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
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

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吉洪诺夫(Тихонов,В.А.)主编;周新城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4144·635
  • 页数:56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政治经济学前史下一篇:孙尚清选集
《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目录

绪论 农业的社会-经济职能,农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 1

第一编 农业工业化和我国农工综合体的形成 9

第一章 农业工业化:实质和问题 9

1.农业中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 9

2.农业工业化,其实质和阶段 18

3.农业工业化的主要方向和道路。生产的技术构成 24

第二章 国民经济农工综合体 37

1.农业跨部门联系的发展和农工综合体的形成 37

2.农工综合体的实质和职能界限 43

3.作为国民经济一个下属单位的农工综合体,它的部门结构和界限 48

4.农工综合体的最终产品和最终效果 55

第三章 农工综合体的结构及其最佳化问题 68

1.农工综合体的部门结构 68

2.农业生产在发达的农工综合体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79

3.农工综合体的按比例发展问题 90

第四章 完善农工综合体管理的问题 96

1.组织多部门生产系统的管理的方法论原则 96

2.完善农工综合体系统管理的总的方向 108

第五章 在农业转到工业基础上的条件下农业效率的方法论问题 119

1.评价效率的对象和方法 119

2.目前农业工业化效率指标的变化趋势 128

3.新技术效率和价格形成问题 131

4.基本投资效率指标和农产品基金占用量的相互联系 135

5.完善基本投资效率的计算方法 142

第二编 计算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论原则和方法原则 149

第六章 农业中效果指标的实质和特点 149

1.农业生产效率的部门特点和社会-经济特点 149

2.最终产品指标是计算生产效果的基础 152

3.生产的物质成果和价值效果。效果范畴的结构内容 158

4.社会主义农业中的净收入和净产值 173

第七章 从方法上论证农业生产效率公式的各个要素 179

1.计算效果数量的方法问题 179

2.生产资源指标的内容 189

3.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的国民经济效率和经济核算效率。部门角度和地区角度 204

1.完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 212

第八章 提高农业效率的经济机制 212

2.跨部门联系的最佳化是拉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刺激条件的一个因素 220

第九章 农业跨部门联系体系中的经济机制和刺激因素 228

1.为农业的工业生产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 228

2.农业与物质技术保障领域的相互经济关系的机制 232

3.关于评价国家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委员会供应活动的标准 236

4.农产品销售领域,它对农业生产数量和结构的影响。提高该领域的效率问题 244

第十章 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的效率和经济刺激因素 253

1.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合作及其效率 253

2.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生产效率的标准和指标 256

3.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生产效率计算方法 269

4.完善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刺激机制的几个问题 280

第三编 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社会-经济问题 285

第十一章 现阶段农业生产社会化的任务 285

1.农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化的规律性和趋势 285

2.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对生产社会化的作用 292

3.现阶段农业中社会关系的发展 300

第十二章 农业中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 309

1.集体农庄职能资金在归属和物质-实物构成方面的特点 309

2.在农业经济部门中社会主义所有制发展的规律性 323

第十三章 跨单位合作的经济根据和完善交换机制与分配关系 340

1.跨单位合作的领域和形式 340

2.处于迅速而有效地发展中的伙伴利益上的相互联系是跨单位合作的经济根据 345

3.在各个企业合作的条件下完善交换机制和分配关系 351

第十四章 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363

1.在农业生产发展的现阶段上社会化的规律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63

2.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分工的加深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69

3.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组织-经济潜力 377

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刺激因素 382

第四编 克服城市和农村之间社会-经济差别的主要方向 393

第十五章 建立把城市和农村联结起来的统一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方向 393

1.在贯彻苏共农业政策过程中解决农村的社会-经济问题 393

2.农村领域的社会-经济特点和研究这一特点的问题 397

3.在改变城乡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城市和农村之间一体化过程的发展 407

1.农村地区劳动使用领域的社会-经济特点 420

第十六章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使用领域接近的主要方向 420

2.城市和农村劳动使用领域总系统形成的方向和前提 432

第十七章 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克服农业劳动的社会-经济特征 443

1.工业化是提高农业劳动实际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443

2.农业劳动内容的变化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451

第十八章 农工一体化对克服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差别的作用 459

1.在农工一体化过程中确立综合解决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性 459

2.农工生产新型工作人员的形成及其社会-法律地位问题 472

第十九章 农村地区劳动资源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477

1.改善农村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基本途径 477

2.农村地区工作人员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484

1.城市和农村统一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问题 488

第二十章 克服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社会-经济特殊性 488

2.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服务系统 494

第二十一章 个人副业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影响 504

1.劳动人民个人副业的性质和职能 504

2.影响个人副业的各种因素和发展个人副业的问题 512

第二十二章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接近和拉平 522

1.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接近 522

2.城乡消费的接近和拉平 535

第二十三章 作为把城市和农村联合成为统一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居民点-地域形式的居民点分布体系 540

1.城乡居民点分布的联结过程及其调整办法 540

2.农村地区成群的居民点分布体系发展的特点 5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