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电信传输手册  第2版
电信传输手册  第2版

电信传输手册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弗里曼(R.L. Freeman)著;《电信传输手册》翻译组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15045·2527
  • 页数:804 页
图书介绍:
《电信传输手册 第2版》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1.1 传输问题 1

1.2 简化的传输系统 1

1.3 分贝 2

1.4 分贝基本导出单位 6

1.4.1 dBm分贝毫瓦 6

1.4.2 dBW分贝瓦 6

12.12 视频质量的基本测试 61 7

1.5 奈培 8

1.4.3 dBmV分贝毫伏 8

1.6 以dB(dBm、dBW或类似的绝对对数计量单位) 9

表示的功率电平的相加 9

1.7 正态分布——标准偏差 11

1.8 简单的电话接续 12

1.9.1 频带宽度 14

1.9.2 话音传输——人的因素 14

1.9 实际的话音传输 14

1.9.3 衰减失真 15

1.9.4 相移和包络时延失真 18

1.9.5 电平 20

1.9.6 噪声 22

1.10 信号噪声比 30

1.11 式Eb/N0 31

1.12 噪声系数 32

1.13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的关系 33

1.14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34

1.15 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36

第二章 电话传输 38

2.1 引言 38

2.2 电话机 38

2.2.1 送话器 38

2.2.2 受话器 39

2.3 电话机环路 39

2.4 电话机环路的极限长度 40

2.5 参考当量 43

2.5.1 定义 43

2.5.2 应用 44

2.5.3 我国的情况(本节为中文版译者所加) 47

2.6.1 概说 48

2.6 电话网 48

2.6.2 基本考虑 49

2.6.3 二线/四线传输 50

2.6.4 回声、振鸣和损耗设计 52

2.6.5 通程净损耗(VNL) 60

2.7 电话网等级的说明 68

2.8 用户环路设计 70

2.8.1 概说 70

2.8.2 基本的电阻设计 71

2.8.3 传输设计 72

2.8.4 加感 74

2.8.5 用户环路设计的其它方法 75

2.9 市话交换区中继电路(中继线)的设计 81

2.10 音频增音机 84

2.11 长途电话交换网(四线)的传输 85

2.12 CCITT接口 87

2.12.1 概说 87

2.12.2 最大串接电路数 87

2.12.3 噪声 88

2.12.4 传输损耗随时间的变化 88

2.12.5 串音 88

2.12.6 衰减失真 90

2.12.7 参考当量 90

2.12.8 传播时间 91

2.12.9 回声抑制器 91

3.1 引言 93

第三章 频分多路复用 93

3.2 混频 94

3.3 CCITT调制方案 97

3.3.1 概说 97

3.3.2 标准CCITT基群的组成 97

3.3.4 标准CCITT超群的组成 99

3.3.3 组成标准CCITT基群的另一种方法 99

3.3.5 标准CCITT基础主群和超主群的组成 100

3.3.6 “线路”频率 101

3.4 多路频分复用(FDM)系统的负荷 107

3.4.1 概说 107

3.4.2 话音的测量 107

3.4.3 过负荷 109

3.4.4 负荷值 109

3.4.6 等幅信号的负荷取值 110

3.4.5 单路负荷取值 110

3.5.1 概说 112

3.5.2 电平调节导频 112

3.5 导频 112

3.5.3 频率同步导频 114

3.6 频率的产生 114

3.7 噪声及其计算 116

3.7.1 概说 116

3.7.2 CCITT方法 116

3.7.3 美国军用方案 119

3.8 载波设备的其他特性 120

3.8.1 衰减失真 120

3.9 基群直通和超群直通技术 121

3.8.2 包络时延失真 121

3.10 线路频率配置 122

3.10.1 概说 122

3.10.2 12路明线载波 124

3.10.3 非加感电缆线对上载波传输(K型载波) 125

3.10.4 在非加感电缆线对上传输的N型载波 125

3.10.5 星形或四线组电缆上的载波传输 126

3.10.6 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 128

3.10.7 L型载波的配置 133

3.10.8 直接接上线路的多路系统 137

3.11 用户载波——话机载波 138

3.12 载波传输的经济性 139

3.13 压扩器 141

3.14 载波系统中的信号 144

3.15 我国FDM通信的频谱安排(本节为中文版译者所加) 146

4.1 引言 149

4.2 传播基础 149

4.2.1 概说 149

第四章 高频无线电(短波) 149

4.2.2 天波传播 150

4.3 工作频率 153

4.4 高频无线电系统 157

4.5 实际的点对点通信 158

4.5.1 概说 158

4.5.2 发射类型 158

4.5.3 建议采用的调制方式(发射类型) 162

4.5.4 单边带抑制载频 163

4.5.5 单边带及其与普通调幅的比较 164

4.5.6 单边带发射的关键 166

4.5.7 合成器应用方框图 168

4.6 点对点的单边带通信线性功率放大器 169

4.7 互调失真 170

4.8.1 概说 171

4.8 高频天线 171

4.8.2 天线的基本因素 172

4.8.3 工作特性 172

4.8.4 高频定向发射天线 176

4.8.5 高频接收天线 185

4.8.6 馈线 186

4.9 高频设备的配置 187

4.10 大圆的方位和距离 188

4.11 独立边带(ISB)传输 189

4.12 独立边带发射机的负荷特性 192

4.13 高频的分集技术 192

4.14 电离层探测器 194

第五章 无线电接力系统(视距微波) 198

5.1 引言 198

5.2 电路设计 198

5.3 传播 202

5.3.1 自由空间损耗 202

5.3.2 100兆赫以上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的弯曲 203

5.3.3 路径地形剖面——实际应用 207

5.3.4 反射点 213

5.4 路径计算 214

5.4.1 概说 214

5.4.2 基本路径计算 215

5.4.3 衰落的机理——初步讨论 219

5.5 调频无线电接力系统 220

5.5.1 概说 220

5.5.2 预加重——去加重 222

5.5.3 调频发射机 224

5.5.4 天线系统 228

5.5.5 调频接收机 231

5.5.6 分集接收 232

5.5.7 馈线和有关器件 239

5.6 无线电接力系统的负荷 248

5.6.1 概说 248

5.6.2 噪声功率比(NPR) 249

5.6.3 噪声功率比的基本测量方法 249

5.6.4 信号噪声比的推导 252

5.6.5 信噪比转换到话路噪声 253

5.7 其它测试方法 253

5.7.1 带外测试 253

5.8 路径计算的详细方法 254

5.9 衰落储备的确定 257

5.10 系统和链路的可靠性 262

5.12 热备用运用 263

5.11 降雨和其他降水的衰减 263

5.13 无线电接力电路的接力站 265

5.14 频率分配 269

5.14.1 概说 269

5.14.2 寄生辐射 269

5.14.3 射频干扰(RFI) 270

5.14.4 越站 271

5.14.5 收发间隔 271

5.14.6 频率分配的基础 272

5.14.7 中频干扰 272

5.14.8 CCIR的建议 273

5.15.2 监视内容 274

5.15 告警和监视系统 274

5.15.1 概说 274

5.15.3 故障信息的传输 275

5.16.1 概说 276

5.15.4 遥控 276

5.16 天线塔和天线杆 276

5.16.2 塔的扭转和摆动 278

5.17 无源接力平面反射板 280

5.18 无线接力电路的噪声分配 282

第六章 对流层散射 289

6.1 引言 289

6.2 对流层散射现象 290

6.3 对流层散射的衰落 291

6.4 路径损耗的计算 293

6.4.1 传播的模式 293

6.4.2 长距离对流层散射基本传输损耗 294

6.4.3 散射损耗函数 294

6.4.4 基本中值传输损耗 298

6.4.5 服务概率为50%的情形 300

6.4.6 提高服务概率 300

6.4.7 计算举例 302

6.5 天线孔径与媒质间的耦合损耗 304

6.6 起始散射仰角 306

6.7 设计中的其它因素 308

6.7.1 天线高度 308

6.7.2 到达无线电地平的距离 309

6.7.3 其它的考虑 309

6.8 路径计算 309

6.9 设备的组成 314

6.9.1 概说 314

6.9.2 对流层散射使用的频带 314

6.9.3 天线、馈线、天线共用器及其它相关的馈线器件 316

6.9.4 调制器-激励器和功率放大器 318

6.9.5 调频接收机组 320

6.9.6 分集和分集合并器 323

6.10 隔离 324

6.11 互调 324

6.12 路径损耗的最大可用中值 325

6.13 典型的对流层散射参数 326

6.14 频率分配 328

第七章 地球站技术(卫星通信) 331

7.1 引言 331

7.2 卫星 331

7.3 地球-空间窗 332

7.4 路径损耗 335

7.5 卫星-地球站线路 336

7.5.1 品质因数(G/T) 339

7.5.2 载波与热噪声功率比(C/T) 345

7.5.3 C/T与G/T的关系 346

7.5.4 由照射电平求信号输入电平 347

7.5.5 站储备 348

7.6 上行线路问题 349

7.7 多址联接 351

7.8 按需分配多址方式(DAMA) 358

7.8.1 概说 358

7.8.2 按需分配的理论 359

7.8.3 DAMA工作方式 360

7.9 标准地球站的功能 361

7.9.1 通信分系统 361

7.9.2 天线跟踪分系统 366

7.9.3 多路复用、联络线路和地面接转分系统 369

7.10 国际通信卫星Ⅴ 372

7.11 卫星链路的电话信道噪声估值 374

7.12 电视传输 378

7.13 每路一载波多址按需分配设备SPADE 378

7.14 国际通信卫星标准B型地球站 382

7.15.1 概说 383

7.15 区域性卫星通信系统 383

7.15.2 小地球站理论 385

7.15.3 SBS-DTU系统一例 386

7.16 协调等位线的初步概念 390

7.17 卫星链路的计算 391

7.18 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79关于卫星通信的 395

几项规定 395

7.19 国际通信卫星Ⅵ(六号星) 397

第八章 数据传输 401

8.1 引言 401

8.2 比特和二进制的规定 402

8.3 编码 403

8.3.1 二进制编码技术概说 403

8.3.2 信息交换的专用二进码 405

8.3.3 十六进制表示法和BCD码 415

8.4 检错与纠错 416

8.4.1 概说 416

8.4.2 流量 417

8.4.3 误码的本质 417

8.4.4 检错与纠错释义 418

8.5 数据传输的直流特性 422

8.5.1 环路 422

8.5.2 中性和极性的直流传输系统 422

8.6 二进制传输和时间概念 423

8.6.1 概说 423

8.6.2 异步和同步传输 425

8.6.3 定时 427

8.6.4 失真 429

8.7 数据接口 431

8.6.5 比特、波特和字/分 431

8.8 数据输入/输出装置 440

8.9.1 概说 442

8.9.2 调制和解调方式 442

8.9 模拟信道中的数据传输 442

9.3 主要参数 444

8.10 信道容量 455

8.11 话音通道数据调制解调器及主要设计参数 457

8.12 电路调节 459

8.13 实际调制解调器的应用 462

8.13.1 音频载波电报(VFCT) 462

8.13.2 中速数据调制解调器 464

8.13.3 高速数据调制解调器 469

8.14 在不良媒质中传输时的串行至并行变换 470

8.15 提高电路经济性的并行至串行变换 470

8.16 适用于话路带宽超过4千赫的调制解调器 473

8.17 数据传输系统——功能方框图 475

第九章 同轴电缆系统 478

9.1 引言 478

9.2 基本结构设计 479

9.3 电缆特性 480

9.4 系统设计 482

9.5 增音机设计——最佳的经济比较 487

9.5.1 概说 487

9.5.2 热噪声 488

9.5.3 过负荷与电平储备 489

9.5.4 互调噪声 491

9.5.5 总噪声及其分配 493

9.6.1 概说 495

9.6 均衡 495

9.6.2 固定均衡器 495

9.6.3 可变均衡器 496

9.7 电平和导频信号 498

9.8 监测 499

9.9 系统的供电 500

9.10 60兆赫同轴电缆系统 500

9.11 L5同轴电缆传输系统 501

9.12 选用同轴电缆或无线接力线路的依据 505

9.12.1 概说 505

9.12.2 土地问题是同轴电缆系统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506

9.12.3 衰落 506

9.12.4 噪声积累 507

9.12.5 群时延——衰减失真 507

9.12.6 射频干扰(RFI) 507

9.12.7 最大音频话路容量 508

9.12.8 增音机或接力站的间距 508

9.12.10 工程和维护 509

9.12.11 混合使用的调制方案 509

9.12.9 电源考虑 509

第十章 毫米波传输 511

10.1 引言 511

10.2 电波传播 512

10.3 降雨损耗 516

10.3.1 降雨的基本概念 516

10.3.2 由于降雨引起的附加损耗的计算 519

10.4 闪烁衰落 525

10.5 实用的毫米波系统 525

10.6 短跳段概念 531

10.7 地球-空间通信 533

10.7.1 国际通信卫星标准C地球站 534

10.7.2 由于降水和云层引起的附加的天空噪声温度 539

10.7.3 关于路径分集的说明 540

10.8 极高频抛物面天线反射面尺寸的限制 541

第十一章 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及增量调制 544

11.1 什么是PCM 544

11.2 PCM信号的产生 546

11.2.1 抽样 546

11.2.2 脉幅调制(PAM)波 546

11.2.3 量化 547

11.2.4 编码 551

11.2.5 帧的概念 557

11.2.6 量化失真 561

11.3 PCM编解码器工作过程 562

11.2.7 空闲通路噪声 562

11.4.1 概说 565

11.4 实际应用 565

11.4.2 实际系统方框图 566

11.4.3 线路码型 570

11.4.4 在PCM中继线上的信号-高斯噪声比 570

11.4.5 眼图 571

11.5 较高次PCM群复用系统 572

11.5.1 二次群的帧结构(ATT方案) 575

11.5.2 线路码率和码型 579

11.6 使用PCM的数据传输 580

—以ATT的DDS为例 580

11.7 使用PCM的长途传输 581

11.7.1 概说 581

11.7.2 抖动 582

11.8 增量调制(DM) 584

11.8.1 基本的增量调制 584

11.8.2 CVSD—DM的一个分支 587

第十二章 视频传输 591

12.1 引言 591

12.2 视频传输的评定 591

12.3 全电视信号 594

12.4 重要的视频传输损伤 597

12.5 重要的视频参数 599

12.5.1 概说 599

12.5.2 传输标准——电平 599

12.5.3 其它参数 600

12.6 视频传输标准(广播规范) 601

12.6.1 基本的标准 602

12.6.2 彩色传输 606

12.7 视频节目通道传输方法 607

12.6.3 标准传输参数(点对点电视) 607

12.8 在同轴电缆上传送视频 608

12.8.1 早期的系统 608

12.8.2 新的宽带视频同轴电缆系统 608

12.9 在无线接力电路传送视频 611

12.9.1 概说 611

12.9.2 基带宽度和基带响应 612

12.9.3 预加重 612

12.9.4 微分增益 612

12.9.5 微分相位失真 613

12.9.6 信噪比 613

12.9.7 方波倾斜度 613

12.9.8 无线线路导频 613

12.10 经过卫星接力传送电视 613

12.11.2 电缆的介绍 615

12.11 在专用线对上传送视频 615

12.11.1 概说 615

12.11.3 终端设备和中继机 616

12.12.1 窗口信号 617

12.12.2 正弦平方测试信号 618

12.12.3 多波群 618

12.12.4 阶梯信号 618

12.12.5 插入测试行信号(VITS) 619

12.12.6 测试卡 620

12.12.7 彩条 620

12.13 我国的电视制式和传输标准 621

(本节为中文版译者所加) 621

12.14 我国国内电视插入测试行信号 623

(本节为中文版译者所加) 623

13.2 传真的优缺点 626

第十三章 传真通信 626

13.1 传真的用途 626

13.3 基本的运行 627

13.3.1 概说 627

13.3.2 扫描 628

13.3.3 记录 629

13.4 基本的系统接口 631

13.4.1 概说 631

13.4.2 对相和同步 632

13.4.3 合作指数 634

13.5 传真的传输 636

13.5.1 概说 636

13.5.2 调制技术 636

13.6.1 概说 638

13.6 临界的传输参数 638

13.6.2 有效带宽 639

13.6.3 幅频响应 639

13.6.4 包络时延 639

13.6.5 噪声 640

13.6.6 回波 641

13.6.7 电平波动 641

13.6.8 相位抖动 641

13.7 端到端的质量 641

13.7.1 分辨力 642

13.7.2 灰度等级和反差 643

13.7.3 清晰度 644

13.7.4 测试样张 644

13.8 传真传输标准 645

13.8.1 概说 645

13.8.2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647

13.8.3 美国军用标准 649

13.8.4 美国气象业务 650

13.8.5 CCITT关于传真的建议 650

13.8.6 CCIR的建议 654

13.8.7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 654

13.9 我国传真通信的一些规定 655

(本节为中文版译者所加) 655

第十四章 光纤通信 669

14.1 引言 669

14.2 传输媒质—光纤的介绍 670

14.3 光纤的类型 672

14.4 固定接头和连接器 674

14.5 光源 675

14.6 光检测器 677

14.7 调制和波形 683

14.8 系统设计 687

14.8.1 概说 687

14.8.2 设计程序 688

14.8.3 总体设计 690

14.8.4 色散受限域和系统带宽 692

14.9 ATT的FT 3系统 694

第十五章 数字无线电通信 699

15.1 定义和分类 699

15.2 应用 700

15.3 基本的无线电系统和链路设计 702

15.3.1 主要问题 702

15.3.2 设计中的其他因素(和模拟制调频系统相对照) 704

15.3.3 误码率性能指标 706

15.3.4 调制技术 707

15.3.5 调制方式的选择 708

15.3.6 改进的调频和调相技术 711

15.4 数字链路设计的基本过程 713

15.5 系统举例 717

15.5.1 数字微波接力链路 717

15.5.2 散射通信链路 719

15.5.3 卫星链路的几个例子 720

15.6 误码率的理论计算 725

15.7 ?和?的换算 726

15.8 编码增益 726

15.8.1 概说 726

15.8.2 纠错编码性能提要 735

附录A 关于CCITT和CCIR建议的介绍 738

附录B 英语缩写名词术语 768

索引 7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