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 1
《自序》之自序 1
一 社会 1
第一章 清末帝制时期 1
第二章 民国时期 2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22
二 哲学 184
第四章 二十年代 184
第五章 三十年代 199
第六章 四十年代 229
第七章 五十年代及以后 261
三 大学 292
第八章 北京大学 292
第九章 清华大学 308
第十章 西南联合大学 323
四 展望 336
第十一章 明志 336
自序 347
人生哲学 347
第一章 绪论 349
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 349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353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355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358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362
第一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362
第二节 何为幸福 365
第三节 人为之害 366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367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369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370
第七节 万物一体 372
第八节 余论 373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图 376
第一节 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376
第二节 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379
第三节 宿慧说与概念说 380
第四节 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382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384
第六节 爱与哲学 386
第七节 灵魂之转变 388
第八节 概念说之困难 389
第九节 余论 392
第四章 虚无派--叔本华 394
第一节 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394
第二节 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395
第三节 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396
第四节 超越的知识 398
第五节 爱之事业 400
第六节 永久的公道(Eternal Justice) 401
第七节 “无” 403
第八节 余论 404
第五章 快乐派--杨朱 405
第一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405
第二节 杨朱之人生观 407
第三节 杨朱之人生术 408
第四节 不顾社会制裁 409
第五节 不顾任何结果 411
第六节 救世之法 414
第七节 余论 415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417
第一节 普通原理 417
第二节 客观的标准 419
第三节 实验主义的方法 420
第四节 何为人民之大利 421
第五节 兼爱 424
第六节 宗教的制裁 428
第七节 政治的制裁 431
第八节 余论 434
第七章 进步派--笛卡儿 培根 费希特 437
第一节 进步主义之要素 437
第二节 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438
第三节 笛卡儿注意知识之动机 441
第四节 笛卡儿求知识之方法 442
第五节 笛卡儿对于将来之希望 443
第六节 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445
第七节 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446
第八节 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447
第九节 费希特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448
第十节 费希特对于自我之肯定 450
第十一节 费希特之求助于信仰 453
第十二节 余论 455
第八章 儒家 457
第一节 道之观念 457
第二节 实用艺术之起源 458
第三节 礼乐 459
第四节 国家之起源 462
第五节 宇宙之演化 463
第六节 活动之好 465
第七节 忠恕与正名 467
第八节 合理的幸福 468
第九节 合内外之道 469
第十节 余论 471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 472
第九章 亚里士多德 472
第二节 概念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 473
第三节 爱与终因 475
第四节 所谓上帝 477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479
第六节 不好之起源 480
第七节 艺术之目的 481
第八节 国家之起源 481
第九节 道德与中 483
第十节 快乐与活动 484
第十一节 思考的生活 485
第十二节 余论 486
第十章 新儒家 488
第一节 万物一体 488
第二节 致良知 490
第三节 对于“二氏”之批评 491
第四节 爱之中道 492
第五节 恶之起源 494
第六节 动静合一 496
第七节 余论 497
第十一章 黑格尔 499
第一节 黑格尔对于康德及费希特之批评 499
第二节 “在自”“为自”与“为他” 501
第三节 对于“创世”之解释 502
第四节 对于“堕落”之解释 503
第五节 伪与恶 504
第六节 文化之目的 505
第七节 绝对的知识 506
第八节 余论 507
第十二章 一个新人生论(上) 508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 508
第二节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509
第三节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515
第四节 欲与好 518
第五节 天道与人道 520
第六节 中和及通 523
第七节 人性与道德制度及风俗习惯 525
第一节 文学美术 530
第十三章 一个新人生论(下) 530
第二节 宗教及宗教经验 533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 537
第四节 幸偶 540
第五节 人生术 542
第六节 死及不死 545
一种人生观 551
第一章 引言 551
第二章 人生之真相 552
第三章 人生之目的 553
第四章 活动与欲 556
第五章 中和与通 558
第六章 性善与性恶 560
第七章 理智之地位 562
第八章 诗与宗教 566
第九章 内有的好与手段的好 568
第十章 “无所为而为”与“有所为而为” 570
第十一章 人死 572
第十二章 余论 574
附录 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一名天人损益论)序言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