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独树一帜的丰硕成果,深入研究的良好开端 高放 1
1.1989年在六重意义上值得纪念和反思 1
2.以往研究第二国际的三家著述概况 3
3.本书自成一家,特点鲜明 7
4.第二国际的历史经验仍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5
前言 21
第一章 从解散旧国际到创建新国际(1876~1889) 46
1.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48
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 48
2.罢工斗争的蓬勃高涨 52
3.社会主义团体和工人政党的普遍建立 55
4.工人组织的发展 58
二,恢复旧国际的尝试 63
1.对无政府主义国际的反叛 63
2.从根特大会到库尔大会 66
3.创建新国际的时刻尚未到来 67
三、创建新国际的领导权之争 70
1.制定共同的国际政策势在必行 70
2.排斥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大会 74
3.伦敦国际工会组织代表大会前后 77
4.为孤立可能派而战斗 80
四,两个同时召开的国际大会 86
1.鲜明的对比 86
2.合并尝试的失败 91
3.新国际的实际开端 94
第二章 始初奠基和凯旋行进时期(1889~1896) 99
一、争取国际劳动立法 101
1.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由来已久 101
2.工人阶级当前经济要求的系统纲领 105
3.劳动立法与劳动解放 111
二、团结、战斗的“五一” 116
1.“五一”的历史沿革 116
2.划时代的五月行动 121
3.“五一”决议的完善和发展 125
三、工会组织和工会运动 132
1.新形势下的工会运动 132
2.罢工和抵制 137
3.国际工会组织的建立 142
1.无政府主义者的重新组合 145
四,对无政府主义的新胜利 145
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主要分歧 150
3.从国际内部排除无政府主义者 157
五、凯旋行进中的国际工人阶级 161
1.组织程度的提高 161
2.议会斗争的胜利 166
3.罢工运动的发展 169
4.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174
第三章 深入发展和内部论争时期(1896~1914) 179
一、“伯思施坦问题”的发端 181
1.一次危险的“脱毛” 181
2.斯图加特遭遇战 186
3.“伯恩施坦问题”的提出 192
二、入阁论争 195
1.米勒兰入阁和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 195
2.入阁论争国际化 203
3.反对修正主义的德累斯顿决议 211
4.社会党策略的国际准则 215
1.国际面临的新课题 221
三、殖民政策风波 221
2.对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揭露 224
3.“社会主义殖民政策”的提出 229
4.一场针锋相对的论争 235
四、在总罢工问题上的激烈较量 239
1.过去论争的余波 239
2.不同类型的总罢工 241
3.从耶拿向曼海姆退却 247
五、军国主义、战争和革命 256
1.由理论分析到实际行动的转折 256
2.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胜利 259
3.一场没有完结的论争 268
4.国际社会党人的反战誓师 274
六、国际局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279
1.国际组织机构的酝酿过程 279
2.国际局工作方法问题的争论 283
3.创建国际局的附属机构 286
4.声援俄国1905年革命 291
5.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国际局 298
6.国际代表大会和国际局章程 300
1.国际自身的发展 307
七、深入发展中的国际及其成员党 307
2.工人国际组织的普遍建立 311
3.无产阶级反战的国际运动 317
4.德国党内日益严重的危机 321
第四章 危机加剧和公开分裂时期(1914~1920) 332
一、陷入泥潭的德国党 333
1.党内机会主义统治的最终确立 333
2.投票赞成军事预算案的恶劣先例 337
3.对群众性政治罢工的否定 340
4.排斥、打击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 343
1.危险的和平幻想 346
二、世界大战前夕的国际局 346
2.对俄国党内事务的国际干预 353
3.未开成的代表大会 358
4.七月危机和国际局 362
三、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前后 366
1.前台和幕后 366
2.国会党团投票赞成政府军事预算案 370
3.国际性“雪崩” 376
4.左派的崛起 381
1.各国人民的反战斗争 387
四、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分道扬镳 387
2.中派主义者的微妙变化 392
3.社会沙文主义者的孤鸿哀鸣 398
4.齐美尔瓦尔得运动内部的激烈较量 402
5.一场新的“和平”喧闹 413
五、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两军对垒 416
1.对帝国主义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 416
2.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国际反响 428
3.布尔什维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433
1.创建一个工人的革命国际 443
六、第二国际组织上的分裂 443
2.共产国际的成立 446
3.第二国际的恢复 450
第五章 内部分化和重新组合时期(1920~1923) 460
一、“第三种势力”的形成 462
1.中派的历史发展 462
2.中派政党对第二国际的背离 466
3.对第二国际传统理论的修正 471
1.中派政党同共产国际的谈判 474
二、社会党国际联合会的建立 474
2.社会党和国际工人组织的分裂 483
3.伯尔尼预备会议 491
4.社会党国际联合会的建立 495
三、三个国际执委会柏林会议 499
1.国际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 499
2.实现国际工人阶级统一行动的不同方针 505
3.三个国际执委会柏林会议 509
4.九人委员会首次会议 514
1.维也纳国际向伦敦国际靠拢 517
四、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建立 517
2.维也纳国际的终结 520
3.汉堡合并大会 522
第六章 第二国际和中国 530
一、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交往的先行者 532
1.孙中山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532
2.孙中山访问国际局书记处 540
3.梁启超同美国社会主义者的会晤 545
1.密切地注视中国事态的发展 549
二、第二国际关注着中国 549
2.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评述 555
3.辛亥革命在第二国际中的反响 558
4.王德威尔得的中国之行 562
三、中国社会党和国际局 569
1.江亢虎及其社会主义观 569
2.中国社会党的创建和分裂 571
3.加入第二国际的尝试 577
1.《万国公报》等刊物对国际大会的介绍 580
四、世纪之交中国舆论的反响 580
2.对国际工人阶级罢工斗争的反应 585
3.中国人心目中的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 589
4.“五一”在中国 593
附录(王素萍编) 598
1.第二国际历史大事记要 598
2.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概况 616
3.社会党国际局会议概况 628
4.工会组织一览表 639
5.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一览表 644
6.文献论著目录 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