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修辞学史
汉语修辞学史

汉语修辞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晖,宗廷虎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03034100
  • 页数:512 页
图书介绍:
《汉语修辞学史》目录

序 胡裕树 1

绪论 1

第一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萌芽期--先秦时期 9

第一节 概况 9

第二节 儒家文质并重的修辞观 12

第三节 道家疾伪主朴、顺乎自然的修辞思想 19

第四节 墨子实证逻辑的修辞理论 22

第五节 法家韩非尚质重用的修辞理论 25

第六节 先秦经传中的修辞思想 28

第一节 概况 31

第二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长期--两汉时期 31

第二节 《淮南子》的综合修辞观 32

第三节 董仲舒的中和辞质论 33

第四节 司马迁的综合修辞观 35

第五节 刘向的“辞不可不修”说 37

第六节 扬雄的文质并重观 39

第七节 王充的言文一致修辞观 41

第八节 桓谭、班固等的修辞观 47

第九节 《诗大序》及二郑诠释中的修辞思想 51

第三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54

第一节 概况 54

第二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修辞思想 56

第三节 陆机《文赋》论修辞要义 58

第四节 挚虞和左思的修辞思想 60

第五节 言意之辨的修辞学意义 63

第六节 葛洪与沈约的修辞主张 67

第七节 刘勰的修辞理论 70

第八节 钟嵘《诗品序》论诗的修辞 79

第九节 裴子野和萧家三兄弟的修辞观 82

第十节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修辞思想 84

第四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发展期--隋唐五代时期 87

第一节 概况 87

第二节 刘知几《史通》的修辞理论 89

第三节 王昌龄的修辞理论 99

第四节 李白、杜甫、白居易论修辞 104

第五节 韩愈、柳宗元、杜牧论修辞 108

第六节 皎然、司空图论修辞 114

第七节 《文镜秘府论》汇集的对偶论 118

第八节 晚唐五代诗格一类书的修辞论 122

第五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熟期--宋金元时期 127

第一节 概况 127

第二节 欧阳修、苏轼论修辞 130

第三节 王安石、司马光论修辞 137

第四节 黄庭坚论修辞 141

第五节 叶梦得、洪迈论修辞 144

第六节 朱熹论修辞 150

第七节 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陈骙的《文则》 153

第八节 王若虚论修辞 167

第九节 陈绎曾论修辞 176

第十节 方回、杨载、范梈论修辞 181

第十一节 胡仔、魏庆之、王构的修辞论资料汇编 187

第十二节 词论、曲论修辞的产生 198

第六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纷争期--明代 205

第一节 概况 205

第二节 明初的修辞论 207

第三节 文体论的代表作--《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 213

第四节 明中叶后的纷争 218

第五节 李贽、焦竑、方以智等论修辞 224

第六节 王世贞和谢榛论诗词的修辞 229

第七节 高琦《文章一贯》的修辞体系 234

第八节 杨慎论修辞和李腾芳论文字法 238

第九节 明人论曲的修辞 242

第十节 费经虞的《雅伦》--一部重要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248

第七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丰收期--清代 255

第一节 概况 255

第二节 清初的修辞学 257

第三节 论戏曲修辞的代表作--李渔《闲情偶寄》 266

第四节 修辞工具书《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和《分类字锦》 271

第五节 清中叶及中叶以后的修辞学 275

第六节 汪中的修辞学论文《释三九》 294

第七节 蒋澜《续诗人玉屑》--一部关于诗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299

第八节 清代修辞批评的代表作--章学诚《文史通义》 302

第九节 传统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刘青芝《续锦机》 306

第十节 中国传统修辞学的殿军--刘熙载《艺概》 310

第十一节 结论 317

第八章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二十世纪前五十年 322

第一节 概况 322

第二节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一)--龙伯纯、王易、陈介白 326

第三节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二)--唐钺 342

第四节 旧派修辞论的代表--郑奠、杨树达等 350

第五节 我国修辞学史上的丰碑--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359

第六节 白话修辞学和实用修辞学的发展--董鲁安、金兆梓、石苇、汪震、宋文翰的修辞学专著 376

第九章 当代的汉语修辞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年 385

第一节 概况 385

第二节 现代修辞学的大普及 (1949--1957) 388

第三节 修辞学领域的新开拓 (1958--1966) 403

第四节 汉语修辞研究的大丰收 (1979--1990) 433

第五节 台湾、香港、澳门的修辞学研究 482

附录:汉语现代修辞学著作目录 495

后记 511

返回顶部