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变化中的全球地缘格局 17
第一章 下一轮角逐:中美谁是赢家 17
一、力量重心:下个世纪谁最强? 17
二、美国的战略:假想敌中国 26
中美打了两次仗,会有第三次吗? 30
三、改变中国的:是中国还是美国? 34
撞击的必然:美国的历史扩张及地缘战略 39
四、登陆: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终极 42
美日韩联盟与中国 42
五、美国社会经济弱点:拒绝衰败还是衰败 48
六、中美竞争的八种态势 51
第二章 战争台风眼:台湾之问题 54
一、到中国家门口打仗,美国赢不了 54
二、台湾并不在美国真正的战略防线内 60
控制台湾,阻遏日本南下 65
三、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 70
第三章 东亚:大国冲突的漩涡 77
一、东线是否无战事 77
二、中美竞争中的地缘政治要害国家 81
日本与美国的撞击 81
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 85
越南 88
蒙古 88
三、东南亚:破碎地带不再破碎 89
力量对比:东南亚 94
越南 94
马来西亚 95
菲律宾 96
南海:亚洲地中海 97
四、拥有南海,就能影响整个东南亚 97
南向与东南亚的战略合作 100
五、东亚地缘政治地图的裂痕 103
第二部分 联盟与排挤:海陆集团的纵横捭阖 109
第四章 海权:日本的第三次准备 109
一、假想敌中国:日本的全面准备 111
二、地缘优势及日本的帝国冲动 116
日本的战略目标和影响范围 121
三、对日本威胁的全面估量 125
日本的说“不”会导致全世界对日本说“不” 125
力量对比:日本 130
四、新的日本“大东亚共荣圈” 135
印度尼西亚 139
五、中日竞争中地缘要害国家 139
印度 142
第五章 陆权:俄罗斯的力量消长 145
一、来自亚欧大陆的压力 146
北方大敌的千年威胁 146
俄罗斯的历史性扩张 148
二、兵要地志:原中苏之间的对抗 151
三、俄罗斯何处去? 155
俄罗斯的选择 155
力量对比:俄罗斯 158
四、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要害国家 160
亚欧大陆的动荡漩涡 160
哈萨克斯坦 162
蒙古 163
五、双头鹰:头靠东方,目视西方 166
化敌为友:中俄的大陆战略合作 170
第三部分 国家分析的地缘政治 175
第六章 地缘的力量枢纽 175
一、空间的政治组织 175
内敛与扩展:有效控制模式 175
二、国家地域目的:统一 183
力的方向,向心力与离心力 183
三、力量的地理十字轴线 188
核心区网络的统治效力 188
四、南北梯度 191
力量单元:南方崛起 191
五、东西差距 195
政府威力与政治秩序 199
第七章 政治的地域整合 199
一、政治的空间秩序 199
变革经济中的地理与政治 202
二、制度化与社会参与 208
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秩序 208
制度化与四个能力 211
第八章 民族的权利空间 217
一、民族生长的地理枢纽 217
二、谁控制了中原,谁就控制了中国 224
战略防御的历史基础 227
三、海陆战略防线 230
海疆三条战略防线 231
边疆四条战略防线 235
四、变化世界中的战略和政略 239
第九章 外交政策的地理方针 249
一、不战而胜的外交使命 249
第四部分 不战而胜:统一和安全的地缘战略 249
二、远交近亲的务实外交 253
“不”字当头的中国外交 253
三、外交政策的地理框架 260
力量金字塔:超级、主导、内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中心 260
四、模型与外交方针 266
六个外交范畴 266
五、未来地缘政治图:竞争与协商 272
双输还是双赢:大国的博弈原则 274
六、中美博弈及北太平洋安全机制 277
历史性角逐:中国海上威力及当务之急 280
通道地区、破碎地带和战略要地:成为大国的战略选择 284
第十章 战略方向与战略防御 284
一、战略防御的地理重点 284
二、战略防御体系及战略方向 292
中国的战略方向:北向与南向 292
战略防御体系 295
三、国际秩序与中国力量 301
全球三大战略区:海洋、中央、大陆 301
经度发展的四大泛区 305
四、大国的五项指标及关系结构 310
五、中国将在发展中确立大国优势 312
附表 美军21世纪头十年将要使用的主要武器系统 317
注释 319
主要参考书目 329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