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 第4卷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云锁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010024391
  • 页数:7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先声和马克思主义艰难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多样化和曲折(19966-197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三编。

第一编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先声和马克思主义艰难探索(1956—1965年) 3

第一章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 3

第一节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3

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开端与创立 3

工人自治向社会自治的发展 4

自治政治制度的改革 8

第二节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经济理论 11

社会所有制理论 11

自治与联合劳动理论 14

社会主义市场与计划理论 15

扩大再生产理论 17

第三节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理论 19

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19

政党与社会政治组织理论 21

自治民主政治理论 25

民族关系理论 30

不结盟和全民防御理论 34

第二章 苏联的改革和反对斯大林的思潮 39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 39

苏共二十大及其“秘密报告” 39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积极影响 42

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严重后果 43

第二节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49

赫鲁晓夫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 49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 56

第三节 苏联的改革及其在思想、理论上的影响 60

关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60

关于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66

第四节 中苏论战及其影响 70

中苏论战的由来和发展 70

中苏论战最突出的问题 71

中苏论战的影响 79

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标准 81

第三章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 81

第一节 东欧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81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84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85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基本理论 89

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尝试 89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 94

第三节 东欧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 97

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97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 99

第四节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尝试的特点及其影响 104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改革尝试的特点 104

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思想理论上的影响 107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109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及其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110

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争论和研究 110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探索 118

关于历史主义问题的研究 123

第二节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27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 127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35

第三节 “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41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41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46

第四节 资产阶级“马克思学”的兴起 155

50年代资产阶级“马克思学”的兴起及其主要代表 155

50—60年代资产阶级“马克思学”的主要观点 162

第五章 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73

第一节 “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的探索过程 173

探索的历史背景 173

探索的思想过程 175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思考与改革的尝试 179

调整经济结构的新思路 179

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探索 181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85

对领导经济建设方法的哲学思考 193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与解决 19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6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198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08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2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12

毛泽东论艺术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问题 216

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与反对和平演变的问题 218

知识分子问题 221

第二编 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多样化和曲折(1966—1977年) 231

第六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31

第一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231

“欧洲共产主义”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231

陶里亚蒂的“多中心”与“结构改革论” 234

“欧共”形成的重要契机 237

第二节 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民主道路”理论 241

和平夺取政权,但不排除使用暴力手段的可能性 241

彻底改造国家机器,而不是打碎国家机器 246

新型阶级结构与阶级联盟政策 249

民主社会主义革命是分阶段进行社会变革的革命 253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理论 256

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256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认识 258

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 262

第四节 “新型群众性政党”的理论 267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 267

关于党的性质 268

关于党的地位和作用 271

关于党的组织原则 27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地位问题的探讨 27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276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276

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探索 280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的研究 284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291

关于“转形”问题的争论 291

经济剩余概念的提出及其运用 295

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探讨 298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思考 303

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题 310

第三节 开拓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310

罗斯多尔斯基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316

曼得尔和尼古拉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323

第八章 苏联东欧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 329

第一节 苏联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讨论 329

关于社会经济形态问题的讨论 32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讨论 336

关于人的问题 342

第二节 苏联关于人、新技术革命、全球性和文化问题的新探索 342

关于科学技术革命问题 348

关于全球性问题 350

关于文化问题 352

第三节 东欧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 354

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354

南斯拉夫“实践派” 355

波兰哲学人文学学派 363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 372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 378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 382

第一节 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再认识 382

科学认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 382

对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探讨 38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90

苏联学者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性质的探讨 390

法英学者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质 393

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399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及其趋势 405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垄断组织“结合”的新特征 405

现代资本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407

美国“垄断资本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特征的论析 409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新特征 41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传播 4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传播的趋势 422

马克思列宁对经济落后国家社会革命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422

战后20年间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传播概况 428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传播的特点 43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革命理论 432

阿明对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的思考 432

阿连德关于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思考与实践 436

“不发达的发展”理论 440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 440

“新的依附结构”理论 445

“依附的发展”理论 448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理论 452

“不平等交换”理论 452

“世界体系”理论 458

第一节 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理论 464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错误 464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理论的迷误和曲折发展 464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误解 47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模式 477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问题 480

第二节 毛泽东对某些“左”倾错误的部分纠正和对重大理论及国际战略问题的思考 483

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部分纠正 483

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开拓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48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反对错误路线的斗争 491

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极“左”路线的抵制 491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492

张闻天的理论探索 496

邓小平新思路的孕育 50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506

第三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世纪之交的新形势(1978—1994年) 513

第十二章 苏联改革的曲折和“新思维”的出台 513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再认识 513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 513

戈尔巴乔夫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515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得失 517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期经济改革的失败 518

经济改革的方案和思路 518

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 521

第三节 1988年6月前的政治改革与“新思维” 522

政治改革与“新思路”的主要内容 522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由来 524

政治改革与“新思维”的错误倾向及其后果 526

第十三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走向 533

第一节 联邦解体过程中的南斯拉夫 533

80年代前半期的调整与改革 533

最后的努力与反思 537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成就及失误 539

第二节 波兰80年代的工潮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545

波兰80年代的工潮 545

波兰动乱原因的分析 548

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 551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556

第三节 匈牙利的进一步改革措施 559

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 559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564

80年代匈牙利改革的基本特点 567

80年代匈牙利改革的经验教训 571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 573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73

第十四章 苏联东欧的剧变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573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577

第二节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582

东欧剧变的经过 582

苏联的演变 586

苏东剧变的原因 588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593

第三节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 604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 604

欧洲各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 606

民主社会主义与欧洲社会党也面临新的困境 607

第三世界社会主义步履维艰 609

第十五章 80年代以来欧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倾向 611

第一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611

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 611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基础” 616

对剥削和阶级的经验分析 620

对马克思规范理论的探讨 623

第二节 苏联东欧剧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 628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学派林立 628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纷呈 632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概述 638

第十六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42

第一节 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642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642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646

正确评价毛泽东,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648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5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65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65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666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66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67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667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668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669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670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671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671

祖国统一 673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673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73

走向21世纪伟大旗帜 676

第十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 6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80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8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82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68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689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69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过程 6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94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695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突破 6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7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700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0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707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70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70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710

加强精神文明必须重在建设 711

结束语 714

一、马克思主义史: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学沉思 714

二、两个世纪的沉思:走向新世纪的基础和出发点 716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重道远 722

后记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