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日关系史 1945-1992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代昭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1018711
- 页数:395 页
前言页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战后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战后中日关系史的特点 3
第三节 战后中日关系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8
第四节 研究中日关系史的方法与重大意义 16
第二章 战后中日往来的开端 18
第一节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与日本依附美国的政策 18
一、日本的投降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18
二、战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20
三、旧金山体制的形成与日蒋条约的签订 26
四、日本人民反对片面媾和与反对日蒋条约的斗争 30
第二节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日本的基本政策 3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3
二、建国初期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政策 36
一、日中友协的成立 40
第三节 中日友好活动的开展 40
二、日本国会议员首次访华与日本代表参加北京亚太和会 46
三、中国分批安排在华日侨归国与日本送回中国劳工遗骨 49
第四节 中日民间贸易的开始 51
一、中日贸易三团体的成立与中日民间贸易的开始 51
二、日本国际贸易恳谈会的发起与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 54
三、“通商视察”团访华与第二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 58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62
第一节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 62
第三章 中日交往的扩大 62
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的扩大 64
三、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5
四、亚非会议,中国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67
五、中美大使级会谈 70
六、鸠山内阁为改善中日关系所作的努力 71
第二节 中日友好运动的发展 74
一、周恩来与大山郁夫会谈,中国政府论中日关系 74
二、日本超党派议员访华,中日友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82
三、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 86
一、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的成立及其推进中日贸易的活动 89
第三节 中日民间贸易的扩大 89
二、中日东京贸易会谈,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 93
三、中日渔业协定的签订 96
第四章 中日交往出现逆转 99
第一节 岸信介政府敌视中国的政策 99
一、岸信介内阁的上台及其推行的“经济外交” 99
二、岸信介内阁的敌视中国的活动 102
一、中日第四次贸易谈判的波折 105
第二节 长崎国旗事件与中日贸易的中断 105
二、长崎国旗事件 109
三、刘连仁事件 112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为打开中日关系中出现的困难局面而努力 114
一、中国政府谴责岸信介政府敌视中国的政策 114
二、政治三原则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118
三、周恩来与石桥湛三会谈公报的发表,中国政府关于政治经济不能分割原则的提出 122
一、声势浩大的促进日中友好的国民运动 126
第四节 日本人民的反逆流斗争 126
二、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 130
三、浅沼稻次郎访华 133
第五章 中日交往的恢复 137
第一节 池田内阁的上台及其对中国的政策 137
一、池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137
二、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部分调整 142
第二节 中日贸易的逐步恢复 146
一、中国政府提出中日贸易三原则与中日民间贸易的恢复 146
二、周恩来总理与松村谦三会谈,《廖承志和高?贸易备忘录》的签订 151
三、中日互设贸易办事处与互派记者 158
四、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 162
第三节 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往来的阻挠与《吉田书简》的出笼 165
一、维尼纶成套设备合同的签订 165
二、“周鸿庆事件” 167
三、《吉田书简》的出笼及其主要内容 169
一、佐藤内阁的上台及其推行的“亚洲外交” 171
第六章 中日关系的再度冷却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171
第一节 佐藤内阁的上台及其对华政策 171
二、佐藤内阁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消极影响 175
第二节 中日贸易的低潮 178
一、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计划的搁浅 178
二、从长期贸易协定改变为年度贸易协议 180
三、克服各种困难,互办展览会 181
四、中日贸易在曲折的道路中前进 184
第三节 中国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所作的新努力 186
一、中日友好协会的成立 186
二、中日贸易四条件的提出 187
三、中日青年联欢活动的开展 189
第四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90
一、日本民间团体与在野各党纷纷确认中日复交三原则 190
二、自民党内友好人士对佐藤内阁的批评 192
三、日中邦交议员联盟的成立 194
四、中日复交运动的高潮 195
第七章 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
第一节 中日复交的客观历史条件 198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
二、日本发展为经济大国与日美矛盾的发展 201
三、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尼克松访华 207
第二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 210
一、田中内阁同中国建交的决策 210
二、《中日联合声明》的公布 218
三、贸易、航空、海运与渔业协定的签署 223
第三节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229
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经过 229
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36
三、邓小平访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和批准 240
四、中日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243
第八章 中日关系的新发展 247
第一节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中日外交政策的调整 247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247
二、日本的“亚太外交”和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250
第二节 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254
一、中日领导人互访增多和高级官员定期协商 254
二、中日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 261
三、科技文化方面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269
第三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的不利中日友好的倾向 275
一、中曾根内阁推行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与中日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摩擦 275
二、历史教科书事件 277
三、“满洲建国之碑”事件 280
四、关于日台关系问题 281
第九章 面向21世纪 285
第一节 中国政府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日关系的原则和方针 285
一、胡耀邦访日和中日关系四原则的提出 285
二、中日关系四原则的主要内容 288
三、中日关系四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 288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 290
一、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的成立 290
二、中日青年大联欢活动的开展 292
三、日中友好议员联盟的发展 294
四、竹下登首相访化,中日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296
第三节 中日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300
一、1989年下半年后,中日关系一度出现停滞 300
二、中日经济合作的逐步恢复 302
三、海部首相访华,中日关系的全面恢复 305
第四节 中日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08
一、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308
二、光华察问题 310
三、钓鱼岛问题 312
四、中日贸易不平衡问题 314
附录 317
一、中日关系大事年表(1949—1992) 317
二、中日友好城市、省县缔结一览表 353
三、中日贸易统计 357
四、战后中日关系有关文件 359
后记 395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公共关系》胡杏菁,罗永全,连伟文主编 2018
- 《甲午以来中日军事外交大事纪要》杨家骆著 1941
- 《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贾海泉 2018
- 《高校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曹志峰著 2019
- 《受试者性格与其英语互动交际能力的关系》楼荷英著 2018
- 《现代汉语空间位置关系虚拟运动研究》姚京晶著 2018
- 《公共关系蓝皮书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2019》柳斌杰编;桂芳,薛铭洁,陈晴钰责编 2019
- 《行测数量关系》李永新主编 2019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年糕妈妈李丹阳著 2019
- 《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冲刺 政治·英语全真模拟试题》林代昭等主编 1996
- 《计量经济学软件 EViews操作简明教程 第2版》刘巍,陈昭著 2013
- 《词义辨析》陈炳昭著 1980
- 《生活经济学》蔡宏昭著 1991
- 《教育实践沉思录》赵金昭著 2010
- 《生命行旅》胡昭著;鲁野,佟明光主编 1995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冲刺 政治英语全真模拟试题》北京大学林代昭教授,政治部分主编;北京大学石春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长喜教授英语部分主编 1995
- 《人权、国家与文明》(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 2014
-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日)川本芳昭著;余晓潮译 2014
- 《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陈昭》陈昭著 2013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