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诊治病理学的特点与优势 1
第一节 中医诊治病理学的特点 1
第二节 中医诊治病理学的优势 3
第二章 传统中医诊治病理学的思维方式 26
第一节 四诊资料的直观性 26
第二节 诊断标准的模糊性 27
第三节 推导病机的思辨性 30
第四节 治疗的经验性与随机性 32
第五节 给药途径比较单一 34
第六节 结语 35
第三章 中医诊治病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8
第一节 文献整理 38
第二节 临床研究 45
第三节 实验研究 53
第四节 群体调研 57
第五节 多学科开发 60
第四章 症、征的病理学基础 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望诊的病理学基础 79
第三节 闻诊的病理学基础 145
第四节 问诊的病理学基础 157
第五节 切诊的病理学基础 222
第五章 治则的病理学基础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治则的内容 263
第三节 结语 296
第六章 治法的病理学基础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解表法 305
第三节 吐法 313
第四节 泻下法 316
第五节 和解法 325
第六节 温里法 328
第七节 清热法 333
第八节 渗利法 341
第九节 理气法 349
第十节 祛痰法 356
第十一节 活血化瘀法 364
第十二节 补气健脾法 373
第十三节 养血法 381
第十四节 温补肾阳法 389
第十五节 养阴法 397
第七章 中医治疗病理学基础 416
药性的病理学基础 416
第一节 概述 416
第二节 药物性能的各种要素及其特点 417
第三节 药性要素之间的互补作用 434
第四节 影响药性的主客观因素 436
第五节 药性理论在食疗中的运用 449
方剂的病理学基础 453
第一节 概述 453
第二节 制方和用方的原则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