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国治,程裕淇主编,边知非等撰稿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0405677
  • 页数:62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总序凡例序言前言绪论 1

一、引言 1

二、古代地质思想的萌芽 5

三、近代地质事业的创始 9

四、革命根据地的地质工作 16

第一编第一章 中国地质工作的大发展和大转变(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 21

第一节 地质工作的新生与机构的建立 21

第二节 地质工作的大转变 25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8

第四节 从重点勘探到展开全面的普查 33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地质工作 36

第二章 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36

第二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在调整中前进 42

一、精简队伍、调整任务和机构 43

二、核实“大跃进”期间勘探的矿产储量 45

三、总结经验,制定和修改工作条例和规范 46

四、培训干部,充实基层 49

第三节 调整时期的重点地质勘查工作 50

一、加强重点矿种或矿区的勘查工作 50

二、加强三线战略后方的地质工作 51

三、加强与发展农业有关的地质工作 52

四、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工作 52

五、开辟了若干地质工作新的领域 54

第三章 十年动乱时期的地质工作(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5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给地质事业带来了灾难 5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地质业务工作中的错误观点 61

第三节 排除干扰,在动乱的困境中开展工作 63

一、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有所进展 63

二、加强水文地质普查,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 65

三、开拓若干新领域的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66

第四章 改革和开放带来蓬勃的生机(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 68

第一节 地质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68

第二节 全面调整地质工作 70

一、调整地质工作任务和部署 70

三、调整地质工作服务方向 71

四、调整地质队伍结构 71

二、严格控制矿区勘探,加强区调和普查 71

五、调整地质科研、教育和装备工作的方向 72

六、调整、整顿领导班子 72

第三节 开展成矿远景区划工作,加强矿产普查 73

一、开展成矿远景区划工作 73

二、以“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轮石油天然气普查 74

三、新的一轮固体矿产普查 75

第四节 矿产开发管理和《矿产资源法》 75

第五节 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扩大 77

第六节 积极探索地质工作的改革 79

一、按专业化原则改组地质队伍 80

二、简政放权,扩大地质队(厂)的自主权 80

第七节 地质工作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81

三、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81

四、实行部分地质工作有偿服务和部分成果资料有偿转让 81

第八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地质工作的成就 83

一、地质队伍面貌发生了变化 83

二、技术装备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 84

三、获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新成果 85

第五章 三十六年来新中国地质工作的主要成就 87

第一节 探明一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 87

第二节 开展大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为工农业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 91

第三节 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地质调查,不断提高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水平 93

第四节 建立起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工种配套的地质勘查队伍 94

一、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99

第二编第六章 区域地质调查 99

第一节 概述 99

二、区域地质调查在中国的发展 100

第二节 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01

一、东部地区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01

二、西部地区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02

三、西藏地区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103

第三节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104

一、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一九五五——一九五七年) 104

二、全面开展1∶20万区调(一九五八——一九八○年) 104

三、开展边远高寒地区的1∶20万区调,进行1∶20万区调成果资料总结 106

一、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 107

第四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107

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与管理工作的探索 110

三、扩大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服务领域 113

第五节 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 113

一、以专业队伍为主进行区调工作 113

二、按地形图分幅进行 114

三、有统一的工作要求 114

四、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相结合 115

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 115

七、实测或编测结合 116

八、逐级审查验收 116

六、单幅测制或多幅联测 116

第六节 主要成果 117

一、扩大了区调面积 117

二、提高了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117

三、找矿成果 120

第七章 能源矿产地质工作 123

第一节 煤田地质工作 123

一、煤田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 123

二、煤田地质工作的主要成就 128

三、现状和远景 131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地质工作 133

一、工作的发展历程 133

二、主要成就 146

三、现状和前景 150

第三节 铀矿地质工作 152

一、铀矿地质工作机构的创建 152

二、工作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 154

第四节 地热地质工作 157

一、工作的发展历程 158

二、中国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其概况 160

第八章 金属矿产地质工作 163

第一节 概述 163

一、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163

二、中国金属矿产地质工作概况 164

一、铁矿资源勘查 165

第二节 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 165

二、锰矿资源勘查 168

三、铬铁矿资源勘查 169

第三节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 170

一、铜矿资源勘查 171

二、铝土矿资源勘查 174

三、铅、锌矿资源勘查 175

四、钨、锡、钼、锑、汞等矿产资源勘查 179

五、镍矿资源勘查 185

第四节 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 186

一、白云鄂博稀有、稀土金属矿 186

四、福建南平西坑稀有金属矿床 187

三、川西北稀有金属矿床 187

二、新疆阿勒泰稀有金属矿床 187

第五节 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 188

一、胶东金矿 189

二、小秦岭及熊耳山金矿 189

三、黑龙江金矿 190

四、河北金厂峪金矿 191

五、吉林夹皮沟金矿 191

六、河北小营盘金矿 191

七、广东河台金矿 191

八、浙江银坑山金银矿 191

十一、云南金宝山铂矿 192

十、云南金厂镍金矿 192

九、河南破山银矿 192

第九章 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一、非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194

二、中国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 195

第二节 化工矿产资源勘查 196

一、磷矿资源勘查 197

二、硫矿资源勘查 199

三、盐类矿产资源勘查 200

四、硼矿资源勘查 202

五、重晶石矿资源勘查 203

二、耐火粘土资源勘查 204

一、菱镁矿资源勘查 204

第三节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资源勘查 204

三、蓝晶石类矿产资源勘查 205

四、萤石资源勘查 205

五、熔剂石灰岩和熔剂白云岩资源勘查 206

第四节 特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 207

一、金刚石资源勘查 207

二、水晶资源勘查 208

三、蓝石棉资源勘查 209

四、宝石资源勘查 209

第五节 建筑材料等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 210

二、石墨矿资源勘查 211

一、滑石矿资源勘查 211

三、石棉矿资源勘查 212

四、白云母矿资源勘查 212

五、高岭土资源勘查 213

六、膨润土资源勘查 213

七、镁质粘土矿资源勘查 214

八、硅灰石资源勘查 215

九、水泥原料矿产资源勘查 215

十、玻璃硅质原料矿产资源勘查 216

十一、新型建筑材料矿产资源勘查 216

十二、大理石和花岗石资源勘查 217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219

第十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219

二、工作的发展过程 220

第二节 水文地质工作 224

一、全面开展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224

二、编制出版各类水文地质图件 228

三、积极为农牧业的发展服务 229

四、为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 233

第三节 工程地质工作 238

一、为兴修水利工程服务 239

二、为铁路建设服务 243

三、环境工程地质工作 245

一、中国的海洋地质环境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第十一章 海洋地质工作 249

二、海洋地质调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51

第二节 海洋油气勘查 253

第三节 滨海砂矿勘查 259

第四节 深海远洋地质调查 261

一、海岸带地质调查 261

二、深海远洋调查 263

三、极地水域调查 264

第五节 海洋地质科学研究 265

第十二章 矿山地质工作 268

第一节 概述 268

一、创建与顺利发展的阶段 269

第二节 矿山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 269

三、振兴繁荣的新时期 272

二、遭受挫折的十年 272

第三节 主要成就 274

一、建立了矿山地质机构及一支专业队伍 274

二、矿山地质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提高 274

三、矿山深部探矿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276

四、老矿山外围找到了新的资源 277

五、在矿山开采中发挥了保证与监督作用 278

六、提高了选矿效益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程度 280

七、建立了矿山地质研究机构,开展了矿山地质学术交流与情报交流 281

第一节 概述 285

第三编第十三章 地质科学研究 285

第二节 主要成就 288

一、编制地质图和进行区域地质研究 288

二、地层古生物研究 292

三、岩石矿物研究 297

四、构造地质研究 304

五、地震地质研究 308

六、矿床地质研究 309

七、地质科学新领域的开拓 316

八、矿产综合利用研究 320

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321

一、相对稳定的科研环境 323

第三节 几点基本经验 323

二、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地质找矿的方针 324

三、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树立良好的学风 324

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324

第十四章 地质教育 326

第一节 地质教育的发展 326

一、概述 326

二、三十六年来地质教育的发展 328

第二节 地质教育主要成就 336

一、建设起相当数量的高等和中等地质院校,创造了教育必需的物质条件,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36

二、为地质事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各类人才 338

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出大批教材 340

四、开展了科学研究,提交了大批科研成果,部分高等地质院校正在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 342

五、加强了在职干部和工人的业余教育和培训 345

第四编第十五章 地球物理勘查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一、地球物理勘查的内容与方法 351

二、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的发展过程 352

第二节 地球物理勘查仪器 355

一、地震勘探仪器 355

二、磁法勘探仪器 355

三、重力仪 356

四、电法勘探仪器 356

六、地温法仪器 357

七、井中物探仪器 357

五、放射性勘探仪器 357

第三节 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358

第四节 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361

一、石油与天然气 361

二、煤 363

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 365

第五节 水文物探、工程物探和地热物探工作 369

一、水文物探 369

二、工程物探 371

三、地热物探 372

第一节 概述 374

一、地球化学勘查的内容和方法 374

第十六章 地球化学勘查 374

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分类 375

三、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发展过程 375

第二节 地球化学勘查的方法和仪器 379

一、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379

二、化探样品的分析 382

三、化探仪器设备 383

四、化探数据和资料的电算处理 385

第三节 地球化学勘查在地质找矿中的效果 387

一、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效果 388

二、在矿产普查中的效果 390

三、在矿产详查和勘探中的效果 391

一、遥感和遥感地质工作 393

第十七章 遥感地质工作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二、中国遥感地质工作的发展概况 394

第二节 遥感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396

第三节 遥感在矿产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397

第四节 遥感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及灾害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399

一、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399

二、在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400

三、地质灾害调查和预测 401

第五节 遥感在城市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城市遥感 401

第一节 概述 404

一、探矿工程的内容 404

第十八章 探矿工程 404

二、探矿工程的发展历程 405

第二节 探矿工程装备 409

一、地质岩心钻探设备 410

二、水文地质及水井钻探设备 411

三、工程地质钻探装备 412

四、基础桩施工钻进装备 413

五、海洋钻探装备 413

六、特种钻探装备 414

七、坑探设备 415

第三节 金刚石钻探的研究与应用 416

一、人造金刚石钻头试制成功 416

二、金刚石钻探技术装备的配套 417

三、发展以绳索取心为主体的金刚石钻探 418

第四节 石油钻探 419

第五节 钻井液技术的发展 420

一、钻井液技术对钻探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421

二、钻井液技术进步显著 421

第六节 探矿工程技术全面提高 423

一、革新机具、改进工艺 423

二、完善硬质合金、钢粒钻进工艺 423

三、多工艺钻探不断完善 424

四、工程、水文水井、地热钻探等技术的发展 425

五、坑探工程技术的进步 426

一、测绘工作在地质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28

二、中国地质测绘工作的发展 428

第十九章 地质测绘工作 428

第一节 概述 428

第二节 地质测绘工作的主要成果 430

一、大地测量 431

二、平板仪地形测量 431

三、航空摄影测量 432

四、地质勘探工程测绘 432

五、制图与印刷 433

第二十章 实验测试工作 434

第一节 概述 434

一、化学分析方法 436

第二节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436

二、仪器分析 437

三、岩矿分析标准样品 440

四、岩矿鉴定方法 442

五、同位素测定技术方法 443

第三节 主要成就 444

一、研究新的岩矿分析方法,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 444

二、提供不易发现的找矿线索 447

三、查清矿石成分,推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448

第二十一章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51

第一节 地质工作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 451

一、数据处理 454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在几个领域中的应用 454

二、图形处理 456

三、数据管理 457

第五编第二十二章 矿产储量及矿产资源管理 463

第一节 矿产储量审批工作 463

一、矿产储量审批机构的建立 463

二、矿产储量审批工作 465

第二节 矿产储量统计与动态管理 469

一、矿产储量表编制的历史 470

二、开展矿产资源评价和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471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472

一、矿产资源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73

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474

第一节 概述 477

第二十三章 地质资料、博物馆、图书情报和出版工作 477

第二节 地质资料工作 478

一、收藏整理了丰富的地质资料 479

二、维护了馆藏资料的完整和安全 479

三、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80

第三节 地质博物(陈列)馆工作 481

第四节 地质图书、情报和出版工作 483

一、图书馆工作 483

二、地质情报工作 486

三、地质出版工作 488

第一节 概述 491

第二十四章 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 491

第二节 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交往 492

一、中、苏科技交往 492

二、中、匈科技交往 494

三、中、波科技交往 494

第三节 与第三世界的交往 495

第四节 在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496

一、参加国际地质组织的活动 497

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498

三、发展双边合作关系 499

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进出口业务 500

五、发展大型合作项目 501

第二十五章 地质学术团体的活动 503

第一节 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和发展 503

第二节 国内学术活动 507

一、组织学术会议 507

二、出版学术刊物 512

第三节 国际交往 513

第四节 普及地质科学技术 515

第五节 与地学有关的其他学会和机构的活动 517

一、属于地学范围的学术团体的活动 517

二、全国地层委员会 519

第一节 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522

第二十六章 地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522

第二节 地质队伍的优良思想作风 526

一、为祖国地质事业奋斗终身,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526

二、艰苦奋斗,始终如一,保持了地质工作者固有的本色 529

三、重视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31

四、乐观进取,培养了不断开拓的高尚情操 532

第三节 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535

结束语 540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548

附录二 中国地质事业大事记 557

彩色插图目录 590

人名索引 597

英文目录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