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三、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 15
第三节 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7
一、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8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0
一、世界的物质性 22
第一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 2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2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4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28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 3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2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3
四、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4
五、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5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7
一、客观事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7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38
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搞好调查研究 40
四、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41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43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43
二、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 46
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4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49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49
二、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51
三、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的 52
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53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55
一、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 55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6
第一节 矛盾的哲学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58
一、矛盾的哲学含义 58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58
二、矛盾观的历史发展 59
三、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61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3
一、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63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64
三、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66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68
一、矛盾的普遍性 68
二、矛盾的特殊性 70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75
第四节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77
一、透过事物的复杂性分析各方面的矛盾 78
二、透过事物的变动性分析矛盾发展趋势 79
一、质 83
第一节 质、量、度 8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83
二、量 85
三、度 8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88
一、量变质变的哲学含义 88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90
第三节 量变质变的复杂性 91
一、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情形 92
二、质变的不同情形 92
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 93
第四节 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95
一、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95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9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量变和质变 98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0
第一节 肯定与否定 100
一、肯定与否定的含义 100
二、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01
三、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102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04
一、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10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105
三、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07
第三节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9
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109
二、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1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否定之否定 112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14
一、本质和现象 114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14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15
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16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17
一、内容和形式 11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18
三、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反对形式主义 119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21
一、原因和结果 121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22
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因势利导做好工作 122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23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 12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24
三、认识必然性,获得自由 12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 126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26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27
三、变有利的可能性为现实性 128
第六节 全局和局部 129
一、全局和局部 129
二、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129
三、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做好实际工作 130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 1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2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32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科学的可知论 13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35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36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36
二、实践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中介 138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39
四、认识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14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142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42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46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147
四、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认识 149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 150
一、归纳和演绎 151
二、分析和综合 152
三、抽象和具体 153
四、比较 155
第九章 真理 158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58
一、真理的客观性 158
二、真理无阶级性 160
三、“真理一元论”与“真理多元论”的根本对立 162
四、真理和谬误 163
第二节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165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16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66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8
一、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168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70
三、在改革中坚持实践标准 171
第四节 探求真理的途径 172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74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4
二、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及其原因 176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178
第二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80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0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3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8
一、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189
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190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3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93
一、生产力 193
二、生产关系 19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99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99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00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3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204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 207
第十二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10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10
一、经济基础 210
二、上层建筑 212
三、社会形态 21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16
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216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18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22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特点 222
二、我国现阶段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224
三、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225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22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29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29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35
第二节 阶级分析方法 238
一、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 238
二、社会主义时期要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241
第三节 国家 243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45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46
三、国家的职能 247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49
五、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251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54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54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255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56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 25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58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 258
二、社会意识的本质 261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64
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6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268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68
二、道德 269
三、科学 271
四、艺术 276
五、宗教 2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7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7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8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83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86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86
一、两种历史观的一个根本分歧 287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 28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2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2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293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295
一、一切为了群众 297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 297
二、一切依靠群众 299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01
四、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03
第十六章 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307
第一节 人的价值 307
一、价值和价值观 307
二、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 310
三、人的社会价值 310
四、人的个人价值 312
五、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314
第二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17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17
二、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 319
三、集体主义原则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根本原则 320
四、反对形形色色的腐朽的人生观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