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1
概说 1
第一章 三国演义 5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5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题材和思想倾向 7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和关羽形象 11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 14
第二章 水浒传 19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19
第二节 水浒传的基本思想倾向 21
第三节 水浒传的招安结局和宋江形象 26
第四节 水浒传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30
第三章 西游记 35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35
第二节 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8
第三节 西游记的神话描写相现实批判的结合 43
第四章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48
第一节 明中叶以后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 48
第二节 东周列国志、杨家府演义和封神演义 52
第三节 金瓶梅 56
第五章 明代拟话本 58
第一节 拟话本的发展概况 58
第二节 拟话本的思想艺术特色 61
第三节 拟话本代表作品简析 68
第六章 明代戏剧 72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创作的低潮 72
第二节 明中叶后戏剧创作的新局面 75
第三节 明中叶后的杂剧 77
第四节 明中叶后的传奇 81
第一节 汤显租的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93
第七章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93
第二节 牡丹亭的题材和主题 98
第三节 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101
第四节 牡丹亭的创作特色 104
第八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107
第一节 明代散曲 107
第二节 明代民歌 113
第九章 明代诗文 115
第一节 宋濂、刘基与高启 115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118
第三节 前后七子 120
第四节 唐宋派 124
第五节 公安派与竟陵派 126
第六节 明末爱国诗文作家 129
小结 132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 137
概说 137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社会概况 137
第二节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概况 139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戏剧 141
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剧种的演变 141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作家 142
第三节 吴伟业、尤侗和其他剧作家 148
第四节 李渔的戏剧理论 149
第二章 长生殿 152
第一节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152
第二节 长生殿的题材和主题 153
第三节 长生殿的结构和语言 157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162
第三章 桃花扇 162
第二节 桃花扇反映的历史真实 163
第三节 桃花扇的主要人物 164
第四节 桃花扇的艺术结构 167
第四章 聊斋志异 170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170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体裁和故事来源 171
第三节 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作品 172
第四节 描写爱情婚姻故事的作品 175
第五节 揭发科举制度弊端的作品 177
第六节 明清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180
第五章 儒林外史 183
第一节 吴敏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183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184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和艺术结构 190
第六章 红楼梦 194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 194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和抄本 195
第三节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197
第四节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198
第五节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 203
第六节 贾家的襄败说明了什么 204
第七节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207
第八节 红楼梦研究概况 212
第七章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 216
第一节 水浒后传和说岳全传 216
第二节 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 218
第三节 镜花绿 219
第一节 乾嘉时期剧坛的演变 222
第八章 清中叶的戏剧 222
第二节 地方戏的舞台艺术和剧本体制 223
第三节 雷峰塔传奇 225
第四节 杨潮观的杂剧 227
第五节 地方戏中的优秀剧作 228
第九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词文 231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 231
第二节 雍正至道光时期的诗歌 233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237
第四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和骈文 239
近代文学 247
概说 247
第一章 近代诗文 251
第—节 龚珍与魏源 251
第二节 “诗界革命”与黄遵宪 254
第三节 梁启超与“新文体” 256
第四节 章炳麟与秋瑾 259
第五节 柳亚子与南社诗人 262
第二章 近代小说 265
第一节 狭邪小说 265
第二节 侠义公案小说 267
第三节 李伯元与吴趼人的小说 270
第四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277
第五节 陈天华与黄小配的小说 281
第三章 近代戏剧 284
第一节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284
第二节 戏曲改良运动 286
第三节 话剧的产生 289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