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元庆等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19002211
- 页数:533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主要特点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5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5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结晶 10
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 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4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4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 16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7
四、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中发展的 18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 19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目的 19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 22
一、哲学和哲学史的基本问题 22
二、哲学理论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 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32
一、批判和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奠定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33
二、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制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4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42
二、科学的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46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50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0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0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4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60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64
第二节 人类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64
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7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71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73
第四章 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7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77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78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79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1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82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82
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84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9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92
一、质、量、度 92
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93
一、肯定和否定 98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98
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1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5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对客观事物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105
二、现象和本质 106
三、形式和内容 108
四、原因和结果 110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 112
六、可能性和现实性 114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上的变革 116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16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119
三、自然辩证法创立的伟大意义 121
第二节 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123
一、系统层次律 123
二、转化守恒律 127
三、循环发展律 130
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和唯物辩证法 133
一、信息论和辩证法 134
二、系统论和辩证法 137
三、控制论和辩证法 142
第四节 现代自然科学和辩证自然观 146
一、现代自然科学成就对辩证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146
二、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哲学问题 147
三、现代自然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发展 153
第六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上) 156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56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56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158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59
一、社会存在 159
二、社会意识 163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67
第三节 社会系统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169
一、社会结构的三个系统 169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77
第七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下) 183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83
一、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合力系统 183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85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1
四、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194
第二节 人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作用 196
一、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196
二、人民群众在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作用 201
三、个人在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作用 206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211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11
第八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11
二、实践的科学涵义 215
三、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18
第二节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2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20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23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25
第三节 辩证的思维方法 226
一、归纳与演绎 226
二、分析与综合 229
三、抽象与具体 231
四、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 233
第四节 真理论 234
一、客观真理 235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36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39
四、真理和谬误 242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4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244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44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24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250
一、商品价值理论 250
二、贷币理论 254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25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 260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260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63
三、资本的本质 265
国、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67
五、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 269
六、剩余价值的分割 272
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7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 279
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82
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84
四、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87
五、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289
第五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90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和发展 290
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突出表现 291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293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295
第一节 垄断的形成 295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295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300
三、资本输出 302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305
五、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306
第二节 战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和变化 308
一、生产和资本更加集中,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 308
二、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财团统治进一步加强 312
三、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315
四、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320
五、新殖民主义 322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23
一、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的必然性 32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325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328
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330
一、生产的全面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逐步成熟 330
二、垄断使各种矛盾尖锐化 331
三、帝国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胜利 339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 341
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41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法律 341
二、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343
三、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 34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及其实质 346
一、民主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346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生、发展及其形式和特征 347
三、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作用及其虚伪性 352
一、资产阶级法律的历史发展 356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法律及其实质 356
二、资产阶级法律的基本特征 357
三、资产阶级法律的阶级实质 360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36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 362
一、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早期表现 363
二、资本主义思想的演变和实质 366
三、资本主义思想批判 369
一、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就 37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 371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文学 374
三、资本主义文化的剖析 37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382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8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82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 384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385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 387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87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389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390
四、当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情况、新特点 392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 393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93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内容 394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 397
四、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多样性 398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 400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组织原则和作风 400
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 403
三、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405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4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1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10
二、生产中的互助合作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417
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 4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429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29
二、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433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438
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体系 443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4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44
二、社会主义能够促进生产力以更高速度向前发展 447
三、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4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 453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 453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456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459
四、“七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460
五、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 46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法律 4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464
一、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464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465
三、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 4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 469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469
二、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472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4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法和法制 476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476
二、社会主义法律同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477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478
四、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480
五、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485
一、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性质 485
二、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 486
三、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487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 490
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49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9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 498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500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意义 501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 502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要求 504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507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508
一、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508
二、社会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510
第十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5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519
一、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阶级性 519
二、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523
第二节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 524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24
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 528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530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2版》任国林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广西近代专业音乐研究》李昂责任编辑;(中国)杨柳成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