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1
一、民革从酝酿到成立 3
一、发生在庄士顿道上的车祸 3
二、大洋彼岸的来信 11
三、成立革命组织的决定 19
四、写在绸巾上的密信 25
五、劳工方面与国民党左派的联合 33
六、美国之行的收获 41
七、组织命名的经过 49
八、《上孙夫人书》始末 57
九、“一旅兴夏”的匾额 65
十、民革的成立 73
十一、三个兼容并包的文件 79
十二、先行一步的军事小组 85
十三、不露面的民革同志 93
二、奔赴东北解放区 99
一、伦敦宣言在民革的反映 99
二、从莫斯科发出的书信 105
三、到达哈尔滨解放区 113
四、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123
五、李济深的手书 131
六、首批民主人士抵哈 139
七、不会毁弃光荣历史 145
八、参加“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153
九、新政协运动的开展 159
十、在港办报的经过 169
十一、座谈会新来的成员 175
十二、“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的召开 185
十三、哈埠民革小组的活动 193
十四、李济深一行北上 203
十五、民革中央机关的北迁 213
十六、国民党和谈代表加入民革 221
十七、参加筹备并出席首届人民政协 229
三、建国后民革工作的开展 239
一、“四方会议”的召开 239
二、李公馆的协商碰头会 247
三、民革的发展与巩固 257
四、在三大运动的实践中不断前进 267
五、理论政策的研究机构 277
六、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87
七、对孙中山的纪念活动 297
八、一个提前举行的大会 303
九、民革中央机关报的创办 313
十、最后一次谈话 321
十一、民革中央第二任主席 331
十二、参观、访问及其他 339
四、恢复工作前后 351
一、统战工作的杰出典范 351
二、临时领导小组的活动 359
三、一个团结、进步的大会 367
四、工作方针的提出和完善 377
五、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385
六、“一国两制”影响深远 393
七、到处是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 405
八、永葆民革光荣传统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