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教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教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兴瑜,卢学义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41813427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教程》目录

绪论 1

一、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 1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4

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

上篇 基本理论 13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 13

第一节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序列 13

一、经济制度 13

二、经济形式 15

三、经济体制 19

四、经济制度、经济形式、经济体制相互之间的关系 24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25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25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 26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 27

一、商品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 27

二、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 30

三、市场经济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

第二章 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 39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经济学定位含义 39

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39

二、计划性是人类劳动和某些社会劳动所共有的特征 40

三、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形式下社会劳动特有的调节方式 42

第二节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讨论与结论 44

一、争论的起因与性质 44

二、争论的由来和发展 46

三、邓小平为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做了结论 50

第三节 计划与市场的同一性与矛盾性 51

一、计划与市场的同一性 51

二、计划与市场的矛盾性 53

第四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55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 55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 56

三、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原则 57

第三章 市场机制 60

第一节 市场经济管理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60

一、经济手段 60

二、行政手段 61

三、法律手段 62

四、伦理道德手段 63

五、思想政治手段 64

六、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伦理道德手段和思想政治手段之间的关系 65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 66

一、经济机制 66

二、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 67

三、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 68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构成与运行 71

一、市场机制的一般运行过程和具体运行过程 71

二、价格机制及其运行 72

三、供求机制及其运行 74

四、竞争机制及其运行 77

五、风险机制及其运行 80

第四节 市场机制的特征与功能 82

一、市场机制的特征 82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 8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9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9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 89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92

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制度特性 97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 99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1

二、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03

下篇 基本框架 107

第五章 现代企业制度 107

第一节 市场经营主体与企业制度 107

一、市场经营主体及其特征 107

二、产权、产权关系与企业制度的类型 111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制 118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0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120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1

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府与国有企业 124

第三节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127

一、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127

二、“转机建制”,搞好国有企业 129

三、企业改革必须配套进行 133

第六章 市场体系 135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含义与构成 135

一、市场体系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135

二、市场体系的构成 139

第二节 消费品市场 141

一、消费品市场的地位和特点 141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因素 142

三、培育和完善消费品市场 143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 145

一、生产资料市场 145

二、金融市场 147

三、劳动力市场 150

四、其他要素市场 151

第四节 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 153

一、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 154

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155

第五节 市场价格 157

一、市场价格的形成和作用 157

二、价格体系 159

三、价格形式与价格改革 160

第六节 市场组织与市场管理 162

一、市场组织 162

二、市场管理 164

第七章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66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66

一、市场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 166

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失灵 169

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171

四、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73

第二节 宏观调控体系 174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175

二、利用经济监督体系进行宏观调控 177

三、利用经济参数实行宏观调控 179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184

一、财政政策 184

二、货币政策 185

三、产业政策 189

第四节 宏观调控中的计划与政府职能 191

一、计划调控与计划体制 191

二、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府职能 194

第八章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经济条件 197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要求 19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客观规定 199

三、市场经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客观规定 2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人分配制度与原则 203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3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04

三、先富、后富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05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实现过程 208

一、微观分配过程 208

二、宏观分配过程 211

三、按劳分配制度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现 212

第九章 社会保障体制 215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 215

一、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社会保障制度 215

二、社会保障的性质与功能 218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20

第二节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外社会保障的某些做法 221

一、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221

二、国外社会保障的某些做法 223

第三节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225

一、正确理解、全面认识社会保障制度 225

二、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原则 226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 228

四、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 232

第十章 农村经济体制 2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236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36

二、农村与农民的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239

第二节 农村的市场经济 240

一、农产品的商品化 240

二、乡镇企业 242

三、农村市场 245

第三节 农业的经营体制 248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8

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49

三、农村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250

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 253

第十一章 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256

第一节 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56

一、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56

二、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58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科技体制 260

一、计划经济下的科技体制 260

二、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 261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的教育体制 266

一、我国的教育结构 266

二、教育体制改革 267

第十二章 对外经济体制 27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73

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273

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277

三、正确贯彻对外开放政策 278

第二节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280

一、对外贸易 280

二、对外资金交流 283

三、对外技术交流 284

四、对外劳务交流 286

五、旅游业 287

第三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88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88

二、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292

三、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 294

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298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298

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298

二、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01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30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 303

二、宪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根本依据 304

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内容 307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法律体系 314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4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体制 317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319

主要参考书目 322

后记 3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