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百问
伤寒百问

伤寒百问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克绍,徐国仟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4195·217
  • 页数:61 页
图书介绍:
《伤寒百问》目录
标签:伤寒

1.《伤寒论》所论的伤寒,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1

2.怎样理解《伤寒论》中的邪与正? 1

3.怎样理解《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涵义? 3

4.表证是否就是太阳病? 3

5.“阳明?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是什么意思? 4

6.阳明中寒是不是太阴病? 4

7.口苦咽干是否就是少阳病? 5

8.霍乱是不是太阴病? 5

9.合病和并病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叫作两感? 6

10.189条为什么不叫三阳合病,却叫阳明中风? 6

12.146条为什么不叫太少合病,而只说“伤寒六七日”? 7

11.葛根芩连汤证,可不可以叫做“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 7

13.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否太少合病或太少两感? 8

14.48条的二阳并病,当以何方更发其汗? 8

15.大青龙汤证,38条称太阳中风,39条称伤寒,是名词互用吗? 9

16.大青龙证,为什么还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10

17.39条指出“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有什么意义? 10

18.27条既然说“不可发汗”,为什么还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11

19.35条有分为两段看的,也有认为本条都是葛根芩连汤证的,哪一种说法为是? 12

20.139条的“复下之”,应是“复下利”?还是“复攻下”? 12

21.207条的“不吐不下”,是未经吐下?还是自觉症状? 13

23.25条和26条,为什么脉象同而方剂不同? 14

24.52条和57条,为什么脉象同而方剂不同? 14

25.52条“脉浮而数者”,此浮数是否即浮紧的变词? 15

26.50条“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脉象有尺中独迟者否?何以说是“荣气不足”? 16

29.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而有的《中医基础学》却说“脉浮而迟为表寒”,哪一种说法为是? 18

30.“数则为虚”,应怎样理解? 18

31.结胸证本有烦躁症状,为什么133条说“烦躁者亦死”? 20

32.结胸证邪盛的烦躁,和末期临死前的烦躁,还有其他鉴别法没有? 20

33.如何鉴别137条是结胸,而不是胃家实? 21

34.结胸证,后世有热结胸、冰结胸、血结胸等的不同分类,在《伤寒论》中如何分法? 21

36.结胸、脏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

37.结胸证也能下利吗? 23

38.太阴病“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的病理如何?亦能给以病名否? 24

3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下之能不能成为气痞? 25

41.气痞为什么关脉浮?气痞有没有不因误下而成的? 26

40.半夏泻心汤所治的心下痞硬,是寒热互结吗? 26

42.气痞之兼表阳虚者,表未解者,都有恶寒证,如何区别和治疗? 27

43.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和脉微欲绝,里寒外热,下利清谷,都是阴盛格阳,脉象为什么不同? 27

44.“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是否还具有腹满而吐,自利益甚等症状? 28

45.小便不利,大便不实,这两个症状是不是根据“太阴病”三字作出的估计? 28

46.《经方实验录》:“下利日数十行,脉不沉而浮者,”不就是用桂枝汤治愈的吗? 29

47.小承气汤的主脉是滑而疾吗? 29

48.发热恶寒如疟状,和往来寒热有何不同? 30

49.“其气上冲”,是什么样的症状?病理如何解释? 30

50.太阳病下之,有表未解者,怎样才算表未解? 31

51.小青龙证兼证之噎,是什么样的症状? 31

52.服小青龙汤后出现渴,何以知是“寒去欲解? 31

54.栀子汤证的少气,是否短气?为什么加甘草? 32

53.《内经·热论》阳明受病是身热而目痛,鼻干不得卧,《伤寒论》中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阳明病?应怎样治疗? 32

56.郁冒和战汗,有何异同? 33

57.冒家出汗自愈,但少阴病下利时时自冒者死,二者有何不同? 33

55.257条,发热了,为什么说“无表里证”? 33

58.249条和66条,为什么证同而方剂不同? 34

59.《伤寒论》中的腹胀满,共有几种原因? 34

60.“汗出谵语者”,何以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35

61.252条,病人既然“大便难、身微热”,为什么又说“无表里证”? 36

62.背恶寒一证,见于附子汤证,也见于白虎加人参汤证,为什么病理不同而症状相同? 36

63.太阳病误下后不同的结果,有无内在联系? 36

64.衄家和亡血家,发汗后的变证不同,是什么原因? 37

66.92条以脉测证,还有下利清谷等症状,是这样的吗? 38

65.92条和301条,都是表兼里寒,为什么治法不同? 38

67.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反发热,是“从阳部注于经”,附子汤证的骨节痛,是“从阴部注于骨”,是这样的吗? 39

68.消渴是厥阴病的特点,为什么又说“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39

69.111条,阴阳俱虚竭,为什么又说“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40

70.30条“夜半手足当温”,332条“期之旦日夜半愈”为什么都在夜半? 40

71.服桂枝汤后“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何以知是药后之汗,而不是中风之汗? 40

72.桂枝汤内用芍药,是否为了剑汗? 41

7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主张改“去桂”为“去芍”的,正确与否? 42

74.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去桂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吗? 43

75.小柴胡汤中为什么用人参?苦不渴外有微热,为什么又去人参? 43

77.无汗不可用桂枝汤吗? 44

78.酒客病为什么不能用桂枝汤? 44

76.服去桂加白术汤后,“其身如痹”,可能是附子量大中毒吧? 44

7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为什么? 45

80.92条“若不差”,如何解释! 46

81.为什么《伤寒论》之去桂加白术汤,比《金匮要略》中之同一方,分量加大一倍呢? 47

82.少阴病提纲,为什么没有下利、厥冷等症状? 47

83.124条的蓄血证,为什么表证仍在就以抵当汤攻之? 48

84.153条“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亦有治法否? 48

85.153条的火逆坏证,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有把握否? 48

86.“四肢烦痛”为什么叫做太阳中风,怎样治疗? 49

87.205条既然是阳明病,又心下硬满,为什么不可攻之? 50

88.大青龙汤是不是表里双解之剂*? 50

90.张仲景不止一次的提示我们,表兼里实,当先汗后下,可是90条又不强调先汗后下,岂不自相矛盾? 51

89.栀子汤的禁例是“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可是“下利后更烦”,为什么仍用栀子汤? 51

91.是不是从理论上说,有可能由内之外,而从临床来说,则不易见到这样的病例? 52

92.用先急后缓解释91条,更为简明易懂,你同意吗? 53

93.研究和注解《伤寒论》的著作,在历代有代表性者,有哪几种? 54

94.对后世有影响的《伤寒论》注家,有哪几家? 56

95.朱肱的《南阳活人书》的特点是什么? 56

96.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57

97.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有什么特点? 58

98.张志聪的《伤寒论宗印》有什么特点? 59

99.柯琴的《伤寒来苏集》有什么特点? 60

100.尤怡的《伤寒贯珠集》有什么特点? 60

101.徐大棒的《伤寒类方》有什么特点? 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