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葵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0376362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扣教材,对小学生进行课后训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哲学》目录
标签:哲学 传统

前言 1

第一章 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1

第一节 中国哲学思想的产生 3

第二节 中国唯物思想萌芽 5

第三节 中国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9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12

第一节 老子的哲学思想 14

一、“道生万物”的宇宙观 14

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17

三、“静观”、“玄览”的认识论 18

第二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20

一、“知天命”与“畏天命”的天命论 21

二、“生知”与“学知”的认识论 23

三、“克己复礼”的伦理观 24

四、“执两用中”的方法论 28

第三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30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观 31

二、“取名予实”与“言必立仪”的认识论 32

三、“天志”、“明鬼”的宗教观 35

第四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 37

一、“以德服人”的仁政学说 37

二、“人性善”的伦理观 39

三、“尽心、知性、知天”的宇宙观 41

四、“劳心”与“劳力”的历史观 43

第五节 庄周的哲学思想 46

一、“道生万物”的夫道观 47

二、“齐是非”、“齐万物”的相对主义 48

三、“无己”、“无为”的人生观 52

第六节 惠施、公孙龙的哲学思想 55

一、惠施的“合同异”学说 55

二、公孙龙的“离坚白”学说 59

一、古朴的自然观 64

第七节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64

二、“知,材也”、“知,接也”的认识论 65

三、古朴的逻辑学 67

第八节 荀子的哲学思想 71

一、“天人之分”的自然观 71

二、“虚壹而静”的认识论 74

三、“人之性恶”的人性论 77

四、“隆礼重法”的政治观 79

第九节 韩非的哲学思想 82

一、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82

二、“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历史观 83

三、“以道为本”的自然观 85

四、注重“参验”的认识论 87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90

第一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94

一、“天地人主一”的政治观 94

二、“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论 96

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宇宙观 99

四、“以名正实”的认识论 100

五、“性三品”的人性论 102

第二节 王充的哲学思想 104

一、“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105

二、“形神统一”的无神论 108

三、“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112

四、“性有善恶”的人性论 114

五、“汉高于周”的历史观 116

六、“幸偶”、“逢遇”的命定论 118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 120

第一节 王弼的哲学思想 123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123

二、“得意忘象”的认识论 126

第二节 裴頠的哲学思想 128

第三节 范缜的哲学思想 132

一、“神灭论”的先驱 132

二、“神灭论”对因果报应的驳斥 137

三、“神灭论”对形神关系的论证 138

四、“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142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144

第一节 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 147

一、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 147

二、佛教宗派哲学 148

第二节 韩愈的哲学思想 156

一、道统说 156

二、性三品说 158

第三节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 161

一、“惟元气存”的自然观 161

二、天与人“不相予”的天人观 163

三、重“势”的历史观 164

第四节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166

一、“乘气而生”的自然观 166

二、“天人交相胜”的天人观 168

第六章 宋元明时期的哲学思想 171

第一节 李觏的哲学思想 175

一、“太极”生万物的宇宙观 175

二、以礼为本的伦理观 179

三、“通变救弊”的政治观 182

第二节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186

一、道气一元论的宇宙观 186

二、“耦中有耦”的发展观 189

三、“性情一也”的人性论 192

四、“权时之变”的政治观 194

第三节 邵雍的哲学思想 197

一、象数学的宇宙观 197

二、“元会运世”的历史观 199

第四节 周敦颐的哲学思想 201

一、“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201

二、“无欲故静”的伦理观 202

第五节 张载的哲学思想 205

一、“太虚即气”的宇宙观 205

二、“一物两体”的发展观 210

三、“闻见之知”的认识论 213

四、“天地之性”的人性论 215

第六节 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 219

一、“万物一体”的宇宙观 219

二、“格物穷理”的认识论 222

三、“存天理,去人欲”的伦理观 224

第七节 朱熹的哲学思想 226

一、“理为气主”的本体论 226

二、“格物穷理”的认识论 231

三、“理主动静”的发展观 233

四、“心”统性情的伦理观 236

一、“心即理”的宇宙观 240

第八节 陆九渊的哲学思想 240

二、“自存本心”的修养方法 243

三、朱熹与陆九渊思想的异同 244

第九节 陈亮的哲学思想 248

一、“无处非物”的宇宙观 248

二、“行道有功”的功利论 250

第十节 叶适的哲学思想 253

一、“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自然观 253

二、“内外交相成”的认识论 255

第十一节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258

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宇宙观 259

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261

三、“致良知”的修养论 263

第十二节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265

一、“理一分殊”的宇宙观 265

二、“人性皆善”的人性论 267

三、对陆王心学的批判 268

第十三节 王廷相的哲学思想 271

一、“理在气中”的本体论 271

二、“思与见闻之会”的认识论 276

第十四节 李贽的哲学思想 278

一、“是非无定质,无定论”的思想 278

二、“童心即真心”的人性论 281

第一节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285

一、“虚空即气”的宇宙观 285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 286

二、“气化日新”的辩证法 289

三、“行可兼知”的认识论 293

四、“日生日成”的人性论 297

第二节 颜元的哲学思想 299

一、“理气融一”的宇宙观 300

二、重“习行”的认识论 301

三、“舍形无性”的人性论 304

第三节 戴震的哲学思想 307

一、“气化即道”的自然观 308

二、“血气心知”的认识论 310

三、“理存乎欲”的伦理观 312

第八章 近代哲学思想 316

第一节 龚自珍的哲学思想 318

一、心力造一切的世界观 319

二、辩知觉的认识论 321

三、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 322

第二节 魏源的哲学思想 324

一、“师夷之长技”的思想 324

二、兼容并包的哲学 326

一、“皇上帝”的宗教观 330

第三节 洪秀全的哲学思想 330

二、“天国在人间”的幻想 333

第四节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335

一、“以仁为本”的宇宙观 336

二、“公羊三世”说 340

三、“大同”世界 342

第五节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344

一、“仁学”、“以太”的矛盾哲学 344

二、感觉与顿悟的矛盾认识论 348

三、“变故道”“倡新法”的政治观 350

一、“物竞天择”的社会观 352

第六节 严复的哲学思想 352

二、“质力相推”的自然观 356

三、“阅历为采和”的认识论 358

第七节 章炳麟的哲学思想 361

一、“天萃于气”的自然观 362

二、“以人类为公”的认识论 364

三、“万法唯识”的宗教观 367

第八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70

一、“以太”说与进化论 372

二、“知难行易”的知行观 374

三、“民生”是“原动力”的历史观 3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