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固体的摩擦与润滑
固体的摩擦与润滑

固体的摩擦与润滑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鲍登(F.P. Bowden),(英)泰伯(D.Tabor)著;陈绍澧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33·5332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
《固体的摩擦与润滑》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固体间的接触面积 5

表面不平度与表面轮廓的测量 5

1.触针法 5

2.光干涉法[A] 6

3.电子显微镜法[A] 8

4.钝角截面法 9

固体间的接触面积 10

1.球状的凹凸点 11

2.工作硬化的效应 16

3.圆锥状与角锥状的凹凸点 19

5.真实及表观接触面积 24

4.真实接触面积 24

6.减荷后效 27

用电阻法测量真实接触面积 30

1.负荷对接触电阻的影响 33

2.平面间的接触 35

增补 38

第二章 相互摩擦的固体表面温度 42

滑动金属的表面温度 42

1.表面温度的计算 42

2.表面温度的测量 45

3.滑动金属的温度 46

4.润滑表面的温度 49

6.表面温度与导热性 51

5.表面温度的波动特性 51

非导体固体的表面温度 53

1.热点可见时的温度 53

2.导热性和热点的出现的关系 54

3.热点的照像记录 56

4.磨料在热点出现中的效应 57

5.滑块大小与形状的影响 59

6.瞬时热点的测量[A] 60

表面温度的更精确的计算 63

增补 71

第三章 摩擦热在表面流动上的效应 72

固体的抛光和表面流动[A] 72

1.熔点的影响 75

2.抛光的机理 77

3.一种典型的抛光剂的作用 78

在冰和雪上滑动的机理[A] 80

1.压力熔融 80

2.由摩擦热引起的熔融 81

3.水层的形成 81

4.温度的效应 82

5.导热性的效应 83

6.静摩擦与动摩擦以及速度的影响 84

增补 88

第四章 滑动金属的摩擦与表面损坏 91

摩擦的测量 91

1.静置表面温度的测量 93

金属的摩擦 96

2.表面的制备 96

用化学和放射性方法检查金属的转移[A] 101

在轻负荷下的摩擦与表面损坏[A] 102

金属摩擦的早期理论 106

增补 118

第五章 金属的摩擦机理[A] 119

剪切及刨削的作用 119

1.刨削项P 122

2.剪切项S 124

3.金属结点的剪切强度 126

4.阿芒汤定律 128

s与p的相依性 131

接触的紧密程度及表面膜的影响 135

间歇运动 136

金属薄膜的润滑性 143

1.摩擦作为摩擦痕宽度的函数 148

2.膜厚的极限 150

3.膜的破裂 150

4.膜的损坏 151

5.温度效应 153

以金属膜作润滑剂 155

增补 157

第六章 轴承合金的作用[A] 160

铜-铅轴承合金 161

1.钢、铜和铅的摩擦性状 162

2.在铜上的薄铅膜 162

3.铜-铅合金 164

4.磨损在摩擦上的效应 165

5.温度在摩擦上的效应 167

6.薄膜在轴承合金上的作用 169

7.树枝状和非树枝状合金的性状的比较 170

白金属轴承合金 171

1.铅基合金:结构和硬度 171

2.无润滑的表面 173

3.有润滑的表面 176

4.基体和硬颗粒的作用 176

5.锡基合金:结构和硬度 177

6.无润滑的表面 178

7.有润滑的表面 179

银-铅轴承 180

8.铅基和锡基轴承合金的比较 180

温度的变化对轴承合金的效应 181

软组分在轴承合金中的作用 183

增补 190

第七章 洁净表面的摩擦:沾污膜的效应 192

表面膜的影响 192

1.吸附的气体在金属摩擦上的效应[A] 193

2.氧化物膜对摩擦的影响[A] 197

温度对洁净金属摩擦的影响 199

界面电位对摩擦的影响 201

1.电沉积的氢及氧的效应 201

2.摩擦和表面张力 205

石墨的摩擦[A] 207

增补 210

第八章 非金属的摩擦 213

1.晶态固体[A] 214

2.蓝宝石和钻石[A] 214

3.碳、石墨及二硫化钼[A] 216

4.云母[A] 216

5.塑料[A] 217

6.塑料的摩擦焊接 219

7.碳化钨[A] 221

8.玻璃[A] 221

9.橡胶[A] 222

10.纤维[A] 223

表面不平度与金属的摩擦 227

增补 229

第九章 润滑金属的边界摩擦 239

流体润滑 239

长链化合物的边界润滑作用 241

1.链长的影响 241

2.温度的效应[A] 244

3.溶液中的脂肪酸 247

单分子与多分子层的润滑性 248

1.硬脂酸膜 249

2.胆甾醇膜 253

3.润滑剂层的磨损性质 254

4.有效润滑的最小膜厚[A] 254

硅酮类和氟化烃类(氟碳润滑剂)的润滑性 256

1.负荷的效应 259

负荷与速度对润滑表面摩擦的影响 259

2.在很轻负荷下的润滑表面的摩擦 261

3.速度效应 262

增补 268

第十章 边界润滑机理 271

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271

金属皂的润滑性 275

润滑剂层的结构:电子衍射实验[A] 280

皂的形成机理:水的影响[A] 283

用放射性方法考察表面吸附作用[A] 287

3.酯类 288

脂肪酸、醇和酯在金属上的吸附[A] 288

2.醇类 288

1.脂肪酸类 288

边界润滑机理[A] 293

增补 302

第十一章 极压润滑剂的作用 308

用含氯化合物润滑金属 309

1.氯化物膜 309

2.含氯化合物 310

3.氯化物形成的重要性 312

用含硫化合物润滑金属 314

1.硫化物膜 314

2.硫化的化合物 315

3.化学作用和表面膜的本质的重要性 318

含磷的添加剂 320

极压添加剂的活性[A] 320

用于金属切削和拉制的极压润滑剂[A] 322

增补 329

第十二章 润滑剂膜的破裂[A] 333

运转着的发动机的活塞环和汽缸壁之间的润滑状况 334

1.速度的效应 335

2.粘度和温度的效应 335

轴颈与轴承间的润滑 342

负荷、速度、粘度和温度的效应 344

温度对润滑剂膜的影响 347

增补 352

第十三章 碰撞的固体间的接触性质[A] 353

球形表面 354

1.屈服压力变动的效应 356

2.恢复系数 360

3.静态与动态硬度的比较 362

4.撞击的时间 364

5.撞击温度 368

6.润滑剂膜的效应 368

平坦表面 370

1.在液体膜中所产生的压力 375

2.流动速度与剪切速率 379

3.在液体膜中所产生的温度 380

实际应用上的意义 382

增补 386

第十四章 金属磨损的特征[A] 387

局部粘附与磨损 387

薄金属膜的减磨性质 389

化学作用与磨损[A] 395

表面氧化的重要性 399

润滑剂膜对磨损的影响 402

增补 405

第十五章 固体表面间的粘附:液膜的影响 408

硬表面的粘附:玻璃、铂和银 409

1.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12

2.湿度的影响 413

3.由表面张力与粘度引起的粘附作用 414

软金属的粘附作用[A] 416

1.表面氧化的效应 420

2.有润滑剂膜时的粘附 421

粘附与摩擦[A] 423

增补 426

第十六章 由摩擦与碰撞引起的化学反应[A] 431

压力、剪切与表面温度的影响 431

摩擦在摄影干板上的效应 434

炸药的分解 434

1.摩擦的引发作用 434

2.撞击的引发作用 435

3.颗粒间的摩擦 436

增补 438

附录 一些典型的摩擦数值 4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