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导言——列宁后期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线索与演进倾向 1
一、几个发展阶段及其内容的再认识 1
(一)关于1917年10月至1918年7月列宁的思想 1
(二)关于1918年8月至1920年11月列宁的思想 6
(三)关于1921年3月以后列宁的思想 11
二、关于演进倾向的分析 14
(一)关于几个重要问题思想倾向的分析 14
(二)关于演进倾向的综合分析 19
第一章 关于列宁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几个重要思想 22
一、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 22
(一)十月革命过程中关于革命性质的思想 22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关于革命性质的思想 31
(三)对列宁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39
二、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关于苏俄利用现成市场的思想 41
(一)利用现成市场思想的内容 41
(二)利用现成市场思想同社会主义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 46
(三)利用现成市场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 48
(四)利用现成市场思想的理论意义 51
三、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关于国有化的思想——“用赤卫队进攻资本”的传统认识质疑 53
(一)关于国有化性质和意义的思想 54
(二)传统认识质疑 59
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变的尝试——列宁1918年春的理论与实践 65
(一)关于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内容和性质的理论 66
(二)关于战略转变的措施的理论 71
(三)从列宁此后的有关论述看战略转变的理论与实践 77
五、关于生产性质“社会化”的思想——认识列宁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 78
(一)生产性质“社会化”思想的产生 78
(二)生产性质“社会化”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地位 83
(三)掌握生产性质“社会化”思想的意义 89
六、工人阶级执政党思想路线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列宁对党内错误思想方法的批评 92
(一)围绕着要不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进行的实践 92
(二)围绕着要不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的实践 99
(三)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正确的思想路线原则 105
第二章 关于列宁国内战争时期的几个重要思想 108
一、关于列宁战时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几个问题——对某些流行观点的商榷 108
(一)战时非常措施的实施同“直接过渡思想”没有因果联系 109
(二)列宁未寄希望于实施战时非常措施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115
(三)对列宁战时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正确评价 123
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团结”与“联盟”的思想 125
(一)关于无产阶级同中农联盟的思想 125
(二)关于促成和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的思想 130
(三)关于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机构和旧社会过来的专家的思想 135
三、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论断 138
(一)“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139
(二)“在粮食问题上体验到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141
(三)不同地方主义和小私有者的习惯作斗争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 144
(四)“不利用资本主义的遗产就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起来” 147
第三章 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若干重要思想 151
一、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若干问题的辨析 151
(一)列宁何时提出发展市场和货币流通的思想? 151
(二)“停止退却”和“重新部署力量”的含义是什么? 155
(三)应怎样认识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实质的观点? 159
二、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动力体系的两种设想 163
(一)第一种设想:以粮食税为主导性动力措施和以“转向”为战略任务的动力体系设想 163
(二)第二种设想:以发展商业为“主要环节”和以实现社会主义为战略目标的动力体系设想 169
(三)对列宁关于动力体系设想的评价 175
三、列宁关于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 177
(一)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思想的产生 177
(二)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思想的形成 181
(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思想的发展 186
四、列宁关于增强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189
(一)关于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职能的作用 189
(二)关于充分利用国家经济法规的力量 193
(三)关于努力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196
五、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监察和检查的理论与实践 201
(一)关于建立监察机构和检查机构 202
(二)关于推进监察工作和检查工作 204
(三)关于改革监察机构和检查机构 210
六、列宁关于共产党人经受新经济政策考验的思想 213
(一)关于经受考验的内容 213
(二)关于经受并通过考验的途径 219
第四章 关于列宁后期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几个问题的探讨 228
一、列宁关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228
(一)“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228
(二)“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232
(三)对“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几点认识与评价 240
二、欧洲革命退潮时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 241
(一)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42
(二)以“自己来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 248
三、就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答某同志 256
(一)不能把“一国首先胜利”论划分为“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和“社会革命”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 257
(二)每个稍有社会科学知识的人都不会否认的问题:夺取政权的斗争可以在一国甚至于一省、一城、一地首先胜利 262
(三)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开始革命的思想不同于“最薄弱的地方”说 263
第五章 关于列宁后期几个重要思想的产生与演进 267
一、列宁关于转变工作重心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267
(一)四次转变工作重心的尝试及其思想 267
(二)四个时期“转变”思想之间的联系 274
二、列宁关于苏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演进 280
(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关于利用小资产阶级土地纲领的思想 281
(二)深入探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农村工作的几个思想观点 284
(三)战后关于农村发展思想的转变及其科学化 290
三、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产生与演进 295
(一)十月革命前夕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准备的思想 296
(二)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的救星”的思想 299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系统思想 305
四、列宁关于租让制思想的产生与演进 309
(一)战后初期着眼于巩固和平政治局势实施租让制的思想 310
(二)新经济政策时期着眼于经济利益实施租让制的思想 316
五、关于苏俄发展商品交换和商业的两次思想转变 323
(一)1921年3月的思想转变 323
(二)1921年10月的思想转变 326
第六章 关于列宁后期其他若干重要思想的探讨 332
一、列宁关于苏俄粮食政策的思想 332
(一)国内战争时期关于征收和分配粮食的思想 332
(二)新经济政策时期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思想 341
二、列宁关于“直接过渡”的思想 350
(一)关于“直接过渡”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350
(二)“直接过渡”不是迅速的、激进的过渡 356
(三)区别“直接过渡”思想与所谓“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361
(四)几点结论 365
三、列宁关于苏俄工会建设的理论 367
(一)关于工会的性质和任务 367
(二)关于工会的建设 374
四、列宁关于苏俄“社会教育”的思想 380
(一)关于社会教育的任务和意义 381
(二)关于加强和发展社会教育的措施 387
五、列宁关于“生产宣传”的思想与实践 394
(一)1918年春关于“生产宣传”的思想与实践 394
(二)战后初期关于“生产宣传”的思想与实践 399
六、列宁关于苏俄肃反工作的政策思想 403
(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关于肃反工作的政策思想 404
(二)国内战争时期关于肃反工作的政策思想 409
(三)对列宁肃反工作政策思想的评价 415
第七章 由列宁后期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420
一、关于认识社会主义一种科学方法论的形成——由列宁的探索到邓小平的探索 420
(一)从人们当前的实践去发现什么是社会主义 420
(二)邓小平深化了列宁的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424
(三)邓小平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429
二、关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 431
(一)列宁关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431
(二)邓小平发展和升华了列宁的思想 435
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 441
(一)列宁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442
(二)邓小平的思想对列宁思想的发展与升华 445
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国际战略思想的升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列宁晚年思想的比较研究 449
(一)由“均势”的观点到“和平与发展”的思想 450
(二)由对外政策“必须慎之又慎”的观点到“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的思想 453
(三)由世界革命前途“非常美好”的观点到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思想 458
五、关于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 461
(一)列宁的思想与实践 462
(二)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与任务的思想 465
(三)邓小平思想的理论意义 472
六、工人阶级执政党从严治党思想的升华——邓小平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 474
(一)列宁关于严格治党的思想 474
(二)邓小平关于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思想 478
(三)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 482
附录一:著者已发表的有关的论文 485
附录二:著者重要学术论文及著作一览表 531
后记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