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外人事制度方略全书
中外人事制度方略全书

中外人事制度方略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玉堂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764060
  • 页数:692 页
图书介绍:
《中外人事制度方略全书》目录

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3

引言 人事管理的性质和地位 3

第一章 新中国人事制度及其改革的评价 6

第一节 新中国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6

第二节 传统人事制度的特点 7

第三节 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 9

第四节 十年来的人事制度改革 11

第五节 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和阻力 13

第六节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5

第二章 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17

第一节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17

第二节 坚持实行分类管理 18

第四节 坚持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20

第三节 坚持强化竞争机制 20

第三章 干部分类管理的社会基础和基本模式 23

第一节 干部分类管理的社会基础 24

第二节 分类的依据和类别的划分 27

第三节 人事管理大系统及其调控 29

第四节 分类管理的实施 32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36

第一节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性质 36

第二节 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38

第三节 新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标及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 40

第四节 现状分析与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方式的选择 42

第五节 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起步方式及若干对策 45

第五章 中共的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0

第一节 解放后中共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确立、发展及利弊分析 51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目前状况 54

第三节 继续深化中共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设想 58

第一节 司法机关人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4

第六章 司法机关人事制度改革 64

第二节 司法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65

第三节 司法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66

第四节 司法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途径 69

第七章 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0

第一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特点及改革的必要性 70

第二节 新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史的简要回顾 73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及措施 76

第四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 80

第八章 国营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83

第一节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与现状 83

第二节 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构想 87

第一节 新中国群团组织和群团干部的基本情况 94

第九章 群众团体人事制度改革 94

第二节 群团干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95

第三节 群团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96

第四节 群团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98

第十章 新中国人事监督 101

第一节 人事监督的含义和功能 101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监督 102

第三节 专门机构的监督 103

第四节 民主监督 105

第五节 运动式监督与思想政治工作 108

第六节 完善人事监督 109

第十一章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社会协调与服务 112

第一节 人事管理的社会化趋势 112

第三节 社会协调与服务的两大前提 113

第二节 人才流动与人事管理的社会协调与服务 113

第四节 社会协调与服务的内容 117

第五节 社会协调与服务的原则 119

第六节 关于社会协调与服务发展阶段的预测 119

第十二章 新中国人事管理法制建设 121

第一节 应明确的两个认识问题 121

第二节 新中国人事管理法制建设及问题 122

第三节 人事管理法制建设的任务 124

第四节 人事管理法制建设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124

第五节 人事管理法制建设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26

第六节 关于人事管理法规体系的初步构想 126

第七节 加强人事管理法制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27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研究 131

绪论 131

第一节 原始社会后期以民主选举为特点的人事制度 133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人事制度与理论 133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 136

第三节 《太公六韬》的尚贤思想 143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事制度与理论 145

第一节 由世卿世禄制向封建官吏制度的转变 14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事制度 149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进步性 151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153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人事制度和理论 158

第一节 秦汉时期封建官吏制度的确立 158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人事制度 163

第三节 汉代人事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169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173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与演变 178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事制度和理论 17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事制度 19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195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人事制度和理论 199

第一节 隋唐时期人事制度的改革 199

第二节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 205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人事制度 210

第四节 隋唐人事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214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218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人事制度和理论 223

第一节 宋元时期人事制度的改革 223

第二节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230

第三节 宋代的人事制度 231

第四节 宋代人事制度的弊端 236

第五节 辽、金、元时期的人事制度 238

第六节 宋元时期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243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人事制度和理论 250

第一节 明清时期人事制度的改革 250

第二节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腐朽 261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人事制度 263

第四节 明清时期人事制度的衰败 268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人事思想和理论 270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281

前言 281

第一章 概说 282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 283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83

第三节 公务员制度的立法及借鉴 288

第一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含义 290

第二节 权利义务和兼职的形式内容 290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290

第三节 关于权利义务的比较研究 293

第三章 任用制度 295

第一节 任用的概念及含义 295

第二节 考任的基本原则和主考机构 296

第三节 聘任制的一般要求和任用资格 298

第四节 任期任届和任免规定 299

第五节 关于考选制的比较研究与借鉴 301

第一节 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概念 304

第二节 美国的职位分类和英国的品位分类 304

第四章 职位分类 304

第三节 职位分类的比较研究 307

第五章 培训 310

第一节 培训的概念和目的意义 310

第二节 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待遇 311

第三节 关于培训的比较研究 314

第六章 考核 316

第一节 考核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316

第二节 考核的基本方法和主持考核的机构 317

第三节 考核同升降和奖惩的关系 319

第四节 关于考核的比较研究 319

第七章 奖惩 321

第一节 奖惩的概念和制度 321

第二节 关于奖惩制度的比较研究 322

第一节 晋升的概念及制度规定 324

第八章 晋升 324

第二节 晋升的形式、期限和主管机构 325

第三节 关于晋升的比较研究 326

第九章 调动 328

第一节 调动的含义及目的意义 328

第二节 调动的概况 328

第三节 关于调动的比较研究 329

第十章 辞职辞退 331

第一节 辞职、辞退的概念及意义 331

第二节 辞退、辞职制度 331

第三节 关于辞职、辞退的比较研究 332

第十一章 工资福利 334

第一节 工资概念和福利含义 334

第二节 工资福利制度 335

第三节 关于工资福利制度的比较研究 338

第十二章 退休制度 341

第一节 退休的概念及目的意义 341

第二节 退休制度的有关规定 341

第三节 关于退休制度的比较研究 343

第十三章 保障与监督 345

第一节 保障监督的概念及含义 345

第二节 保障监督的主要内容 346

第三节 关于监督形式与方法的比较研究 347

第十四章 人事机构 349

第一节 人事机构的概念及其地位和作用 349

第二节 人事机构的设施 349

第三节 关于人事机构的比较研究 351

第十五章 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比较研究的归纳和总结 353

一、英国文官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存在于经济基础之中 360

第十六章 附录 360

二、全球人才流动的态势与我国的对策 364

三、十国功绩制的历史与比较考察 369

四、关于“战后日本人事管理对策”的考察报告 3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工作大事记 397

一九四九年 397

一九六○年 445

一九七○年 480

一九八○年 505

一九八九年 562

政策与行政 575

序 575

[开篇]政策的基本知识--问题的要点 576

第一节 行政的政策作业 579

序章 政策的构成与行政 579

第二节 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581

第三节 变化与行政的适应方式 583

第一章 政策的基础 588

第一节 政策的作用与副作用 588

第二节 政策设计 594

第二章 决策的理论基础 600

第一节 决策中的专业知识 600

第二节 政策的理论研究 604

第三节 政治决定与信息分析 610

第四节 决策的合理性与政治性 615

第三章 现代行政与公共政策 620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公共行政 620

第二节 行政与政策的关系及现代性 625

第三节 公共性与行政国家的政策 628

第四节 实现政策的手段 630

第四章 政策的政治理论与行政的发达 633

第一节 议会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发达 633

第二节 保守主义的官僚行政和公共政策 638

第三节 城市化和公共政策的作用 642

第五章 政策的行政理论 644

第一节 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行政的发达 644

第二节 公共政策行政的政治性 646

第三节 政党内阁政治与行政 649

第六章 政策的性能与行政 653

第一节 关于政策实施的行政事务 653

第二节 政策行政中的决定 655

第三节 行政的本质转变和公开性 658

第四节 关于政策行政的质的改善--参与开放型管理改革 660

第七章 政策实施的体系与程序 664

第一节 行政改革与分析研究的前提 664

第二节 政策指标的标准 665

第三节 政策制定的程序 668

第四节 政策的系统 672

第五节 政策性对策与应力 674

第六节 结束语--政策行政管理的性能 677

附论 计划行政的理论分析 680

第一节 计划行政的课题 680

第二节 计划与行政的分析--旧模式的规则与新规则分析 682

第三节 居民要求与计划的关系 683

第四节 计划与行政的社会科学分析与理论 685

第五节 以居民评估形式的计划参与 690

后记 6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