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球墨铸铁显微研究
球墨铸铁显微研究

球墨铸铁显微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炯辉,胡明初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5119·1951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
《球墨铸铁显微研究》目录

一、石墨形态 1

(一)球状石墨 1

第一章 石墨球化理论与应力分布 1

(二)团状石墨 3

(三)团片状石墨 4

(四)厚片状石墨 4

(五)开花状石墨 6

(六)枝晶石墨 8

二、石墨的分布特征 9

(一)以球状及团状为主的分布 9

(二)以团片状为主的分布 9

(三)厚片状石墨的分布 11

一、等温转变曲线及其转变产物 13

三、各种石墨形态的形成机理 16

(一)石墨的结构 16

(二)球状石墨的形成 17

(一)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特征 19

(三)其他形态石墨的形成 23

四、石墨形态与应力分布 28

(一)球状石墨周围的应力分布 28

(二)其他石墨形态周围的应力分布 30

第二章 正火与退火 39

一、化学成分对临界点的影响 39

二、珠光体-铁素体球墨铸铁加热时组织的转变 41

(一)在A_(c1)~8点以下加热 41

(二)在A_(c1)~8~A_(c1)~z点范围内加热 41

(三)在A_(c1)~2~A(c3)点范围内加热 45

(四)在A_(c3)点以上加热 49

三、珠光体球墨铸铁和铁索体球墨铸铁加热时组织的转变 51

(一)珠光体球墨铸铁加热时组织的转变 51

(二)铁素体球墨铸铁加热时组织的转变 52

(二)在A_(r3)~A_(r1)点范围内冷却 53

(一)在A_(r3)点以上冷却 53

五、临界点的测定 55

六、铸态、正火、退火后的基体组织 58

(一)珠光体的形态分类 59

(二)铁素体的形态分类 62

四、球墨铸铁冷却时组织的转变 62

(三)渗碳体的形态分类 70

七、退火工艺 77

八、正火工艺 86

(一)加热温度 86

(二)保温时间 87

(三)冷却方式 88

(四)正火后的二次渗碳休 89

(五)正火工艺 91

(六)回火工艺 95

(七)正火时的氧化脱碳 97

第三章 正火、退火球墨铸铁的断裂规律 103

(一)冲击试样的型式 103

一、珠光体、铁素体球墨铸铁的冲击断裂 103

(二)冲击试验的意义和局限性 104

(三)冲击断裂吸收的总功 106

(四)珠光体、铁素体球墨铸铁在冲击应力下的断裂规律 113

二、珠光体、铁素体数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124

三、铸铁断口的色泽 125

(一)灰口铸铁断口的色泽 125

(二)高磷铸铁断口的色泽 125

(三)白口铸铁断口的色泽 126

(四)球墨铸铁断口的色泽 126

(五)可锻铸铁断口的色泽 130

四、珠光体球墨铸铁的疲劳断裂 130

(一)交变载荷下塑性形变的特征 131

(二)低循环疲劳和高循环疲劳 132

(三)疲劳裂纹的特征 132

(四)疲劳断口的特征 134

(五)曲轴技术条件分析 138

五、提高曲轴疲劳强度的方法 139

(一)正火曲轴的圆角滚压强化 140

(二)正火曲轴的尿素气体软氮化 142

第四章 淬火与回火 149

一、影响马氏体点的因素 149

(一)合金元素的影响 149

(二)晶粒度的影响 150

(三)加热温度的影响 150

(四)马氏体点的区域性 151

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和马氏体的本质 151

三、马氏体的形态规律 157

(一)马氏体形态与含碳量的关系 157

(二)马氏体形态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163

(三)马氏体形态与冷却介质的关系 165

(四)马氏体形态与微观偏析的关系 166

四、淬火工艺 168

五、淬火组织的硬度 168

六、淬火裂纹 170

(一)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 170

(一)高硅区淬火马氏体的回火 175

(二)淬火裂纹的特征 175

七、回火组织的形态规律 176

(二)高磷、高锰区淬火马氏体的回火 182

(三)金相试样磨面的色泽 185

(四)残余奥氏体的回火 185

八、球墨铸铁回火后的机械性能 188

九、高频淬火 189

第五章 等温淬火 193

(三)中温转变 195

(二)高温转变 195

二、影响奥氏体等温曲线的因素 199

(四)上、下贝氏体的区别 199

(一)碳的影响 200

(二)合金元素的影响 200

(三)加热温度的影响 201

(一)贝氏体形态与含碳量的关系 202

(二)贝氏体形态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202

三、贝氏体的形态规律 202

(四)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202

(三)贝氏体形态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204

(四)贝氏体形态与等温温度的关系 204

四、等温淬火后的马氏体 208

五、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后的机械性能 211

(一)加热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1

(二)等温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1

(三)等温时间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2

(四)硅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3

(五)锰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4

六、等温淬火后的回火 215

七、等温淬火工艺 218

第六章 淬火、等温淬火球墨持铁的断裂规律 222

一、淬火、回火球墨铸铁的断裂规律 222

(一)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22

(二)厚片状石墨呈聚集分布时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24

(三)250℃回火马氏体的断裂 224

(四)450℃回火组织的断裂 226

(六)650℃回火组织的断裂 227

(五)550℃回火组织的断裂 227

二、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断裂规律 228

(一)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29

(二)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极少量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29

(三)上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33

(四)上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极少量淬火马氏体的断裂 233

三、等温淬火后冲击试样的宏观断口 236

四、球墨铸铁测定硬度时形成的显微裂纹 237

(一)磷在铸铁中的作用 243

一、磷共晶的形成机理 243

第七章 磷共晶 243

(二)Fe-Fe3C-Fe3P三元平衡图 244

二、铸态磷共晶 246

(四)碳、硅当量的影响 256

(五)孕育处理的影响 256

(六)截面大小的影响 256

(三)成分偏析的影响 256

(二)球化处理的影响 256

(一)浇注温度的影响 256

三、正火后的磷共晶 258

四、退火后的磷共晶 267

五、等温淬火和淬火、回火后的磷共晶 272

六、磷的固溶体 275

七、合金元素对磷共晶的影响 276

八、磷共晶对球墨铸铁断裂的影响 277

九、磷共晶对裂纹分布的影响 280

十、磷在球墨铸铁中的作用 282

参考文献 2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