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军事思想 1
第二节 探讨、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的意义 2
第三节 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条件和分期 8
第四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三大时期 11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军事思想 15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发展概况——奴隶制的确立和发展 15
第二节 军事概况 20
第三节 战争中的“敬天”、“保民”思想 27
第四节 《尚书》、《易经》、《军志》、《军政》等古籍中反映的军事思想 28
第五节 谋略和战法运用已达到一定水平 3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上) 38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38
第二节 军事概况 42
第三节 古代军事思想趋于成熟和大发展的标志 49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中)——古代军事理论第一名著《孙子兵法》 52
第一节 孙武生平和《孙子》成书 52
第二节 《孙子》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56
第三节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的战争观 68
第四节 “全胜”、进攻速决的谋略思想 76
第五节 主动、惑敌、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84
第六节 “将”、“法”并重的治军思想 96
第七节 《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99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下)——春秋、战国兵家和诸子以及战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105
第一节 春秋史籍中的论兵思想 105
第二节 战国兵家和论兵思想 114
第三节 战国诸子论兵思想 125
第四节 战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143
第六章 秦、汉时期军事思想 158
第一节 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大国的建立和巩固 158
第二节 军事概况 160
第三节 兵书分类和论兵要著 162
第四节 争取、利用和平时期,实行“文武并用”之策 174
第五节 骑战和“以墙制骑”、“以骑制骑”思想 177
第六节 重视基地建设、军屯实边和国防交通 182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思想 188
第一节 分裂鼎立、封建社会曲折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188
第二节 军事概况 190
第三节 战略运用达到相当水平 192
第四节 “攻心战”运用更巧妙更生动 199
第五节 江河作战发达和水陆攻战配合、火攻的思想 203
第六节 阵图发展和车战一度复兴 213
第七节 城邑坚守防御和“坚壁清野” 220
第八节 不拘一格,选拔将帅 228
第八章 隋、唐、五代军事思想 235
第一节 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 235
第二节 军事概况 239
第三节 兵书及其军事思想 242
第四节 “内重外轻”、“居重驭轻”的军事布局思想 250
第五节 利用矛盾,“离强合弱”、“以藩制藩”的思想 254
第六节 着眼主要战略目标,有所舍取和缓急的思想 259
第七节 “据险养威”,建立战略基地的思想 263
第八节 出奇制胜的作战思想 266
第九节 城邑攻防作战思想 272
第十节 “穷兵黩武”、“毁戈牧马”和“兵权不一”思想 275
第九章 宋、辽、金、元军事思想 280
第一节 宋封建中央集权的强化和辽、夏、金、蒙古的兴起 280
第二节 军事概况 284
第三节 兵书及其军事思想 290
第四节 高度集中军权的思想 302
第五节 “精兵”选练和武学培训军官 306
第六节 利用“民兵”、“义兵”,忠义报国和“先平内寇,后御外侮”的思想 310
第七节 利用江河、坚城、分区多层的设防思想 314
第八节 中间突破、顺江而下、直捣腹心的战略思想 320
第九节 岳飞的治军和灵活用兵思想 324
第十节 成吉思汗的精骑突袭思想 327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最后发展阶段 332
第十章 明、清(前期)军事思想 332
第二节 军事概况 335
第三节 主要兵书及其军事思想 340
第四节 注重民心,争取利用力量的思想 359
第五节 建立基地,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思想 363
第六节 分析形势,趋利避害,剪除羽翼,捣敌腹心的战略思想 368
第七节 火器的发展和普遍运用,引起军事思想的变化 373
第八节 点线面结合,机动与城守结合的系统、完整的边防思想 378
第九节 截“流”治“本”,海陆结合,沿海分区要点设防的海防思想 385
第十节 练兵、练将、建精锐的思想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