)泄泻 180
(三十四)痢疾 183
(三十五)便秘 188
(三十六)黄疸(附:急黄) 191
(三十七)积聚 194
(三十八)水肿 196
(三十九)鼓胀(附:虫胀) 200
(四十)消渴 205
(四十一)遗尿 208
(四十二)癃闭 211
(四十三)五淋(附:尿浊) 214
(四十四)头痛 217
(四十五)胸痛 221
(四十六)胁痛 223
(四十七)腹痛 224
(四十八)腰痛 228
(四十九)疝气 230
(五十)奔豚气 233
(五十一)郁证 234
(五十二)疟疾 237
(五十三)诸虫 241
附一:病历的书写 309
一、病历的书写要求 309
内科病证主方歌诀(方剂简表) 309
二、中医门诊首次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310
三、中医住院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311
四、住院期间的其他记录 314
(一)病程记录 314
(二)转科记录 315
(三)会诊记录 316
(四)出院记录 316
(五)死亡记录 317
(六)病历排列顺序 317
五、中医医嘱书写 318
(一)长期医嘱 318
(二)临时医嘱 319
(三)中医炊食分类 319
附二:方剂索引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