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1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1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伯鎈,侯惠勤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305001376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卷)》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1卷》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7—1847) 1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政治和哲学观点——革命民主主义和青年黑格尔主义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理论活动的历史文化环境 1

一、19世纪初期的西欧和德国社会 2

二、19世纪初期德英法优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综合趋势 7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少年时代及其家庭和学校教育 14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17

一、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体的必然性 17

二、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推动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19

三、对普鲁土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发展 24

四、普鲁士政府反动倾向的加强和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分裂 27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向黑格尔哲学和革命民主主义的转变 30

一、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动因——对应有和现有对立的哲学思考 30

二、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对世界和哲学相互作用的最初考察 32

三、恩格斯转向黑格尔哲学的动因——对信仰和理性冲突的哲学裁决 38

四、恩格斯批评谢林的文章——用理性主义对抗和摧毁非理性主义 4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45

第一节 《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动摇了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 45

一、马克思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 46

二、马克思对经济问题的最初涉足 51

三、恩格斯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 56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所引起的解放作用 59

一、费尔巴哈的“主宾原则”和人本主义异化方法对马克思的最初影响 60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初次批判 64

三、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70

第三节 《德法年鉴》完成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72

一、宗教异化的根源是政治国家同市民社会的分离 74

二、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政治解放而是人类解放 78

三、关于无产阶级世界历史使命的初步论证 80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第二次转变——向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85

第一节 《1844年手稿》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世界观的最早雏形 86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胚胎的形成 86

二、对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经济学哲学论证 91

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评价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初步改造 93

四、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融合 97

第二节 《神圣家族》接近于发现历史唯物主义 98

一、对思辨哲学方法及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98

二、从异化史观向实践观点的过渡 100

三、从抽象人的观点向现实人的观点转变 102

四、对历史唯物主义某些基本原理的最初阐明 10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制定 107

一、物质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现 107

二、论证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新思路 109

三、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 111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制定 113

第四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16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 117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118

三、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 120

四、社会进步的机制及其实现的形式 122

五、个人和社会、主体和客体、自由和必然在历史中的关系 12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及其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129

第一节 反对工人运动中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 129

一、同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的论战 129

二、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论战 131

三、同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论战 136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45

一、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伟大纲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145

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证 14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155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验证和发展(1848—1875) 157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时期的验证和发展 157

第一节 革命事变进程对唯物史观的验证 157

一、1848年欧洲革命的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 158

二、资产阶级及其历史作用的演变 164

三、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及其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原则 1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和革命学说的发展 172

一、不断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意义 173

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完善和具体化 177

三、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 18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188

一、意识形态和历史主体的活动 188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192

三、科学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19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201

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成熟的标志 201

第六章 《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201

二、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到《资本论》 207

三、《资本论》的主题和结构 212

第二节 《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 216

一、对生产力概念的深入研究和精确表述 216

二、生产关系总体系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222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 226

第三节 《资本论》中关于历史过程的学说 234

一、社会结构学说和历史过程学说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中的地位 234

二、全部历史的分期 236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239

四、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43

第七章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248

第一节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再改造 248

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批判和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248

二、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和《资本论》中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 252

三、《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辩证逻辑学” 255

第二节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方法的批判 257

一、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一般特征的揭示 257

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评 260

三、对庸俗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262

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264

第三节 《资本论》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264

二、《资本论》中经济范畴的运动 266

第四节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环节 269

一、逻辑体系的开端——“细胞”或“元素”范畴的确定 269

二、科学抽象的作用。科学抽象和非科学抽象 271

三、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272

四、分析和综合的统一。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274

五、从本质到现象的转化过程中中介范畴的作用 277

第五节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同一 278

一、如何理解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同一 278

二、《资本论》对黑格尔“三同一”思想的改造和运用 28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和完善 284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公社时期和70年代前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284

一、打碎和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286

二、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形式 289

三、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时期的国家 293

第二节 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 298

一、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298

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300

第三节 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论战 307

一、关于国家的本质。驳“自由国家” 308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驳“铁的工资规律” 311

三、自治和权威。驳无政府主义 313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发及其在欧洲的传播(1876—19世纪末) 317

第九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阐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31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概括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确立 317

一、从新自然观的出发点的制定到自然辩证法体系的确立 317

二、自然辩证法体系的确立是恩格斯批判地研究自然科学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辉煌成果 324

第二节 恩格斯对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系统阐述 330

一、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 330

二、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335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 341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逻辑方法的革命 341

二、怎样在自然科学中应用辩证逻辑 345

三、辨证逻辑是探求真理的方法。真理与假说 350

第四节 在统一世界观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系统阐述 357

一、《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357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360

三、唯物辩证法同先验形而上学方法的对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365

四、暴力的本质和作用以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69

第十章 把历史唯物主义推广应用于原始社会史的研究 374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375

一、马克思转向原始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原因 375

二、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探讨的几个问题 378

一、关于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史分期的方法论原则 388

第二节 恩格斯对原始公社史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388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及其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机制。“两种生产”的理论 394

三、家庭、个人和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 399

四、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 403

第十一章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 409

第一节 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410

一、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4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当然继承者 416

第二节 恩格斯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418

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18

二、只有马克恩主义哲学才彻底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21

三、历史发展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辩证法 425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27

一、恩格斯对“经济基础”的再解释 430

二、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实现于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中。驳“经济关系自动起作用” 432

三、历史活动中的必然和偶然、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恩格斯关于“合力”的思想 434

四、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的交互作用实现的 437

第四节 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439

一、恩格斯论分工和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 439

二、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同时充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 442

三、恩格斯论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区别。驳“真理多元论” 44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和继承者们 448

第二十章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 448

一、走向马克思主义之路 449

二、在跨世纪时代面前的选择 454

三、马克思主义和教条主义 460

第二节 促使马克思主义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463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通俗化 464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理论的探索 470

三、批判工人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 475

第三节 巩固和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思想成果 481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482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