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哲学复习提要
哲学复习提要

哲学复习提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艾文锦,高玉春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2301·1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下一篇:求学集
《哲学复习提要》目录

一、绪论部分 1

1、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 1

2、怎样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3、试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2

4、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怎样? 3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是基本问题? 3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5

7、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 6

8、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基本阶段? 7

9、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 9

10、怎样理解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这二者的关系怎样? 11

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12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15

13、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并说明树立革命人生观的意义。 18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有何重要意义。 20

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22

15、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局限性。 22

16、怎样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24

17、哲学物质观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6

18、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27

19、怎样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掌握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28

20、怎样理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重要意义? 29

21、何谓时间?何谓空间?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31

22、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31

23、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32

24、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时空观对揭示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深刻联系具有怎样的意义? 33

25、试分析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及其辩证关系。 35

26、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元论的根本要求? 36

27、怎样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8

28、试分析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9

29、怎样理解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反映形式? 41

30、什么是意识的本质?怎样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2

31、简要说明意识的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43

32、谈谈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44

33、试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45

34、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它的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6

35、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7

36、谈谈联系的多样性,并说明什么是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 48

37、什么是条件?扼要说明条件的复杂性。如何理解“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49

38、坚持辩证联系的观点,对于指导实现四化的实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50

39、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关系怎样? 51

41、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简述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52

40、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 52

42、掌握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践斗争有何意义? 53

4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 55

44、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必胜?掌握这一原理对实践斗争有何意义? 55

45、简述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 56

46、什么是规律?简述具体科学揭示的规律和哲学揭示的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57

47、什么是对待规律的正确态度? 58

48、什么是范畴?简述具体科学的范畴和哲学范畴的区别和联系。 59

49、范畴对人们的认识有何作用? 59

50、在范畴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60

51、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关系怎样? 60

5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的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1

53、怎样理解事物的质的概念? 62

54、质和属性的关系怎样?把握事物的质有何实践意义? 63

55、怎样理解事物的量?把握事物的量有何实践意义? 64

56、怎样理解事物“度”的概念?为什么说度体现着质与量的对立统一?把握事物的度有何实践意义? 65

57、度和关节 点的关系怎样?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66

58、简述质量互变规律,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67

59、把握质量互变规律有何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68

60、如何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68

61、怎样理解量变形式的多样性? 69

62、怎样理解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69

63、简述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情况。 70

64、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71

65、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71

66、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72

6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什么关系? 72

68、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73

69、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认识这一作用的意义。 74

70、简述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认识这种作用的意义。 75

7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掌握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76

72、怎样理解矛盾的普遍性?掌握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77

73、应当从哪些方面分析、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77

74、什么是事物的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二者的关系怎样? 78

75、什么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如何根据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 79

76、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阶段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怎样? 80

77、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 81

78、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何实践意义? 82

79、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 82

80、什么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为什么说它是精髓? 83

81、如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84

82、矛盾的解决有哪些基本的形式?什么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 85

83、认识解决矛盾的不同形式有何实际意义? 86

84、什么是肯定方面?什么是否定方面?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怎样? 86

85、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并说明它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87

86、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88

87、如何理解事物发展过程的周期性和螺旋式上升? 89

88、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掌握这一原理对实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90

89、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 91

90、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91

91、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有何实际意义? 92

92、怎样理解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含义? 93

93、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93

94、掌握因果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重要的实际意义? 94

95、说明在因果联系的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同唯心主义的分歧,并批判神学目的论和宿命论。 95

96、如何理解因果联系的多样性?认识因果联系的多样性有何实际意义? 96

97、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在事物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 97

98、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并说明掌握这一原理的意义。 97

99、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怎样? 99

100、把握可能性范畴应注意区分哪些复杂的情况?做这种区分有何实践意义? 100

101、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02

102、什么是形式和内容?这对范畴同可能与现实又是什么关系? 103

103、简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04

104、把握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实践活动有何意义?为什么说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 105

105、怎样理解现象和本质概念的含义? 107

106、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07

107、在现象和本质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同唯心主义对立的表现是什么? 108

108、怎样理解科学的任务是从现象中认识本质? 109

109、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10

110、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什么? 110

111、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反映论有何不同? 111

112、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有谁?其实质性错误是什么? 112

113、为什么说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批判是社会实践? 113

114、简述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14

115、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15

116、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怎样? 116

117、为什么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17

118、怎样才能正确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18

119、什么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它们的错误有何危害性? 118

120、什么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试说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正确途径。 120

121、怎样理解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 121

122、如何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2

123、试说明我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 123

125、何谓归纳法和演绎法?二者的关系怎样?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各有何作用? 124

124、如何理解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辩证逻辑)的一致性? 124

126、何谓分析和综合?二者的关系怎样?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各有何作用?分析和综合的实质是什么? 126

127、如何理解辩证思维中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127

128、怎样理解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 129

129、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批判唯心主义的真理论。 130

130、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性(或相对真理)? 131

131、怎样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32

132、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并说明坚持这个原理对发展科学的重要意义。 133

133、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135

134、为什么说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136

135、为什么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7

136、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38

137、简述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139

138、简述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原则的生动体现。 140

139、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怎样理解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确定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何重大意义? 141

三、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43

140、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43

141、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怎样?它为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3

142、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什么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144

14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145

144、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为什么能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146

145、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实现根本变革的实质和标志及其伟大意义。 147

146、为什么说劳动在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飞跃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48

147、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48

148、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确立这一观点有何重要意义? 149

149、什么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研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原理有何意义? 150

150、什么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1

151、如何估价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51

152、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2

153、试说明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53

154、简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及二者的关系。 154

155、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 155

15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它在生产力及其发展中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 155

157、简述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 156

158、什么是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157

159、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掌握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159

160、简述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并说明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 160

161、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如何? 163

162、什么是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对科学地考察社会历史过程有何意义? 165

163、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掌握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166

164、试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 168

165、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为什么把它概括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如何? 171

166、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分析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72

16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 173

168、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在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174

169、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178

170、什么是阶级?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179

171、批判划分阶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180

172、如何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1

173、简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82

174、为什么说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 183

175、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和阶级斗争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184

176、怎样理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186

177、批判在国家起源和实质问题上的剥削阶级的错误观点。 187

178、国家的职能是什么?剥削阶级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有何不同? 188

179、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二者的关系怎样? 189

180、什么是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中新旧社会的更替为什么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190

182、社会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都需要哪些条件?正确认识这些条件对革命实践有何意义? 191

181、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 191

183、无产阶级革命和历史上其他类型的革命有何根本不同? 193

184、社会革命有哪些形式?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形式? 194

185、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194

186、如何理解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195

187、阶级消灭的条件和国家消亡的途径是什么? 196

188、什么是社会意识?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什么关系? 197

189、怎样理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98

190、什么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关系怎样? 199

191、如何理解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不同? 200

19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1

193、认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有何实际意义? 203

194、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4

195、什么是道德?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205

196、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无产阶级的道德有何本质的不同?实行法制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关系怎样?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206

197、如何理解道德的继承性? 207

198、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 208

199、政治和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作用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强法制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210

200、依据社会意识领域斗争的特殊规律性,说明“双百”方针的正确性。 211

201、怎样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为什么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12

20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12

203、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214

204、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215

205、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6

206、什么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估价这些作用? 217

207、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产生及其活动体现了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18

208、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为什么?时势如何造英雄? 219

209、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20

210、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领袖?简述无产阶级领袖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作用。 221

211、什么是集体?应当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应当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222

212、怎样正确理解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224

213、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225

214、试说明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的一致性。 225

21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226

216、何谓社会有机体?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社会要素是什么? 228

217、试分析社会进步的实质、表现以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 229

218、试分析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客观必然性并批判历史循环论和历史悲观主义。 231

219、什么是社会文明?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怎样? 232

220、试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含义、特点以及“建设两个文明”的战略意义。 233

221、如何理解人同社会的关系和人的本质?宣扬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什么是错误的? 235

222、什么是必然王国?什么是自由王国?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237

223、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共产主义渺茫沦”为什么是错误的? 2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