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生产分析 上 烧碱和无机氯产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世澄主编;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02515623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成品分析 1

第一章 烧碱分析 1

第一节 工业氢氧化钠 1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汞量法 4

四、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5

五、碳酸盐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7

六、钙镁总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9

七、汞含量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0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2

第二节 化纤用氢氧化钠 12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甲法) 13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4

四、钙含量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 15

五、硅含量的测定——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17

六、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19

(一)硫酸钡重量法(甲法) 19

(二)比浊法(乙法) 20

七、铜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21

第三节 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 2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23

二、氯酸钠含量的测定——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 24

三、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25

四、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 26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27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 27

二、鉴别 28

三、溶状试验 29

四、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9

五、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汞量法 30

六、铁含量的测定 31

七、砷含量的测定 32

八、重金属的测定 32

第五节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3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33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3

四、杂质的测定 34

三、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34

第二章 工业液氯分析 37

第一节 工业液氯 37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37

二、氯含量的测定——容量法 38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39

(一)重量法 39

(二)电量法 40

第三章 盐酸分析 44

第一节 工业合成盐酸 44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44

二、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44

三、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45

四、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比浊法 46

五、砷含量的测定 47

(一)砷斑法 47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仲裁法) 48

六、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50

七、灼烧残渣的测定——重量法 51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盐酸 51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51

六、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52

九、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测定 52

八、砷含量的测定 52

七、灼烧残渣的测定——重量法 52

五、硫酸盐含量的测定——比浊法 52

四、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52

三、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52

二、鉴别 52

十、还原物(以SO3计)含量的测定 53

第三节 化学试剂盐酸 5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53

二、盐酸含量的测定 54

三、外观 54

四、杂质的测定 54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57

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57

第四章 漂白剂分析 57

第一节 次氯酸钠溶液 57

三、游离碱含量的测定 58

四、铁含量的测定 59

第二节 漂白粉 60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60

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61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61

四、总氯量的测定 61

五、热稳定系数的测定 62

第三节 漂粉精 6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63

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63

(二)红外干燥法 64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64

(一)甲苯法(仲裁法) 64

四、稳定性检验有效氯损失的测定 65

五、过筛率的测定 65

(一)粒状试样的测定 65

(二)粉状试样的测定 66

第四节 漂白液 66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66

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67

三、残渣含量的测定 67

第五章 氯化铁分析 69

第一节 工业氯化铁 69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69

三、氯化亚铁含量的测定 70

二、氯化铁含量的测定 70

四、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71

五、游离酸含量的测定 71

第二节 净水剂氯化铁 72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72

二、氯化铁含量的测定 73

三、氯化亚铁含量的测定 73

四、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73

五、游离酸含量的测定 73

六、砷含量的测定 73

(一)砷斑法 73

(一)双硫腙目视比色法 74

七、铅含量的测定 74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仲裁法) 74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仲裁法) 75

第六章 氢气分析 77

第一节 工业氢气 77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77

二、氢含量的测定 79

三、水分的测定 79

四、氧、氮含量的测定 79

五、碱度的测定 80

六、氯含量的测定 81

第二节 纯氢气 81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81

二、氢含量的测定 82

三、氧、氮含量的测定 83

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含量的测定 84

五、水分含量的测定 85

第二篇 原材料分析 87

第一章 主要原材料 87

第一节 工业原盐分析 87

一、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87

二、白度的测定 87

三、粒度的测定 88

四、水分含量的测定 88

(一)烘干法 88

(二)灼烧法 88

五、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89

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90

(一)银量法(甲法) 90

(二)汞量法(乙法) 90

七、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91

八、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91

九、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92

(一)重量法 92

(二)容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 93

十、氯化钠及可溶性杂质成分的计算和检验结果的检查 94

第二节 工业硫酸分析 94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94

二、硫酸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95

(一)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97

四、铁含量的测定 97

三、灰分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9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9

五、透明度的测定 100

六、色度的测定 101

第三节 工业氯化钡分析 101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01

二、氯化钡含量的测定 102

三、钙含量的测定 102

(一)方法一(仲裁法) 102

(二)方法二 103

四、硫化物含量的测定 104

五、铁含量的测定 105

一、技术要求 106

二、实验室样品的采取 106

六、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06

第四节 液体无水氨分析 106

三、氨含量的测定 108

四、残留物含量的测定 108

(一)重量法 108

(二)容量法 111

五、油含量的测定 112

六、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114

第五节 工业碳酸钠分析 116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16

二、总碱量的测定 116

三、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汞量法 117

四、铁含量的测定 118

五、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119

(一)硫酸钡重量法(仲裁法) 119

(二)硫酸钡比浊法 119

六、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20

七、烧失量的测定 121

八、堆积密度的测定 121

九、粒度的测定 122

第六节 石灰石分析 122

一、技术要求 122

二、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124

三、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126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27

四、三氧化二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127

第七节 石墨阳极分析 127

二、比电阻的测定 129

(一)试验室的测量 129

(二)现场实物的测量 130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 130

四、灰分含量的测定 131

五、抗折强度的测定 131

六、抗压强度的测定 133

第八节 汞分析 13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33

二、汞分析方法 134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35

第九节 纤α维素助滤剂分析 135

三、干燥失重的测定 136

二、灼烧残渣的测定 136

四、pH值的测定 137

五、铅含量的测定 137

六、细度的测定 137

七、白度的测定 137

第十节 螯合树脂分析 138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38

二、氢型试样的制备 138

四、交换含量的测定 139

五、湿直相对密度的测定 139

三、含水量的测定 139

六、湿视密度和粒度的测定 140

七、耐磨率的测定 140

第十一节 石棉绒分析 140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40

二、含水量的测定 141

三、湿体积的测定 141

四、石棉纤维长度的测定 141

五、石棉酸失重的测定 142

六、石棉碱失重的测定 143

七、铁含量的测定 143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45

二、硫含量的测定 145

第二章 辅助原材料 145

第一节 工业硫磺分析 145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146

四、灰分的测定 146

五、酸度的测定 147

六、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148

七、砷含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 151

八、粉状硫磺筛余物的测定 153

第二节 工业无水亚硫酸钠分析 153

一、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153

二、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153

三、铁含量的测定 154

四、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55

六、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156

五、游离碱含量的测定 156

七、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57

第三节 聚丙烯酸钠分析 158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58

二、固体含量的测定 158

三、游离单体含量的测定 159

四、铁含量的测定 160

五、pH值的测定 161

六、密度的测定 161

七、极限粘度的测定 161

第四节 氯酸钾分析 162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62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163

二、氯酸钾含量的测定 163

五、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164

四、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64

六、溴酸盐含量的测定 165

七、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165

八、铁含量的测定 166

九、筛余物的测定 167

第五节 工业硝酸钠分析 167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67

二、水分含量的测定 168

三、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68

四、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168

五、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169

一、技术要求 170

二、针入度的测定 170

六、铁含量的测定 170

第六节 沥青分析 170

三、软化点的测定 173

第七节 冷冻机油分析 174

一、技术要求 174

二、运动粘度的测定 175

三、闪点与燃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178

四、凝点的测定 180

五、酸值的测定 182

六、水分含量的测定 183

二、氯化钙含量的测定 185

第八节 工业氯化钙分析 185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85

三、镁及碱金属氯化物含量(以NaCl计),的测定 186

四、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86

五、酸度的测定 187

六、碱度的测定 187

七、硫酸盐含量(以CaSO4计)的测定 188

第九节 重油分析 188

一、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188

二、恩氏粘度的测定 189

三、其他指标的测定 192

第一节 粗盐水分析 193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93

第一章 盐水精制 193

第三篇 烧碱生产控制分析 193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194

第二节 泥浆分析 195

一、洗泥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95

二、排放盐泥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95

三、排放盐泥中固液比的测定 196

四、盐泥中汞含量的测定 196

五、盐泥(或稠浆)中干泥含量的测定 199

(一)钙镁分别测定 200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00

三、钙镁含量的测定 200

第三节 精盐水分析 200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00

(二)钙镁含量的测定 201

四、铁含量的测定 202

五、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03

六、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04

七、汞含量的测定 205

八、无机铵含量的测定 206

九、总铵含量的测定 207

十、pH值的测定 208

第四节 精制剂分析 211

一、氯化钡溶液含量的测定 211

十一、透明度的测定 211

二、碳酸钠溶液含量的测定 212

第五节 配水分析 213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13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13

三、无机铵含量的测定 213

四、总铵含量的测定 213

第二章 隔膜电解 214

第一节 隔膜电解液分析 214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14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14

三、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15

四、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16

三、阳极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17

二、碱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17

第二节 隔膜电解槽控制分析 217

一、碱液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17

四、阳极液pH值的测定 218

五、阳极液中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18

六、阳极液中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18

七、阳极液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18

八、阳极气体的测定 219

第三节 石棉绒吸附液分析 222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22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22

三、铁含量的测定 222

四、粘度的测定 222

一、铅含量的测定 223

第四节 浇铸铅分析 223

二、锑含量的测定 224

三、锡含量的测定 224

第五节 金属阳极分析 225

一、试样制备 225

二、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225

三、析氯电位试验 226

四、极化率试验 227

五、强化寿命试验 227

六、均匀度试验 228

七、涂层物相试验 228

十、阳极涂层技术要求 229

八、强化失重试验 229

九、表面结合状态试验 229

第六节 金属钌分析 230

一、三氯化钉中钉含量的测定 230

二、钌粉纯度的测定 231

第七节 废水分析 232

一、盐水预热器冷凝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2

二、废水含碱的测定 232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3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33

第一节 水银电解液分析 233

第三章 水银电解 233

三、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34

第二节 解汞水分析 235

一、解汞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5

二、软化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235

六、淡盐水中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36

七、淡盐水中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36

五、淡盐水pH值的测定 236

八、淡盐水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36

十、水银中钠含量的测定 236

九、阳极气体的测定 236

三、碱液中汞含量的测定 236

二、碱液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36

一、碱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6

第三节 水银电解槽控制分析 236

三、软化水电导率的测定 236

四、淡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6

第四节 脱氯淡盐水分析 237

一、酸含量的测定 237

二、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37

三、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38

四、硫化钠含量的测定 238

五、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238

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239

二、汞含量的测定 239

一、氯含量的测定 239

第七节 吸收塔尾气分析 239

二、槽头(槽尾)洗涤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39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39

第六节 吸收塔吸收液分析 239

一、槽头(槽尾)洗涤水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39

第五节 电槽洗涤水分析 239

第八节 汞渣分析 241

一、试样处理 241

二、铁含量的测定 241

三、钙镁含量的测定 241

四、汞含量的测定 242

五、锶含量的测定 242

四、铁含量的测定 244

三、次氯酸钢含量的测定 244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44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44

第一节 一次盐水分析 244

第四章 离子膜电解 244

五、悬浮固体含量的测定 245

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246

七、铝含量的测定 247

八、碘含量的测定 248

第二节 二次盐水分析 249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49

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49

四、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50

三、微量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50

五、汞含量的测定 251

六、pH值的测定 251

七、钙含量的测定 251

八、铁(或镍)含量的测定 252

九、钙、镁、锶、钡、锰、硅含量的测定 253

十、悬浮固体含量的测定 253

十一、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253

十二、原子吸收光谱的测定 253

第三节 纯水(脱盐水)分析 255

一、电导率的测定 255

第四节 高纯盐酸分析 256

四、硅含量的测定 256

一、总酸度的测定 256

二、铁含量的测定 256

(二)原子吸收法 256

(一)光电比色法 256

三、钙含量的测定 256

二、铁含量的测定 257

三、钙、镁含量的测定 257

四、氯含量的测定 258

四、盐水(循环)中钙含量的测定 259

八、盐水(循环)中酸含量的测定 259

七、盐水(循环)中硅含量的测定 259

六、盐水(循环)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59

五、盐水(循环)中铁(或镍)含量的测定 259

一、碱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59

三、盐水(循环)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59

二、碱液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59

第五节 离子膜电解槽控制分析 259

六、灼烧残渣含量的测定 259

五、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59

三、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260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0

四、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0

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60

第六节 电解液分析 260

五、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260

第七节 氢气总管分析 260

一、氧含量的测定 260

二、氢含量的测定 260

十六、氢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260

十五、阳极气体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260

十四、阳极气体中氯气含量的测定 260

十三、淡盐水中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0

十二、淡盐水中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0

十一、淡盐水中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60

十、淡盐水pH值的测定 260

九、淡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0

十七、氢含量的测定 260

一、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261

三、酸含量的测定 261

二、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1

二、杂质含量的测定 261

第九节 脱氯盐水分析 261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261

第八节 氯气总管分析 261

第五章 液碱蒸发与精制 262

第一节 蒸发完成液分析 262

一、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2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62

第二节 液碱分析 263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63

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63

四、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264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4

五、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5

六、铁含量的测定 266

第三节 回收盐水分析 266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66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6

三、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266

第四节 污水分析 266

一、大气冷凝器下水中碱含量的测定 266

二、水分含量的测定 267

一、氨含量的测定 267

第六节 液氨分析 267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7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67

第五节 离心机分离液分析 267

二、排放水中碱含量的测定 267

第七节 氨水分析 268

一、氨含量的测定 268

第八节 萃取废液分析 268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68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69

三、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69

四、氨含量的测定 270

五、镍含量的测定 271

三、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71

四、铁含量的测定 271

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71

第九节 精制液碱分析 271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71

第六章 固碱 273

第一节 隔膜液碱分析 273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3

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73

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74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74

四、铁含量的测定 274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4

第二节 水银液碱分析 274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74

第三节 离子膜液碱分析 275

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75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75

三、铁含量的测定 275

第四节 熔融碱(蒸煮高温样)分析 275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5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76

第五节 蒸煮洗锅水分析 276

一、蒸煮锅残液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6

二、洗锅水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6

第六节 载热熔盐分析 276

一、试样处理 276

三、硝酸根含量的测定 277

二、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277

四、硝酸钾含量的测定 278

五、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79

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79

七、硝酸钠含量的测定 279

第七节 烟道气分析 280

一、二氧化碳、氧气和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280

第八节 蔗糖溶液分析 282

一、溶液浓度的测定 282

第九节 固碱分析 283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283

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83

四、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284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84

第十节 粒碱分析 285

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285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285

三、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285

四、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285

五、铁含量的测定 285

六、镍含量的测定 285

七、粒度分布的测定 285

第十一节 空气分析 286

一、总碱度的测定 286

(一)爆炸法 289

一、氢气纯度的测定 289

第一节 氢气分析 289

第四篇 氯产品生产控制分析 289

第一章 氯氢处理 289

(二)色谱法 291

二、氧含量的测定 291

三、水含量的测定 292

四、汞含量的测定 293

第二节 混合气体中氢气分析 293

一、氯气中氢含量的测定 293

(一)爆炸法 293

(二)燃烧法 295

(三)色谱法 296

三、氮气中氢含量的测定 297

二、空气中氢含量的测定 297

第三节 湿氯气分析 298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298

二、氯气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299

第四节 氯水分析 300

一、氯含量的测定 300

二、脱氯后氯含量的测定 300

第五节 硫酸分析 300

一、稀硫酸浓度的测定 300

(二)重量法 301

(一)电量法 301

二、氢含量的测定 301

三、水含量的测定 301

第六节 干氯气分析 301

二、泵酸浓度的测定 301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01

四、三氯化氮含量的测定 302

(一)盐酸吸收法 302

(二)四氯乙烯吸收法 304

三、水含量的测定 306

第二节 液化废气分析 306

四、三氯化氮含量的测定 306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06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06

第一节 原料氯气分析 306

第二章 液氯生产 306

二、氢含量的测定 306

二、氢含量的测定 307

第三节 氨纯度分析 307

一、惰性气体含量的测定 307

二、氨纯度的测定——水吸收法 307

二、泵酸浓度的测定 308

第四节 硫酸分析 308

一、稀硫酸浓度的测定 308

第五节 空气分析 309

一、水含量的测定 309

二、氨含量的测定 309

三、氯含量的测定 310

第六节 三氯化氮分析 311

一、排污液中三氯化氮含量的测定 311

二、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测定 312

第一节 原料氯气分析 313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13

二、氢含量的测定 313

第二节 原料氢气分析 313

一、氢气纯度的测定 313

二、氧含量的测定 313

第三节 合成氯化氢分析 313

一、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313

第三章 盐酸生产 313

第四节 废水分析 314

一、尾气吸收水中酸含量的测定 314

三、氢含量的测定 314

二、游离氯含量的测定 314

二、废水含酸的测定 315

第五节 盐酸分析 315

一、总酸度的测定 315

二、铁含量的测定 315

第六节 尾气分析 316

一、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316

二、氯含量的测定 316

第四章 漂白粉(液)与次氯酸钠 317

第一节 生石灰分析 317

一、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317

二、生烧和过烧石灰含量的测定 317

二、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318

一、水含量的测定 318

第二节 消石灰分析 318

第三节 原料氯气分析 319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19

二、氢含量的测定 319

第四节 漂白粉分析 319

一、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19

二、水含量的测定 319

第五节 漂白液分析 320

一、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20

(一)亚砷酸钠法 320

(二)碘量法 320

一、氯含量的测定 321

第六节 漂白粉(液)尾气分析 321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21

第七节 原料液碱分析 322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22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322

第八节 次氯酸钠分析 322

一、次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322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323

三、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23

三、四氯化碳含量的测定 324

二、水含量的测定 324

一、氯气全组分含量的测定 324

第二节 回收氯气分析 324

二、氢含量的测定 324

一、氯气纯度的测定 324

第一节 淡氯气分析 324

第五章 氯气回收与事故处理 324

第三节 四氯化碳分析 325

一、酸度的测定 325

二、水含量的测定 325

第四节 吸收尾气分析 326

一、氯含量的测定 326

二、氢含量的测定 326

三、四氯化碳含量的测定 326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27

第五节 事故处理用液碱分析 327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328

第六节 事故处理吸收液分析 328

一、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28

二、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329

第五篇 水质分析 331

第一章 循环冷却水 331

第一节 循环水水质分析 331

一、浊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31

二、碱度的测定——指示剂法 332

三、pH值的测定 333

四、溶解性固体的测定 333

五、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333

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334

七、游离氯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35

八、氨和铵含量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36

第二节 磷酸盐分析 337

一、正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37

二、总无机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38

三、总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39

第三节 金属离子分析 340

一、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340

二、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340

三、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341

四、铝离子含量的测定 342

五、锌离子含量的测定 343

一、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344

第四节 磷锌预膜液分析 344

二、锌离子含量的测定 345

三、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345

第五节 菌类分析 346

一、试样的采集 346

二、异养菌的测定 346

三、硫化细菌的测定 347

四、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测定 347

五、铁细菌的测定 347

六、氨化细菌的测定 348

七、亚硝酸菌的测定 348

八、真菌的测定 349

一、藻类定性的测定——直接镜法 350

第六节 藻类分析 350

二、藻类定量的测定 351

第二章 水垢与腐蚀 352

第一节 试样的调查和制备 352

一、试样的调查 352

二、试样的采集 353

三、试样的制备 353

第二节 水垢和腐蚀产物分析 353

一、水分含量的测定 353

二、硫化亚铁含量的测定 354

三、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355

四、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356

五、灼烧失重的测定 358

第三节 水垢和腐蚀产物分析 359

一、试样的制备 359

二、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360

三、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360

四、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361

五、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362

六、氧化锌含量的测定 363

七、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364

八、氧化铜含量的测定 366

一、总残渣含量的测定 368

第二节 残渣分析 368

五、汞含量的测定 368

四、氨氮含量的测定 368

二、pH值的测定 368

一、浊度的测定 368

第一节 污水水质分析 368

第三章 污水处理 368

三、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368

二、过滤性残渣含量的测定 369

三、非过滤性残渣(悬浮物)含量的测定 369

第三节 氯苯分析 370

一、氯苯含量的测定 370

二、苯含量的测定 371

第四节 酚和氰化物分析 372

一、酚含量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 372

二、氰化物含量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374

一、溶解氧含量的测定 377

第五节 需氧量的分析 377

二、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379

三、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381

第六篇 溶液配制 385

第一章 标准溶液的配制 38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85

第二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86

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86

二、盐酸标准溶液 387

三、硫酸标准溶液 387

四、碳酸钠标准溶液 388

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389

五、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389

七、溴标准溶液 390

八、溴酸钾标准溶液 391

九、碘标准溶液 391

十、碘酸钾标准溶液 392

十一、草酸标准溶液 393

十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393

十三、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394

十四、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 394

十五、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 395

十六、氯化锌标准溶液 396

十八、硝酸铅标准溶液 397

十九、氯化钠标准溶液 397

十七、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 397

二十、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 398

二十一、硝酸银标准溶液 399

二十二、亚砷酸钠标准溶液 399

二十三、硝酸汞标准溶液 400

第三节 杂质标准溶液 401

一、一般规定 401

二、配制方法 401

第二章 指示液与一般溶液的配制 40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04

第二节 指示液的配制 404

第三节 一般溶液的配制 406

(一)总则 410

一、采样规则 410

附录 410

(二)固体采样 411

(三)液体采样 412

(四)气体采样 413

二、化验室安全知识 414

三、坩埚器皿的使用与维护 416

四、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 418

五、物质的量与单位摩尔 419

附表 420

附表1 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压力(101.325kPa)及温度(0℃)下的校正系数 420

附表2 不同温度下空气中饱和水蒸气的压力及水蒸气含量 422

附表4 不同标准溶液的温度补正值(以m1/L) 423

附表3 不同温度下1L水的质量 423

附表5 溶液浓度换算表 424

附表6 实验室用水规格(GB 6682) 424

附表7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pH值变色域 425

附表8 一些可燃性气体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 425

附表9 工业用气体的毒性 426

附表10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27

附表11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28

附表1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29

附表13 水质污染物排放标准 429

附表14 化学试剂适用范围 430

附表15 计量单位 430

附表16 国际原子量表(1985年)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